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如何守位“民营经济第一城”

2025-02-26 09:04:00    字号:

  在新一轮民营经济发展大幕开启之际,深圳和任何有意冲击“民营经济第一城”的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重新锻造新的发展优势,将共同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迸发活力。
   
  “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习近平总书记在近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深入分析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殷切勉励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在困难和挑战中看到前途、看到光明、看到未来,保持发展定力、增强发展信心,保持爱拼会赢的精气神”。
  正是在高瞻远瞩的战略擘画和政策环境的强力支持下,我国民营经济多年来风生水起,如今又迎新一轮发展机遇。
  民营经济发展一直被视为区域竞争的核心砝码之一。近年来,各地瞄准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围绕规模、占比、强弱等多个维度全力以赴。一些民营经济大市更是对“民营经济第一城”的交椅虎视眈眈。
  今年以来,位于杭州的深度求索公司因DeepSeek横空出世为人熟知,也把杭州推至与深圳一见高低的境遇。
  网络上更是将深度求索、宇树科技、游戏科学、云深处科技、强脑科技、群核科技等六家在杭州创办的科创民企合称为“杭州六小龙”。舆论热议之下,杭州对标深圳,拥有了更多争夺“民营经济第一城”的软实力。
  多年以来,凭借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规模和质量优势,深圳作为“国家创新城市”,坐拥华为、腾讯、比亚迪、大疆等“四龙头”,通信制造、互联网、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等产业发达,长期占据“民营经济第一城”位置。
  然而,多地在积极推动民营经济大力发展上同样不遗余力,竞逐“民营经济第一城”正呈现百花齐放态势。杭州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
  上世纪90年代开始,杭州就选择信息化优先的发展路径,以电商为起点,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并在世纪之交互联网浪潮来临时,阿里巴巴、网易等崛起,推动杭州从传统制造业向数字经济转型,逐步成长为数字经济的领跑者。
  数据显示,“202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当中,杭州有36家民企上榜,连续22年蝉联全国城市第一;深圳有27家企业上榜,排名第二。但深圳仍有独特优势。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4全球独角兽榜显示,深圳有34家独角兽企业,杭州有24家。
  可以看出,作为科技创新主力军,杭州、深圳民营企业表现卓越。当然,对于深圳而言,守住“民营经济第一城”位置,要警惕的“追兵”绝不止杭州一座城市。
  比如,2022年,重庆就曾在民营经济规模上以微弱优势超过深圳。重庆、北京、深圳三城都以2万亿元左右的民营经济规模,处于民营经济第一梯队。紧随其后的,还有规模在1.5万亿元上下的苏州,以及超过万亿元规模的上海、广州、成都、杭州、宁波、无锡和泉州等地。
  可以预见,在新一轮民营经济发展大幕开启之际,各地都会抢抓机遇,力争更多利好政策惠及民营经济发展。在这一背景下,深圳该如何守住“民营经济第一城”位置?
  首先,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效率。深圳应继续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迭代推出更多改革举措,推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例如,可以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完善智慧政务服务,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其次,要推动减税降费,助力民企壮大。深圳可持续加大惠企利企助企力度,找准经营主体需求与政策发力点,精准有效施策,为企业减轻负担,激发市场活力。
  最后,要拓展发展空间,鼓励民企“走出去”。深圳需积极拓展民营企业发展空间,支持民营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可以加强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健全民营企业海外维权服务全链条工作网络,为民营企业提供有力保障。
  不可否认的是,在新的历史机遇下,深圳和任何有意冲击“民营经济第一城”的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重新锻造新的发展优势,将共同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迸发活力。
  (《中国经济时报》2025-02-26,童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