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外贸稳外资“组合拳”怎么打?

2025-03-11 10:48:00    字号:

  综合施策提升稳外贸力度
  3月5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稳外贸政策力度,支持企业稳订单拓市场。优化融资、结算、外汇等金融服务,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和覆盖面,强化企业境外参展办展支持等。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日前表示,今年将从“政策加力、拓展增量、帮扶企业”三方面下功夫,全力以赴稳外贸。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金融发展协会主席魏明德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提升我国外贸的竞争力和稳定性,需从多个维度综合施策。
  第一,在产品品牌与品质层面,必须着力提升产品竞争力。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业升级,从而显著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同时,应积极提升中国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让中国产品在全球市场中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
  第二,在创新与升级方面,要加快电子贸易单据的推广应用,推动贸易无纸化进程。还要促进外贸新业态的发展,如跨境电商、海外仓等。
  第三,在金融服务与保障方面,要扩大金融支持力度,特别是加大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提供多样化的融资产品和服务,以降低融资成本。提升汇率风险管理水平,为企业提供便捷、安全的跨境贸易结算服务,有效减少汇率波动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第四,在营商环境方面,继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要不断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优化进出口全链条货物通关效率,进一步拓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减少企业负担。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陈建伟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一是要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例如,通过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拓展多元化市场,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二是要提升外贸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强我国外贸产品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此外,还需优化外贸营商环境,降低企业的制度性成本。
  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梁婧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提升外贸的竞争力与稳定性,一是要引导和支持外贸企业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加大品牌创新力度,通过品牌建设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品牌溢价能力,逐步摆脱对贴牌生产的依赖。完善售后服务体系,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度。二是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当前全球地缘政治、经贸局势日益复杂,需要加快完善风险防控和海外利益保障机制,不断加强境外风险评估,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三是继续拓展多元化市场。推动多边和区域贸易协作,加强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经贸往来,深化与新兴市场、友好国家特别是周边国家的经贸关系,不断拓展贸易伙伴的地理范围和数量。
  多方联动稳固外资吸引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鼓励外国投资者扩大再投资,支持参与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协作。切实保障外资企业在要素获取、资质许可、标准制定、政府采购等方面的国民待遇等。
  随着我国在稳外资方面全力打造“1+N”政策“组合拳”,如何保障这些政策精准、高效地实施,成为了增强对外资吸引力的关键。
  “关键在于提升政策的透明度和可预期性。”陈建伟表示,一是要加强政策的宣传解读,确保外资企业能够充分了解和利用相关政策。二是要建立健全政策的一致性评估和反馈机制,及时调整和优化政策。三是要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
  魏明德则表示,第一,要紧密结合外资企业的实际需求与痛点,精心制定针对性强、易于操作的政策措施。这需要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外资企业,提供差异化的政策支持。同时,建立并完善政策效果的评估与反馈机制,灵活调整和优化政策,使之更加贴合实际需求。
  第二,应进一步简化外资企业的设立与运营审批流程,大幅削减审批环节与时间,全面提升行政效率。此外,还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外资企业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第三,针对外资企业,应制定具体的税收优惠政策,如减免税、退税等,切实降低其运营成本。同时,深入研究并出台鼓励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的政策措施,引导外资企业在华所获利润更多地用于再投资,促进资本循环利用。
  第四,应着力提升外资企业的资金运作效率,简化跨境资金流动流程,并确保其顺畅便捷。还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口岸的综合服务能力,并持续推动通关便利化。
  梁婧则进一步指出,一是发挥好开放平台的作用。目前国家级高新区、海关特殊监管区、省级开发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平台在推动重点领域开放、改革试点举措落地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通过在这些区域推进一些吸引外资的相关制度先行先试,成熟后再逐步推广,有助于更好地推动稳外资措施落地。二是稳外资工作涉及多个部门,需要加强各部门各地区的协同,推动重大和重点外资项目落地,形成较好的示范效应,提振外商投资信心,持续优化投资环境。三是各地要因地制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当地产业和资源条件、市场需求推动产业转型发展,在与外资合作中找准与当地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合作领域和合作方式。
  (《中国经济时报》2025-03-11,孙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