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欧货币政策转向影响及我国应对策略
2024-10-28 01:12:00
字号:大 中 小
近期,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50个基点,是自2020年3月以来的首次降息,标志着美国由货币政策紧缩周期向宽松周期转向。同时,美联储降息也引发主要国家货币政策联动效应。当前,欧洲央行、英格兰银行已先后降息,由此开启全球新一轮的降息周期,将对全球经济、金融、贸易等多个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美联储降息的全球影响
美联储降息政策对全球经济具有联动效应,深刻影响全球经济金融市场的格局。美联储降息引发的主要国家货币政策联动效应,可能加强全球货币宽松的趋势并影响全球经济格局。
第一,刺激全球经济复苏。美联储降息对美国及全球经济有刺激作用,可能带动全球经济增长一定程度上的回升。一方面,能够提升美国国内市场信心,促进投资和消费,刺激经济增长,提升美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缓解制造业企业的资金压力,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推进美国“制造业回流”。另一方面,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会使得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获得更大的货币政策调整空间,出台一些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动经济增长和降低失业率。
第二,国际资本流动逆转。美联储降息降低了美元资产的收益率,资本为寻求更高收益可能从美国流向其他提供更高收益的国家,尤其是新兴市场,有助于缓解这些国家的资本流出和汇率波动压力,增加市场流动性。同时,美国降息引发的美元阶段性贬值使得全球债务成本降低,减轻部分国家和企业的债务负担。
第三,全球资产价格波动加大。大幅降息可能会强化市场的衰退预期,叠加大选临近因素,资产价格波动可能较大。美联储决议公布后,全球主要资产出现大幅波动。
第四,可能影响全球贸易格局。降息可能刺激美国经济增长,进而影响其对其他国家的贸易政策和需求。一些国家可能会因美国经济的变化而调整其贸易策略,这可能导致全球贸易格局的重新调整。同时,美元贬值可能使美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对其他国家的出口造成一定压力。
对我国经济金融的影响
美联储降息对我国经济的外部冲击有限,有助于降低资本外流风险、提高市场流动性,同时也增加实体经济和金融的潜在风险。
第一,货币政策减压,但国际政策协调难度增加。美联储降息使中美利差收窄,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我国货币政策面临的外部压力,为我国央行提供了更大操作空间。我国可以维持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使用降准、降息等手段加大货币宽松力度。通过进一步降低资本成本,减轻企业和个人的债务负担,鼓励消费和投资活动,从而拉动经济基本面的复苏。同时,更大的降息空间也为债券类资产上涨打开更多空间。但美联储降息可能引发其他国家央行跟进降息或采取宽松政策,全球流动性变化和利率环境改变,增加了我国货币政策与其他国家政策协调的难度,需要综合考虑国内外因素,避免政策冲突和外溢效应。
第二,人民币升值,但出口竞争压力增加。美联储降息将减轻人民币贬值压力,推动人民币一定程度上阶段性升值。一方面,美元贬值可能使我国出口商品在以美元计价时价格相对上升,削弱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对出口企业造成一定压力。另一方面,人民币相对升值有助于降低进口商品成本,对进口企业有利,也有利于我国扩大进口,尤其是对于一些关键原材料、先进技术设备等的进口,有助于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
第三,资本流向逆转,但资本流动波动性加大。美联储降息导致美元资产收益率下降,使美元资产吸引力下降,引发全球资本流向的调整,部分资本从美国市场流出,流向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际资本的流入直接增加我国的外汇储备和金融市场的资金供给,为市场注入流动性。在信贷环境宽松的背景下,我国企业可以通过海外融资、跨境并购等方式获取更加低廉的资金支持,拓展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尽管总体可能是资本流入,但资金的短期进出可能更加频繁,波动性增强,一旦出现风险事件或市场预期改变,资金可能迅速流出,对我国金融市场稳定带来挑战。
第四,利好股市债市,但也可能加剧金融市场波动。人民币的阶段性升值会对金融市场以及人民币资产逐步产生一系列积极影响。美联储降息带来的全球流动性增加和外资流入预期,可能为我国股市带来增量资金,对股市有一定支撑和推动作用。从市场情绪和预期看,美联储降息通常被视为全球经济政策转向宽松的信号,可能提升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的信心和风险偏好,刺激股市交易活跃,推动股价上涨。对于债市,美联储降息使全球利率水平整体下行,我国债券市场收益率相对更具吸引力,外资对我国债券的配置需求可能增加,有助于推动我国债券市场发展,降低企业发债融资成本,为企业拓展融资渠道。但随着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投资者情绪的波动较大,导致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增加,也会对我国金融市场波动产生影响。
我国的应对策略
美联储降息对全球经济和我国经济都带来了诸多影响和挑战。随着降息关键窗口期将至,我国要充分认识和把握货币宽松及其全球联动效应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主动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内外部变化,灵活运用各种政策工具和手段,弱化市场共振风险及较大的负面外溢效应。
第一,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在美联储降息的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应“以我为主”,根据国内经济形势、通胀水平、就业状况、国际收支以及金融市场的稳定等因素综合考量来制定。一是采用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在确保流动性充裕的前提下,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增加市场资金供给,促进信贷投放,支持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二是利用价格型政策工具,通过调整政策利率引导市场利率下行,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三是加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针对经济中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运用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为其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同时,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引导,鼓励其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
第二,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必要时加强汇率市场干预。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扩大汇率波动区间,让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双向波动,既能够避免人民币汇率过度偏离经济基本面,又有助于提高我国应对外部汇率冲击的能力。
第三,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监测、完善资本流动管理措施。一是建立健全跨境资本流动监测体系。通过大数据分析、风险预警模型等手段,提高对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的识别和评估能力,为政策制定和风险防范提供有力依据。二是要加强对经常账户下贸易项目的监控,特别是重点关注其短期资本的流出流入。积极监测跨境投融资重点企业,关注货币错配与汇率风险。三是根据资本流动形势,适时调整和完善资本账户管理政策。同时,通过加强对金融机构跨境业务的监管,规范资本流动渠道,确保资本流动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第四,加强国际协同监管、完善风险管理机制。一是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政策沟通与协调。二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在国际平台上加强与各国的政策对话与合作,共同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完善。三是要同时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管理的政策协调,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在危机中寻求合作。四是持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扩大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使用范围和影响力度,减少外部经济波动对我国的影响。
(《中国经济时报》2024-10-28,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胡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