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之后,下一座双万城市会是谁?
2025-03-19 09:35:00
字号:大 中 小
GDP突破万亿、常住人口突破千万,一直以来都被视为衡量城市能级的核心指标。合肥2024年常住人口一举突破千万,晋级成为全国第18座千万人口城市,也是全国第16座“双万城市”。合肥之后,下一个“双万城市”有望是温州或宁波。
“双万城市”迎来新成员——合肥。
日前,安徽省统计局发布的《2024年安徽省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合肥市常住人口达1000.2万人。在连续5年保持在900万量级后,合肥市2024年常住人口一举突破千万,晋级成为全国第18座千万人口城市,也是全国第16座“双万城市”。
“双万城市”是指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万亿、常住人口突破千万的城市,是衡量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区域影响力的重要标志,因而成为众多城市竞相追逐的目标。目前,16座“双万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苏州、成都、杭州、武汉、天津、青岛、长沙、郑州、合肥、西安、东莞。
群雄林立,合肥为什么能够率先晋级?人随产业走是关键。人口流动的背后是城市经济活力与产业竞争力的比拼。近年来,合肥下好创新先手棋,加速集聚科创要素资源,构筑“芯屏汽合、集终生智”现象级产业地标,实现工业经济挑大梁,经济总量持续增长。2024年,合肥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507.7亿元,升至全国城市排名第19位,是近10年全国经济30强城市中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
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合肥积极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如出台《合肥市服务人才发展若干政策(试行)》,发布人才政策“一本通”,面向重点产业链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等用人主体定制一揽子政策,为各类青年人才提供便捷优质服务,全力打造“养人”之城。
2021年—2024年,合肥净增常住人口分别为9.5万人、16.9万人、21.9万人、14.9万人。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合肥全市迁移净增长人口13.1万人,占净增常住人口87.9%,彰显出这座城市的强大吸引力。
合肥之后,下一座“双万城市”会是谁?
温州距离“双万城市”仅一步之遥。2024年,温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718.8亿元,比上年增长6.3%,产业动能焕新升级,新质生产力加速崛起,经济体量和城市能级实现新的跃升;常住人口为985.2万人,较上年增加9.1万人,从增长趋势上看,温州已连续2年常住人口增量居浙江全省各地市第2位,仅次于省会城市杭州。
如何冲刺“双万城市”?今年温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推进“四大振兴”,深入实施“强城行动”,大力开展“十大攻坚”,全力冲刺“双万城市”,提速打造“全省第三极”。包括打好稳增长组合拳,努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确保跻身万亿级GDP城市行列;提升城市发展“青和力”,实施冲刺千万人口城市“十大举措”,深化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构建人产城融合发展新生态等。
早在2018年经济总量就已突破万亿元的宁波,而今距离常住人口突破千万也仅差临门一脚。截至2024年末,宁波常住人口为977.7万人,较上年增加8万人,增量连续两年小幅提升。通过推动人才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这一增长态势有望延续。今年宁波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一体推进人才育引用留,其中包括吸引新来甬大学生40万人以上等。
佛山和南京这两座地区生产总值超万亿且常住人口超950万人的城市,也是冲刺“双万城市”的种子选手。截至2023年末,佛山常住人口为961.54万人,较上年增加6.34万人;南京常住人口为954.7万人,较上年增加5.59万人。在年均人口增长不足10万人的情况下,面对38.46万人、45.3万人的缺口,南京和佛山想要突破千万人口晋级“双万城市”仍需时间,要在产业发展上继续下功夫。
在总人口负增长的当下,各地对于人的争夺更趋激烈,新“双万城市”冲刺赛也随之愈演愈烈。谁能构建更加繁荣的产业生态、更加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谁就能在这场冲刺赛中占据主动。
(《中国经济时报》2025-03-19,王彩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