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起产业脊梁 广东重塑“钢筋铁骨”
2025-02-19 10:26:00
字号:大 中 小
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是广东的立省之本、强省之基。2025年,广东连续第3年在春节假期后首个工作日召开主题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
“先进制造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筋骨’,‘筋骨强健’方能行稳致远。”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要锻造先进制造的“钢筋铁骨”。节后首日即为发展“圈重点”,风向标意义值得关注。
挺起现代化建设“产业脊梁”
“产业体系向新图强,发展才能以质取胜。”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指出,这是广东的必由之路、光明大道。要以新的生产力理论为指导,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练好高质量发展的“看家本领”,挺起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
正是在“新春第一会”上,广东发布的《广东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报告(2023—2024)》显示,广东基本已构建起现代化产业体系“四梁八柱”。
在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构成中,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中大部分是传统产业。汽车、石化、家电、轻工纺织、食品加工等传统行业占规上制造业增加值比重超七成,利税占六成五,从业人员占七成五。
“这些反映出,传统优势产业必须坚定地发展壮大,任何时候都不能缺、不能弱。”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吴红说,广东要坚持喜新不厌旧,推动传统优势产业焕新发展。
更值得注意的是,会上同时发布的还有《广东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巩固提升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抢先布局发展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发力2025年,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主任艾学峰介绍,广东将继续实施基础研究“卓粤”计划、广东强芯等重点工程,在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重点领域启动研发攻关项目,首批推动建设不少于30家省级中试平台,打造实时在线的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场景发布厅”,推动不少于100项的新技术新产品首试首用。
“DeepSeek在全球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表明我国在这一领域已具备与顶尖技术相媲美的能力。”佳都科技是广州市轨道交通和人工智能产业链“双链主”,佳都科技集团董事长兼CEO刘伟认为,对于粤港澳大湾区来说,以现代工业体系为基础,2025年很可能是在人工智能支持下的机器人量产的元年。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从佳都科技了解到,截至目前,佳都科技累计投资规模超100亿元,聚集人工智能产业链企业150家,总估值约千亿元。
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来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不仅是广东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更是广东在新时代的使命担当。
数智赋能传统产业焕新
“珠江水、广东粮、岭南衣、粤家电”曾见证了广东经济高速增长的奇迹,如今这些昔日的“广货传奇”,依然稳坐“C位”风生水起。
“一款做一季,一做就做几万单”曾是许帆帽子工厂的常态。入驻SHEIN平台后,许帆尝试打造一座具备“小单快反”柔性供应能力的帽子工厂,将数字化的管理方式融合到各个环节。如今通过SHEIN的流行趋势赋能,他的工厂能进行有效开发、快速测款、灵活生产,在日销量达到万件以上的旺季也毫无压力。SHEIN独特的“小单快反+数字化工具+‘一链到底’”解题方案,不仅让其成为全球估值排名前列的“独角兽”企业,也为传统制造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径。
数字化转型正全面深刻地改变着广东服装产业链,而这种场景正在广东制造的各个产业链不断上演。
佳都科技目前业务已覆盖轨道交通智能化的大部分专业。广晋机电正是佳都科技上千家供应链合作企业之一。“自2016年与佳都科技建立合作关系以来,我们从单一的钣金加工企业,转型为能够研发和生产包括钣金和电器在内的全套设备供应商。”广州市广晋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剑华说,随着生产设备不断更新,公司年收入也从几百万元增长到过亿元。
根据《行动计划》,“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被作为重要部分,明确了传统优势产业在2025年的工作任务。吴红介绍,广东在用好技改“关键招”的同时,将开展“人工智能+”行动,赋能制造、教育等重点领域,力争2025年底实现4000家以上重点行业数字化“链式改造”。
人工智能赛道跑出“加速度”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最新数据显示,广东省AI企业数量、融资数额、发明专利累计授权量、人工智能组织机构量、大模型发布量等均居全国第一梯队。
作为广东省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集群的“链主”企业,视源股份以“人工智能+交互显示”为核心的未来教育、商用显示、智能硬件等场景已悉数落地应用。其全球总部基地及智慧医疗项目也破土动工,总投资50亿元,预计达产产值(营收)将达100亿元。
“在过去已经实现的场景应用基础上,现在开工的智慧医疗项目将成为视源进入生命健康领域的关键一步。”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黄健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全新的项目基地将成为未来承载公司生命健康领域业务的核心。
实际上,不只是视源股份,大规模、大手笔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项目正在广东多个领域开花。在新旧动能转换之际,广东显然下定了决心,紧盯科技前沿、产业“风口”。
“人工智能发展在广东的优势是产业化,未来要充分以‘人工智能+’制造业为牵引,为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孕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协会党支部书记、执行会长张崟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5年协会将发挥平台优势,整合各方资源,围绕政策制定、人才培育、标准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生态构建、产业赋能等六个方面,助力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张崟介绍,以标准建设方面为例,2024年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协会入选全国信标委人工智能分委会单位委员,参与了多项人工智能标准编制工作。2025年将继续深度参与国家和地方人工智能标准的制定工作,推动团体标准的制定与推广,助力行业规范化、标准化发展。而在生态构建方面,协会2024年在南沙正式成立了粤港澳(南沙)人工智能产业赋能与创新中心。下一步将加快广东省内各地中心的建设工作,全方位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
坚持一手抓传统产业、优势产业巩固优化,另一手抓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培育壮大的广东,将产业根基扎得更深更厚更实,也将以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托起一个勇立时代潮头、不断向新向上的“新广东”。
(《中国经济时报》2025-02-19,张李源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