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县级党政一把手集体赴江浙学习:县域经济怎么做?
2025-03-06 08:46:00
字号:大 中 小
导言
据微信公众号“湖南省人民政府网”3月3日消息,2月23日至28日,湖南县(市、区)党政正职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班在浙江和江苏两省举办。6天时间,由全省县(市、区)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人组成的专题培训班分成3组,前往江浙18个县(市、区),学习借鉴县域经济发达省份的好经验好做法,搭建县域经济发展的交流平台。
一、湖南县市区党政一把手集体赴江浙学习一周取经“县域经济”
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的基本单元。作为县域经济大省,湖南有86个县(市),县域面积占全省九成,常住人口占全省七成,经济总量占全省超“半壁江山”,但相较于县域人口和面积的占比,经济上仍有不小差距。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时专门提到。而在此之前,湖南已经多次“点题”——2023年8月召开湖南省委、省政府县域经济发展座谈会;2024年11月聚焦县域经济发展,再开全省大会。
眼下,湖南组织全省县(市、区)党政正职集体赴外省学习,为什么选择江浙?当地媒体表示,湖南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些困难瓶颈,江浙两省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向先进看齐,找自身差距,才能在学习交流中增强动能,更好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
6天时间,由全省县(市、区)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人组成的专题培训班分成3组,前往江浙18个县(市、区),重点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学习借鉴县域经济发达省份的好经验好做法,搭建县域经济发展的交流平台。这18个县(市、区)均是江浙的经济强县或强区,如浙江余杭、慈溪、义乌、余姚、柯桥,江苏昆山、江阴、常熟、滨湖等。
2月24日上午,该专题培训班首先在位于杭州的浙江省委党校举行了开班式,随后兵分三路,按照不同线路深入浙江和江苏18个县(市、区)的企业、园区、乡村等参加现场教学,实地感受和探访两省发展县域经济的工作思路、发展路径与创新举措。
据《湖南日报》,开班式上,湖南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指出,举办此次专题培训班,既是省委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也是湖南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举办培训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聚焦学深悟透,切实提升履职尽责的真本领真功夫。注重成果转化,推动全省县域经济取得新发展新突破。
现场教学点中,既有阿里巴巴、吉利汽车等科技创新企业,也有义乌国际商贸城、海宁中国皮革城等知名商贸集散地,还有义乌李祖村、嘉善缪家村等一大批乡村振兴的成功典范。每条线路,都涉及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园区建设、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现代服务业等教学内容。
江浙两省以县域经济超常发达著称,2024赛迪百强县榜单中,江苏、浙江各有25个和15个县市入围,其中,江苏的昆山、江阴、常熟和浙江的慈溪位列前十,分别排名第一、第二、第四和第七。湖南则是中部地区的县域经济强省,所辖的长沙县在赛迪百强县榜单中排名第十位。
近年来,湖南将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2023年8月,湖南省委、省政府召开县域经济发展座谈会,提出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湖南特色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去年11月,湖南召开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对加快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部署。会议提出,要在横向纵向、省内省外等多维度比较中,充分看到县域经济在强壮经济实力、培育特色产业、促进城乡融合、稳定社会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不断增强信心、学习先进、抬高标杆。
6天的“江浙之行”,湖南县(市、区)的党政“一把手”收获了什么?
据“湖南省人民政府网”微信公众号,长沙市委副书记、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 党工委书记、岳麓区委书记谭勇表示,通过此次学习,深入企业和园区,切身感受到江浙两省雄厚的科研实力和浓厚的创新氛围。
邵阳洞口县委书记吴韬说,只要符合人民意愿,只要有利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就敢于开拓创新、敢于打破陈规、敢于勇往直前,是江浙一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底气,义乌小商品经济的发展就是最好的明证。
常德市武陵区委副书记、区长寻健谈到,江浙地区通过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推动服务全生命周期的精准滴灌,真正将营商环境的小环境上升为服务品牌的大气候。
益阳桃江县委副书记、县长周登高说,江浙两省干部先进的理念思路、务实的工作作风、超前的服务意识、强烈的使命担当令人印象深刻。
