《韩非子》何以鉴后世?

发布时间: 2020-01-15 字体:

  林升文 文/摄 文章来源:福建日报 刊登日期:2020年1月11日

  

  战国时期法家学派代表人物韩非的学说不但蕴涵着一种高尚的人文情怀,而且能“切事情,明是非”,其思想值得借鉴。近日,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觉做客省社科联、省图书馆举办的东南周末讲坛,引领读者领略《韩非子》的风貌,解读韩非学说的现代意义——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韩非子》

  古人称道的“帝王之学”

  张觉说,如果将《韩非子》当作先秦法家学说的集大成之作,或如今将它当作哲学著作,还不够确切,因为从其内容主旨和现代的学科分类来看,它其实是我国古代一部无与伦比的政治学巨著。它主要论述君主如何才能管好臣民、富国强兵等等,亦即古人所称道的“帝王之学”。

  韩非学说中虽然有过时的东西,但也有我们值得借鉴之处,可以古为今用。《韩非子》之所以会流传不衰,是因为韩非有着高尚的人文情怀,其思想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而且也具有现实意义。如其唯物的宇宙观、发展的历史观、重视实力实利的社会观,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某些政治观,诸如以法治国的法治思想、“事异则备变”的改革思想、富国强兵的策略思想等等,使他的政治学说能“切事情,明是非”(《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具有普遍的政治意义。这就是《韩非子》的生命力所在。

  先说韩非高尚的人文情怀。据《韩非子·问田》记载,堂谿公曾经劝告韩非:“遵行周代礼制、退避谦让,才是保全自身的方法;修养品德、隐藏才智,才是成就名声的途径。像吴起、商鞅那样,他们的主张已被历史证明是正确的,但却落得被五马分尸的下场。所以你不应放弃保全自身、成就名声的道路,而无所顾忌地去干那种有生命危险的事。”的确,搞变法是有风险的,改革者往往会触犯既得利益者,所以是有危险的。但韩非却回答说:“我之所以要废除前代的礼教而建立法治术治的学说,是因为这可以用来造福人民。不顾民众的利益而只顾有利于自己,是贪生怕死自私卑鄙的行为,我是不会做的。”韩非报国爱民而置自身安危于度外的赤诚之心由此可见。

  再说他的政治学说能“切事情,明是非”。这一点除了司马迁说过,其他人也有类似的说法。如明代周孔教《重刻〈韩非子〉序》说,韩非的书,人们多以惨刻无情而摒弃它,但历代百分之九十的封建统治者都利用其手段来治国。明代赵用贤《〈韩非子〉书序》也说,历代利用韩非等法家学说的封建统治者常胜,却总是泯灭其痕迹。

  韩非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也比较突出。他首先提出矛盾学说,用矛和盾的寓言故事,说明“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的道理。值得一提的是,《韩非子》中还记载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最著名的有“守株待兔”“讳疾忌医”“滥竽充数”“老马识途”等等。这些生动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刻隽永的哲理,凭着它们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给人们以智慧的启迪,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韩非学说乃老子所说的“利器”

  韩非政治学说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

  以遵行自然之道为哲学基础(韩非主要扬弃了老子的思想),以人性自利的社会观为思想武器,以追求实效的功利主义为行为准则,以法术之治为主体,以刑名赏罚为手段,以治邪止奸为要务,以富国强兵为旨归。

  韩非的势治理论认为,为什么君主要依靠势治?因为有了权势才能服人。《韩非子·心度》说:君主之所以尊贵,就是靠了权势。

  韩非势治学说的要点有:权势不可以借人;抱法处势,只有依靠法治、掌握权势,才能把国家治理好。

  《韩非子·功名》说,君主之权势为胜众之资,但君主之权势又来自众人的支持,这是韩非势治学说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只有明白了这种相互制约的关系,才算是真正把握了韩非的势治学说。

  关于韩非的法治学说。为什么要实行法治呢?因为法治关系到国家强弱。《韩非子·奸劫弑臣》说:圣人治国,本来就使用使人不得不爱我的办法,而不依靠别人因为爱我才来为我效劳。也就是说,治国要有严格的赏罚。

  总而言之,韩非的法治思想就是《韩非子·五蠹》所说的“明其法禁,必其赏罚”。明其法禁,即有法可依;必其赏罚,即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关于韩非的术治学说。《韩非子·奸劫弑臣》说,君主应该注意善于逢迎的人的阴谋。这种说法,在其他典籍中是难以看到的。

  韩非在书中揭示的术治,内容十分丰富。“术”变幻莫测,令人不可捉摸,其表面上可以是各种各样的手段。韩非为了让君主们更好地掌握变化多方的统治办法,在这方面花了大量笔墨。

  张觉说,韩非思想可贵的是,不仅揭示了鄙俗的贪欲,而且还精心策划了一套平衡情欲的方法。实际上,《韩非子》中还有不少内容是为建成太平社会所设计的策略。这些策略中,有很多是值得当今借鉴的精神财富,那就是其中所揭示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规律与原理。这些规律和原理,乃老子所说的“利器”。

张觉

  批判地继承韩非学说

  张觉说,由于受时代条件、社会形势的制约和影响,流传至今的古代经典中难免会有过时的东西,所以对韩非的学说,我们不能不加甄别而全盘接受,而是应该批判地加以继承。

  其实,韩非作为一位卓越的思想家,他本身就具有思想家的特质——具有批判性思维,他对古代的东西,往往以批判的眼光加以审视。

  如《韩非子·五蠹》说,如果在夏朝还搞钻木取火,在商朝、周朝还整天去疏通河道,就一定会被耻笑。同样,如果在他那个时代还有人赞美尧、舜、禹和商汤、周武王的政治措施,就一定要被人耻笑。因此,圣人不照搬古代的一套,而是研究实际的情况,从而给它制定相应的措施。上古的人们注重道德,中古时代讲究智谋,而他所处的时代完全是实力的较量。

  又如,韩非继承了申不害、商鞅的术治、法治学说,但他也是有所扬弃的。《韩非子·定法》说,申不害、商鞅的术治、法治学说都是成就大业的工具,是不可或缺的。但申不害只搞术治,而不注重法治,没有统一法令。商鞅搞法治,虽然使秦国富强了,但没有手段去了解奸邪,只能把富强的成果让给他人享有。

  张觉说,韩非对前人的学说都是批判地继承,所以,我们对韩非学说也应该用现实的眼光批判地继承。

 

相关信息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