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城乡风貌融合推进和美乡村建设
2024-08-28 08:44:00
字号:大 中 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勾画了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其中,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决定》着重指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这为我们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建设和美乡村进一步明确了目标、提供了方法、指明了路径。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建设和美乡村,需要厘清的要素很多,其中最能体现融合发展的是城乡风貌融合和产业融合,而城乡风貌融合又为产业融合提供了高效新质载体,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推进城乡风貌融合、建设和美乡村的路径选择
(一)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突出顶层制度规范
《决定》指出,健全城市规划体系,引导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集约紧凑布局。这既是对城乡融合顶层设计的布局安排,也是对城乡风貌融合的制度性要求。在工作实践中,要紧扣规划、协调、集约,以“自然与人文的和美、传统与现代的和美、生态与民生的和美”为引领,全力打造高度融合的城乡风貌。在自然风貌特征上,要突出传统的山水肌理,梳理山水与城市相融相生的城市建设脉络;在人文风貌特征上,要突出文化与历史定位,深入挖掘地域文化、人文传承以及当代数字、动漫、电商、互联网、物联网等新质产业,梳理历史文明与现代特色数智文化相融合的人文精神脉络,在此基础上勾画蓝图,形成整体风貌融合的新目标。
(二)坚持功能建设布局,突出线性整体推进
在城乡风貌融合中,要坚持远近结合、常态长效,结合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统筹推进投资、建设、管理、运营,深化推进数字化改革,打造集政府管理和市民参与于一体的智慧管理系统。城乡风貌融合要紧紧围绕城市有机更新和居民服务升级的需求,强化功能建设,着眼于可观可感的风貌元素,使得形式美与内在美相统一。在功能建设上,要靶向破解“老、弱、难”痛点难点痼疾,结合实际抓好核心需求,让个性指标落地见效,形成个性鲜明、整体协调的城乡风貌。要推进与城市有机更新、土地综合整治、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等工作融合,盘活存量空间资源。注重山水林田湖草沙、城镇、乡村一体化整治提升。精准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精神内核,在城乡有机更新大背景下,以大山、大水、大通道为轴线,联动推进自然空间、历史人文和建筑风貌的集成突破,环境、功能、产业、人文、治理、服务的综合提升。
(三)坚持聚焦共富理念,突出数智赋能
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光荣使命,是实现共同富裕和现代化从宏观规划到微观落地的集成载体,也是提升城市品质和居民幸福感的重要抓手。要坚持共富导向、统筹谋划,突出功能完善、产业带动、百姓增收、治理优化等共富元素,一体推进城乡风貌融合提升以及未来社区、未来乡村建设,实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空间环境、风貌形象、活力秩序等方面的高品质提升。要注重城乡标志性空间建设、综合性意象打造,增强区域的辨识度,打造城市的“金名片”。要坚持“数智引领、迭代发展”理念,将数字技术和智能化应用贯穿城乡风貌融合提升全过程。
(四)坚持典型示范,突出城乡风貌样板区示范引领
《决定》指出,推动形成超大特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新体系,建立都市圈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在新体系构建过程中,要结合城市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进一步体现以有机更新理念推动城市品质综合提升,形成风貌融合的示范点、样板区。以城乡风貌样板区建设为牵引,加快推动城乡和美品质提升,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品质城乡的样板和美丽中国的范式。
构建城乡风貌融合、建设和美乡村的保障体系
(一)党建引领,强化领导是重要组织保障
县级在城乡融合和建设和美乡村工作中,应当负有主体责任。区县市党委要高度重视城乡风貌融合工作,成立县域城乡风貌融合提升工作专班,统筹协调县乡城乡风貌融合工作。要将党的建设贯穿城乡风貌融合全过程,以党建引领和美城乡建设。领导班子对城乡风貌融合要有系统培训,科学指导,重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参与决策机制。
(二)系统谋划,典型示范是基本技术路线
坚持总体布局、系统谋划,塑造整体城乡风貌空间。在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及生态修复工程中落实城乡风貌融合提升的要求,保护城乡自然山水格局,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加强自然生态修复,建设城市景观轴线、景观廊道和县域特色风貌大走廊、生态廊道,营造更具魅力的城乡风貌空间。在坚持典型示范的基础上,扎实推进城乡风貌融合工作同“千万工程”、乡村振兴等相结合,形成“一村一策”方案,并以片为单位,区分轻重缓急,明确工作次序,确保工作有成效。
(三)共建共享,部门联动是实施推进关键
深刻把握城乡风貌融合提升的价值导向,深化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强化美丽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利用多部门协同、联审机制,推动交通、供水、电网、通信、燃气等基础设施同规同网,研究出台存量用地更新的消防、人防、绿化、容积率等方面的管控规则和相关政策,推进农贸市场、公交线路、健身公园等配套设施建设。同时,谋划绿道网络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公园、湿地、道路两侧、河道两侧等多种空间,创造绿道实施和连通条件,推动绿道与骨干林道、森林古道等有机结合。加强产业联动,聚能带动产业集群。推动城市“产业+生态+宜居”有机结合,强化城市产业中心地位,加强城乡融合,实现人口及配套对乡村的有效辐射;落实乡村“农业+文创+旅游”三大主导产业融合发展新思路,大力实施都市生态精品农文旅发展战略,打造特色农文旅全产业链。
(四)宣传推广,群众认同是根本工作目标
走群众路线,是推动城乡风貌融合迅速取得成效的主要因素。各级党组织和工作专班要直面群众,听取他们的意见与建议。各级党组织和工作专班要注重加强工作交流和宣传,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城乡风貌融合提升、品质城市建设工作重要意义和建设成效,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支持的良好氛围。通过村街微信群、村街广播、入户宣传等方式,提高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让群众成为人居环境整治的“主力军”。
(《中国经济时报》2024-08-28,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 杨新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