“随着全省县(市、区)党政正职们把‘真经’带回三湘大地,将学习思考转化为破解难题、开拓创新、推动发展的具体思路和举措,定能激活县域经济发展的一池春水,推动我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湖南省人民政府网”微信公众号的文章说。
二、浙江城市国际化研究院执行院长黄宝连:浙江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路径分析
以2024赛迪百强县榜单作为衡量标准,江苏、浙江分别有25、15个县(市)入围,占比达四成。同期,湖南3地上榜,分别是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市,排名10、20、23位,GDP超千亿元。单看这三地,实力都不算弱,但如果换个维度,以入围数量来看,湖南已经多年没有新面孔登场了。
工业强则产业强,产业强则县域兴。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培育和壮大主导产业,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从而带动区域经济的整体提升。去年,湖南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就曾指出,要以质量效益为先导,因地制宜、科学分类,发展壮大一批本地“生”、本地“养”、能赚钱、有就业的特色产业。
因地制宜、科学分类,也体现在这次的学习交流中。据报道,由全省县(市、区)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人组成的专题培训班,分成3组,按照不同线路前往江浙18个县(市、区)。学习的点位中,既有阿里巴巴、吉利汽车等科技创新企业,也有义乌国际商贸城、海宁中国皮革城等知名商贸集散地,还有李祖村、缪家村等一大批乡村振兴的成功典范。
按照湖南此前发布的《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鼓励各县(市)竞相发展,实现弱县赶超、强县跨越,力争到2025年县域地区生产总值500亿元、200亿元、100亿元以上的县(市)分别达到20%、65%、95%。
浙江城市国际化研究院执行院长黄宝连对“浙江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路径分析”进行了研究。
浙江县域城市开放与可持续发展测度
浙江强县域发展模式。基于产业集群的块状经济,以民营经济为主导、特色产业为支撑,形成了浙江强县域甚至镇域发展模式,是浙江城乡差距最小、民营经济最发达、可持续发展潜力最大的根本原因之一。像金华是浙江的一个地级市,义乌是金华下面的县级市,但一个外地人到了金华,可能找不到市中心,可能还跑到义乌、永康这些地方去了,因为金华每个地方都发展得非常均衡。我们做了一个浙江县域城市开放与可持续发展测度研究。以2021年度经济社会发展公告数字指标为基础,主要指标参照系包括城市开放水平、城市活力、城市公平指数、城市“双碳”指数4个一级指标,其中前两个指标侧重于城市国际化水平的测度,后两个指标侧重于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测度。其结果就是杭州、宁波、嘉兴、绍兴、湖州、金华、台州、温州、舟山、衢州、丽水11个地级市依次排名。
我们对浙江90个县级城市的开放与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分析,主要考察其中53个县或县级市发展水平(见图2),凝炼发展路径和经验。义乌市排在全省县域城市首位,慈溪市、余姚市、嘉善县随后排在第一方阵;海宁市、诸暨市、桐乡市、德清县等杭州都市圈内的县域城市表现突出。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浙南各县市排名靠后,后十名基本都分布在浙南。我们将这些县域分为千亿县、山区县、平丘县和沿海县四类,去分析其开放与可持续发展程度。图2:浙江县级城市开放与可持续发展排名第一组是千亿县,浙江千亿经济强县中的义乌市得分最高,慈溪以0.11微小差距屈居第二,两市都以明显的优势拉开与其他追随城市的差距。海宁、诸暨以较小差距居中,乐清、瑞安以较小差距排在最后。不同经济强县的主要指标表现差异较大,涌现出各自领域的明星城市。第二组是山区县,浙江省有一个很有名的工程“山区26县域”,2018年1月,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深入实施山海协作工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干意见》,专门注明26个加快发展县简称为“26县”,由发达地区、沿海的区市县对口支援这26个落后的地区。第三组是平丘县,本研究将山区县、沿海县及千亿县之外的13个县列为平丘县。各县总分差距较大,但各县的测度指标得分比较均衡,在城市活力上得分普遍较高,主要是处于浙北经济最活跃区域,经济社会开放程度较高。第四组是沿海县,将重叠的十个县市除去,只分析岱山县、宁海县、嵊泗县、温岭市、象山县、临海市、玉环市等7县。这几个县开放水平的得分均比较低,与海岛现代化发展程度不高相符。
浙江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分析
我们认为,将浙江某一个时间、某一个县当年转型发展的过程分析出来,对全国的地市县会有一定的启发。虽然经验没有办法抄袭,但是当年产业转型的逻辑和脉络是可以分析出来的。例如安吉县,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时代精神的发源地,经验就是编故事,造风景,物尽其才人尽其用;桐庐县有两个经验,一个是全国“最美县城”,另一个是全国最发达的快递之乡,“三通一达”总部都在桐庐;德清县,有最好的民宿——莫干山民宿;义乌市,是“世界的义乌”,义乌指数是全球经济发展风向标;嘉善县也是边际城市创新发展的典型,2022年12月浙江省召开推进嘉善县域高质量发展示范点建设大会,提出要率先开辟县域高质量发展新路径;青田县打造“永不落幕的进口商品交易天堂”,营造“在世界遇见青田,在青田看见世界”侨乡国际化氛围。此外,温州龙港市“农民造城”也值得关注。
(招商引资内参(微信公众号)2025-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