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策并驱!2025浙江“乘风破浪”

2025-02-19 10:27:00    字号: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025年,在全国经济格局的大棋盘上,区域发展与经济大省的作用越发关键。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要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增强区域发展活力,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
  浙江,作为我国的经济大省之一,在这场经济发展的大合唱中,正以其独特的旋律,奏响高质量发展的新乐章。日前召开的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为浙江2025年的经济发展勾勒出清晰的蓝图。抓好重大项目建设、提振消费、打造优质营商环境这三方面的精准发力,更是展现出浙江在经济发展道路上的坚定决心。
  筑牢重大项目“四梁八柱”
  2月8日,浙江省2025年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举行。当天,浙江省全域共有150个重大项目同步开工,总投资达3521亿元。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和“推进器”。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对于浙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梳理资料显示,2024年前11个月,浙江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4%。2025年浙江省明确了提高投资效益的三个方向,切实做好“两重”项目推进,深入实施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加大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并加大企业培育力度。
  浙江省省长刘捷在浙江省两会上介绍,2025年,浙江将继续深入实施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具体来看,该省计划安排重大项目1000个以上,完成年度投资1万亿元以上。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是经济发展尤其是稳增长的关键。浙江省作为经济大省,在肩负着“挑大梁”角色的同时,也是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推进过程中的示范省份和重点区域。浙江省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的推进,一方面,要求项目有潜力、有带动能力。另一方面,也要确保资金投入的可持续性和建设投资过程当中的效益产出。
  整体来看,2025年,浙江将以重大项目为抓手,筑牢经济发展的“四梁八柱”。对于如何通过项目合作,实现区域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浙江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成为浙江省亟待思考的问题。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浙江省要在区域发展中更好地发挥引领作用,可通过以下几个措施。第一,与周边地区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实现产业转移与承接。第二,强化产业链分工协作,发挥浙江在数字经济、制造业等领域的优势,与周边地区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分工格局。第三,提升区域平台能级。
  “经济大省除了自身的发展以外,项目合作实现区域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也是重要的内容。”何代欣表示,浙江与周边省份的合作一直比较充分。同时,浙江位于长三角所在的辐射区域,能够持续将自身的优势和区域的发展有效衔接,发挥市场的优势和政府的牵引作用,将是未来区域发展中体现影响力和地位的两大发力点。
  激活消费市场“一池春水”
  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对经济的稳定与发展起着基础性作用。
  在浙江2025年的重点工作清单中,提振和扩大消费被摆在了突出位置,这无疑是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之举。其中,培育壮大首发经济、银发经济等的规模和效益,打造更多精品项目、爆款IP等新场景新业态,持续吸引着消费者的目光。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陈耀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当前,各地为了提振消费,纷纷推出新招,致力于打造新场景和新业态。对于浙江来说,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创新,要不断涌现出新想法和新创意。
  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梁婧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新场景、新业态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和企业等各方合作协同。一是打造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新场景、新业态。二是要逐步构建与新场景、新业态相适应的良好生态圈。三是产品和服务质量是新场景、新业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首发经济、夜间经济等相关参与企业要注重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要有长远的发展思维和眼光,根据市场需求推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新服务。
  文旅消费是浙江打造消费新场景、助力消费提质扩容的重要场景之一。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广胜日前表示,2025年浙江将大力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工程,加快发展文旅新经济新消费。
  “浙江省的文旅产业特色鲜明。”陈耀表示,浙江文旅的显著特点是主动作为。同时,围绕“绿水青山”这一核心优势,浙江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打造。
  第一,文化传承与融合。浙江有着帮扶、助人的文化传统,这种文化历经代代传承,渗透到文旅产业之中,蕴含着共同富裕的思想。这种文化底蕴为文旅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第二,生态保护理念贯彻。浙江的乡村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营造,为乡村民俗旅游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吸引了大量游客。第三,数字经济助力。浙江是国内数字经济起步最早的地区之一,如今,数字经济在乡村文旅发展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文化旅游借助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获得了全方位的支持与推动。
  “浙江要创新文旅发展模式,形成长效的消费拉动机制。”梁婧表示,一是注重打造涵盖一、二、三产业的全产业链条,形成从资源到产品再到产业的发展思路,推动产业链、消费链和价值链的良性循环。二是发挥好科技的作用,通过科技手段打造新型旅游场景,既为游客提供独特的旅游体验,也能促进文化的传承创新。三是了解市场需求,重视旅游者价值共创等新趋势,在个性化定制、品质打造、内容创造、综合服务等方面持续提升,从产品和服务方面满足更大规模、更全年龄段居民的文旅体验和消费需求。
  浇灌经济发展“肥沃土壤”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显示,浙江省全省经营主体达1095.2万户、增长5.9%,其中企业380.8万户;新增“雄鹰”企业50家、上市公司23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44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98家。
  记者梳理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5年,浙江省将深入实施《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深化“两个健康”集成改革,落实落细民营经济32条政策,推动“3个70%”“7个不准”等举措精准落地,持续浇灌经济发展的“肥沃土壤”。
  “浙江作为相对发达的沿海地区,不论是在硬环境还是软环境方面,总体都走在前列。”梁婧表示,要进一步加强创新,发挥好带头作用,为其他地区提供好的经验借鉴。结合形势新变化,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持续完善拖欠企业账款清偿的制度机制,这对于畅通循环、稳定预期和信心具有重要作用。二是进一步规范涉企行政检查。今年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要求进一步提升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三是持续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为科技创新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四是及时与市场主体沟通,了解市场需求,解决企业经营面临的困难,同时加强各部门的政策协调,提高落实效率。
  浙江达柏林阀门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海林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营商环境的变化体现在方方面面,在当前经济发展态势下,政策对于出口企业的扶持至关重要。如针对出国参展的企业,地方政府能否予以重视,如果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足额发放补贴,将有助于浙江整体的出口发展,也有利于出口结构的优化升级。
  一个好汉三个帮。营商环境的打造是一项系统工程,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不仅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也需要其他方面的配合。
  梁婧表示,企业等市场主体本身要树立依法合规经营的基本理念,自觉维护市场交易秩序和竞争环境。行业协会、行业自律组织等可以协助发挥服务、监督、保护等作用,促进行业规范、高质量发展,担负起政府与企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政府、企业、个人及相关组织机构要积极引导形成诚实守信的社会风气,加强相互监督,推动形成更加稳定、透明、规范、可预期的发展环境。
  林海林表示,政府可出台政策,助力企业发展,比如引导地方的商会和协会,将企业发展、品牌研究战略方面的讲师、技术类工程师等组织起来,开展演讲宣传活动,为企业提供建议。
  对于如何引导各方积极参与,形成共建良好营商环境的合力,陈耀表示,商会、协会、促进会等组织作为同类型、同行业企业的代表,要切实维护企业利益,积极反映企业诉求,向相关管理部门和政府部门传达企业的心声。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2025年,浙江在提振消费、抓好重大项目建设、打造优质营商环境等方面的一系列举措,将为经济发展注入动力。而在全国经济格局的大棋盘上,浙江将以更加坚定的步伐,书写经济发展的新篇章,为全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浙江力量。
  (《中国经济时报》2025-02-19,孙兆)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