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海洋经济新优势,亟待提升海洋科技能力

2024-11-04 11:23:00    字号:

  编者按
  发展海洋经济,既要不断推动海洋传统产业提质升级,也要培育海洋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激发更多蓝色动能
   
  “坚持开放和善于开放,在中国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海洋经济就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商业发展中心顾问龙永图以中企承建的东非最大现代化港口为例,阐释充分发挥中国在造船、基建等领域的优势开展国际合作的丰硕成果。
  “推进国际合作的另一重点方向是在国际社会已形成共识的领域,如应对气候变化等事项上,积极开展合作。具体到海洋经济,他提到可以在海上风能等新能源领域,促进国际交流。” 龙永图说,“蓝色峰会”落地霞浦,未来要提升国内乃至国际知名度,可以依托霞浦优质的旅游资源,并以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为例,霞浦持续完善文旅基建,助益“蓝色峰会”未来的发展。
  10月28日,商业发展中心、福建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在福建霞浦举办2024中国商业发展论坛蓝色峰会,政府、学界、业界代表围绕“新质生产力与蓝色海洋经济”主题,探讨新质生产力在海洋经济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一、如何培育蓝色经济新动能
  “海洋渔业是海洋经济传统优势产业。全球养殖水产品,60%来自中国。借助数字技术,我们在人工养殖方面,还有很大空间。”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会长张红宇说,中国内陆湖泊河流众多,海岸线长,要通过新技术在内陆发展智慧养鱼、工厂化养殖,在广阔海域建设海洋牧场、智慧渔场,丰富我国的食物结构,保障“吃鱼自由”。
  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潘新春认为,我国海洋产业正大步走向现代化,海洋装备、高端智能船舶、海洋新能源、海水综合利用、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等海洋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在福建,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电力业等成为海洋主导产业。在此基础上,福建可以将海洋产业向高端、深远海、融合化发展,形成新的发展优势。”
  潘新春提出了融合化”发展的思路,即“海洋旅游+历史文化+现代科技+海洋公园+海上设施+海洋美食+康复养生”。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原总工、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研究分会理事长王晓惠提到,过去十年来,我国在海洋科技与产业化方面虽取得了成就,也仍面临来自技术与制度方面的诸多挑战。当前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进入深水区,迫切需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王晓惠进一步从空间资源、深海能源、深海矿产等方面强调了深远海的重要战略地位,重申了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的必要性。“海洋经济的新业态可以在融合方面多下功夫,例如渔业和光伏融合的渔光互补、风电和光伏融合的风光同场,旅游业也能和海上牧场融合,开展垂钓、捕捞等海上体验游,这些都能成为海洋经济的发力点。”
  中国商业发展论坛秘书长、商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陈伟表示,商业发展中心作为国务院国资委举办的中央事业单位,为促进中国商业发展与经济繁荣发挥了积极作用。2023年商业发展中心联合福建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在福建霞浦发起设立了中国商业发展论坛蓝色峰会,正是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海洋强国战略,推动海洋经济和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
  二、福建掘金“蓝色经济”
  霞浦县的三沙镇,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这里感受沿海岸线的风景与美食。三沙镇水产品集散中心疏港公路作为国道G228滨海风景道的重要路段,横跨整个镇区,它将沿线小皓海滩、光影栈道、东壁村、花竹村串珠成链,从而成为当地渔业、观光旅游业之地。三沙镇“爆火”的背后,是福建滨海旅游与海洋产业发展的缩影。福建省作为海洋大省,坐拥13.6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为陆域面积的1.1倍;大陆海岸线长达3752公里,居全国第二位。2023年福建海洋生产总值近1.2万亿元,占全省GDP的21.7%,约占全国海洋经济总量的12%。
  2022年,福建启动国道G228福建段建设,提出“十四五”期间,将构建起鱼骨形道路体系,超过1000公里的滨海之路依次经过宁德、福州、莆田、泉州、厦门、漳州6个滨海城市。2021年5月,福建省出台《加快建设“海上福建”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下称“《行动方案》”),提出到2035年,在“海上福建”建设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上跃上更大台阶。目前,福建正探索如何从海洋资源大省向海洋经济强省迈进。全省累计投建深远海养殖平台占全国总数45%。
  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十一届福建省政协副主席陈义兴在致辞中指出,海洋经济作为新兴的增长点,正在逐渐演变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近年来,福建省在港航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各类载体平台也持续得到强化和完善,“蓝色朋友圈”不断扩大,“海丝”和“陆丝”在福建实现了陆海联动、东西互济的新局面。
  然而,福建省海洋经济增长也面临科技创新不足等制约因素。掘金蓝色经济,离不开海洋科技支撑。上述《行动方案》提出,福建以强化基础研究和源头创新、加快海洋产业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为抓手,努力把福建省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海洋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阵地、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集聚地和海洋人才汇聚高地。
  “福建海洋新兴产业发展面临产业规模不够大、创新能力不够强、科研人才缺乏等问题。”福建省人民政府参事徐平东认为,要完善海洋科技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整合创新资源,建立省级海洋科技创新联盟,促进资源共享、协同攻关,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带动产业做优做强;同时,完善海洋人才梯队建设,办好涉海高校,打造特色优势涉海学科,引进培育海洋高端人才,造就一批海洋领域战略科技人才、领军人才、青年人才和高水平研发团队。
  “目前海洋科技成果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尚未成为产品化、产业化、工程化的主体,成果转化少,带动力不强。”王晓惠说,对科研院所来说,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而对企业来说,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可能并不是企业需要的技术,这就需要在研发制度上进行创新。
  福建农科院农业经济首席专家曾玉荣也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要在技术上创新,还要在制度上创新。例如,要创新跨界合作模式,工业、农业、电商行业间可以跨界合作,产业上、技术上也可以跨界合作,从不同领域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
  针对福建省海洋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诸如创新能力不足、产业规模较小等问题,徐平东提议,可以通过推动集群链式发展,提升国际化水平,强化科技支撑,在几个优势产业集中发力,将海洋碳汇产业、智慧海洋产业等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海洋新兴产业,在福建做优做大做强。
  (区域前沿观察(微信公众号)2024-11-04,陈伟)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