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智慧型农业 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2024-07-22 11:34:00    字号:

  气候智慧型农业不仅关注农业生产能力的保持,还特别强调固碳减排和缓解气候变化的重要性。面对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加的极端天气,发展气候智慧型农业不失为一种应对思路。
   
  今年以来,暴雨、洪涝、热浪和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在全球多地频发,干扰众多人的日常生活甚至危及生命安全。6月中下旬全球出现的炎热天气影响了世界60%的人口。世界气象组织日前表示,气候变化正在增加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此类事件已成为新常态。
  农业首当其冲。气温上升、降雨模式改变、旱涝频发等现象,不仅导致农作物生长周期被打乱,还加剧了病虫害蔓延,令农业生产变得更为艰难。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多个国际组织和机构今年4月份共同发布的《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59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816亿人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问题。而地缘冲突、极端气候和经济危机等因素将导致局势恶化。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难以应对极端气候带来的挑战,而发展气候智慧型农业不失为一种应对思路。
  智慧农业应用物联网、大数据、空间信息、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结合现代生物技术和种植养殖工艺,通过农业资源、环境、设施装备等农业生产要素的在线化、数据化和网络化,实现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面感知、定量决策、智能控制、精准投入和专业化服务,促进农业生产更加便捷、管理更加高效。而气候智慧型农业则是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因素,通过优化农业生态系统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它能够增强农业粮食系统和生产者的气候韧性,通过规划生产活动降低气候变化相关风险和脆弱性,适应气候变化以确保食品有效供给及价格稳定。它还可以尽可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促进可再生能源替代。
  实际上,农业不仅深受气候变化影响,其本身也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气候智慧型农业具有提高农业生产可持续性、对气候变化适应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显著特点。作为一种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新模式,联合国粮农组织把气候智慧型农业概括为“固碳、减排、稳粮、增收”八个字。气候智慧型农业不仅关注农业生产能力的保持,还特别强调固碳减排和缓解气候变化的重要性。
  事实上,智慧农业的实践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推进。
  位于爱达荷州的美国面粉公司Shepher d’s Gr ain从去年开始借助“Cl i? mate Ai”的人工智能技术帮助农民更好地管理作物生产。据相关报道称,“Cl i? mate Ai”可结合一段时期的卫星图像、温度和降雨等数据进行预测,为农民提供从1小时到6个月不等的天气预报,并建议何时种植和收割特定作物,预测其产量。目前,该技术的应用范围已从美国拓展到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拉丁美洲。
  为促进农业更好发展,意大利政府大力推广气候智慧型农业,运用物联网、农业机器人、无人机等新技术优化土地管理和监测,并提供一定的专项资金支持。近年来,意大利北部的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通过农村发展计划投资了66个气候智慧型农业项目。
  有许多科技企业也将科研方向锚定智慧农业领域。德国拜耳集团开发了一套面向企业客户的数字解决方案,提供有关农作物健康、天气预报、作物生长跟踪等方面的服务。印度农业科技初创企业Bhar atAgr i为该国1.4亿个农民家庭提供一系列以AI技术为主导的解决方案。农民可以了解农田的生产力不足,并获得种子、肥料和杀虫剂,以提高作物产量。该公司每月获得超过3.5万份咨询订单。
  中国的智慧农业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中国农业大学去年10月份发布“神农大模型1.0”,标志着我国农业科技领域AI应用获得重要突破。日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团队研发的AI辅助决策模型首次在户外大田“一展身手”。各类AI大模型的蓬勃发展,为中国智慧农业的发展注入了全新动力。
  世界银行已将农业、粮食、水和土地确定为应对气候危机所需的关键转型要素,计划每年为气候智慧型农业投资30亿美元,支持各国提高生产力、提高抵御能力并减少农业食品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
  当前,科学技术正在蓬勃发展,对可持续农业的认识度和接受度正在不断提高,发展气候智慧型农业以应对气候变化和粮食安全的挑战,具有深远意义,也极具潜力。
  (《中国经济时报》2024-07-17,赵姗)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