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气候“退群” 影响波及全球
2025-02-19 10:24:00
字号:大 中 小
美国的二次“退群”,使全球气候治理进程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从长远来看,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应有之义,这一潮流无可逆转。
日前,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迪雅里克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联合国已收到美国退出旨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的正式通知,根据《巴黎协定》第二十八条第2款,美国退出该协定将于2026年1月27日生效。
不到8年间,美国已三度“进退”该协定。美国这一举动引起全球其他国家的震动。
比如,近日在雅加达的一个可持续发展论坛上,印度尼西亚能源和矿产资源部部长巴赫利尔·拉哈达利亚表示,美国“退群”使得印度尼西亚是否留在《巴黎协定》成为一个“两难问题”,并暗示政府可能会重新考虑其对该协定的立场。
欧盟委员会负责气候行动的委员胡克斯特拉警告称,气候变化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无差别的,因此,这是全世界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如果特朗普再次让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将会“对国际气候外交造成严重打击”。
欧洲议会近日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举行全体会议,就美方最近接连退出国际组织的话题展开辩论。欧洲议会多名议员批评美国最近接连退出国际组织的做法给世界增加了不安定因素,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201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达成《巴黎协定》。2016年,《巴黎协定》获195个缔约国确认并正式生效,美国是第一批签署并批准该协定的国家之一。根据协议,发达国家将继续在减排工作上发挥表率作用,同时要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帮助发展中国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同时,《巴黎协定》倡议全球尽快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达峰,并在21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但是,随着国际气候行动愈发“步履蹒跚”,实现该目标的可能性也似乎越来越渺茫。
根据《巴黎协定》的内容,各缔约国最迟2025年2月10日向联合国提交削减碳排放的新的气候目标,但根据最新数据,近200个缔约国中只有12个国家按时提交了计划。
特朗普不止一次说过《巴黎协定》对美国不公平,不利于美国本土的就业,并导致能源产量下降,进而损害美国经济。毕竟根据协定,美国在2025年,需要将国内污染排放量降到2005年的26%至28%,相当于减排16亿吨,这就意味着美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能源转型、产业升级,还要遏制国内页岩油等化石能源的发展。
可见,美国现在需要的是更为直接的好处,比如创造就业机会、降低新能源带来的社会成本、重塑“能源优势”以维护核心利益。
最新消息显示,特朗普任命克里斯·赖特出任美国能源部部长。赖特被认为是传统化石燃料行业的坚定捍卫者。他曾公开表示:“世界依靠石油和天然气运行,我们需要石油和天然气。呼吁10年内摆脱化石燃料是一个‘荒谬的时间表’。”
世界气象组织最近确认2024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并多次发出冰川消融等相关气候红色警报。尽管近期北半球多地遭遇严寒天气,但全球范围内的气温纪录仍在不断被打破。自2015年以来,“1.5℃”这个数字已经成为避免更多灾难性气候变化与国际减排行动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象征。但日前发布于《自然气候变化》期刊上的最新研究认为,地球有可能无法完成《巴黎协定》中将全球变暖控制在1.5℃以内的目标。
缓解气候危机,全球各国冷暖与共。美国的二次“退群”,不仅为全球能源转型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而且挫伤了其他国家应对气候变暖的努力,使全球气候治理进程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就在“退群”风波影响全球的同时,联合国秘书长气候雄心与解决方案特使迈克尔·布隆伯格近日宣布,鉴于美国联邦政府拟第二次退出《巴黎协定》,彭博慈善基金会及其他美国气候资助方将确保美国继续履行其全球气候责任,包括填补美国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的资金缺口,并维持该国气候行动报告的透明度。
气候变化问题非一国一地之急,全球正在共同接受这场考验,美国亦不能置身其外。从长远来看,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应有之义,这一潮流无可逆转。
(《中国经济时报》2025-02-19,赵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