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首发经济与产业融合,构建消费新业态

2025-03-25 11:05:00    字号:

  3月16日下午,2025年全国精品首发季暨“首发上海”系列活动在静安区张园启幕,以全球新品首发、首店体验、时尚首秀为载体,向世界展现中国消费市场的澎湃活力。作为国内首发经济的风向标,上海将在3月至5月期间密集推出重磅首店、全球首发新品及潮流首秀,持续激活消费市场。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活动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形成政策共振,凸显了首发经济在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中的战略价值。早在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的《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便已将“首店经济”和“首发经济”列为中心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在 2024 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回落 3.7% 的背景下,发展首发经济更成为突破消费复苏瓶颈的关键抓手。
  商圈迭代:构建区域消费新生态
  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城市群,通过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构建起“首发经济-商圈迭代-服务升级”的良性生态闭环。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上海已累计吸引超过3500个品牌举办首发活动,全年新增首店1269家,数量与质量均居全国首位。南京西路等六大国际商圈贡献全市30%首店资源,张园更新项目带动周边商业营收激增40%,验证了历史街区与现代商业的共生逻辑。
  上海的“首发”优势还形成了强大的“磁场效应”,辐射带动长三角消费市场升级。其中,杭州依托电商基因稳居全国首店数量第二,南京德基广场通过“首发展厅”模式创下245亿元年销售额,合肥淮河路步行街则借力银泰打造“首店+街区”融合场景,跻身百亿级消费地标。浙江省还进一步提出,以“千亿消费场景+万家首店载体”为目标,计划2025年建成20个智慧商圈、改造70条特色商街,推动商业供给体系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跃升。
  产城融合:激活特色产业新优势
  “首发经济”的内涵已超越传统首店概念,形成涵盖新品发布、首店落地、总部经济的全链条产业生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明确提出“因地制宜吸引知名品牌开设首店、首发新品”,长三角地区正以此为指引,将首发经济与本地特色产业深度融合。
  以安徽为例,依托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优势,该省构建了从智能驾驶芯片研发、固态电池量产到高端车型首发的全链条生态。《安徽省汽车流通行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推出阶梯式补贴政策,规定在该省举办的汽车展会上,全球、全国、长三角区域首发的国内外汽车品牌,均可获得相当于其首发费用30%的补贴。政策激励下,2024年,特斯拉赛博越野旅行车在合肥万象城完成华东首秀,大众ID.系列智能轿跑在天鹅湖畔进行国内首发,比亚迪宋L DM-i等5款车型选择徽州文化园作为全球上市地点。小米 SU7、方程豹8等也选择合肥首发,彰显了“研发-量产-首发”的协同效应。2024年安徽汽车产量达357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168.4万辆,出口量占全国1/4,实现“不出省造整车”的产业闭环。
  现在,这种产城融合模式正向人工智能、低空经济、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延伸。例如上海依托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三大先导产业构建首发场景,杭州借助电商平台与直播经济创新消费形态,江苏在高端纺织、新型电力装备等领域打造首发IP,安徽则以汽车产业为支点培育本土创新品牌。通过“消费驱动技术突破、场景重构产业逻辑”,长三角的跨域产业共振日益增强。
  区域协同:构建错位发展新格局
  在长三角地区,一场以首发经济为抓手的产业格局重塑正在展开。作为全国消费能级最高的区域之一,长三角地区汇聚了全国1/4的消费资源,形成了从上海国际消费中心的首店集聚,到安徽科创高地的首发场景;从南京玄武的全球首展,到杭州西湖非遗首秀的多元化发展格局。
  这一过程中,区域协同与错位发展需要成为关键策略,不仅能避免同质化竞争,还有利于激发全域创新活力。上海作为首发经济的领头羊,聚焦国际市场和全球资源,继续强化其国际消费中心的地位。与此同时,二三线城市则依托自身独特的产业优势和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首发场景,进而形成“顶层虹吸-中层转化-底层反哺”的立体化发展模式,进一步优化区域资源配置,以激发各城市的创新潜力和市场活力,形成产业协同与市场合作的良性循环。
  (澎湃新闻2025-03-24,戚姚维、全晨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