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020008◇俄罗斯对外舆论传播的经验与借鉴
2020-04-14 04:10:00
字号:大 中 小
目 录
一、俄罗斯对外舆论传播媒体
(一)国际传播主体:“今日俄罗斯”电视台(RT)
(二)全媒体“外宣航母”:“今日俄罗斯”国际新闻通讯社
(三)国际传媒新平台: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Sputnik)
二、“今日俄罗斯”概况
(一)“今日俄罗斯”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二)“今日俄罗斯”结构及运营情况
3、日常工作与运营管理
(三)“今日俄罗斯”在中国的本土化运作
(一)传播者:重点投入,年轻独立,政策宽松
(二)传播内容:突出俄罗斯视角、国际化与本土化结合
(三)传播渠道:借助传统渠道落地,提升新媒体竞争力
(四)传播对象:获取传统受众,吸引年轻网民
(五)传播效果:鼎足而立,引起西方警惕与反制
四、俄罗斯国际传播媒体的传播策略与经验借鉴
(一)政府的助推。
(二)专业化运作。
(三)明确的价值观。
(四)提供独特视角。
(五)高度国际化。
(六)重视新媒体宣传。
(七)力除“呆板固化”。
(八)让新闻使用者成为新闻生产者。
(九)以技术为支撑,打造数字化媒体平台。
(十)精准化传播与专业化新闻制作。
(十一)对信息流进行强控制。
五、俄罗斯媒体对外舆论传播对我国的启示
(一)提高斗争意识
(二)国家予以重点支持
(三)整合资源,打造对外传播旗舰平台
(四)内外有别,营造对外传播宽松环境
(五)明确定位,突出对外传播的“中国视角”
(六)主动出击,提高议程设置能力
(七)借船出海,依靠新媒体弯道超车
(八)注重品牌效应
(九)开展国际交流合作
六、俄罗斯对外舆论传播案例分析与启示
(一)“今日俄罗斯”在国际冲突事件中的对外话语战略——以乌克兰事件中的舆论应对为例
(二)“今日俄罗斯”对中美经贸摩擦报道的主要特色、可借鉴做法与启示
对外传播力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国也在不断加强自身对外传播力的建设,努力提升国家软实力,先后成立了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等对外传播媒体。同为后发新兴国家,中俄两国都投入了大量资源发展本国对外传播力,但两国对外传播取得的效果却存在很大差异。
在新时代的全球宣传大战中,俄罗斯政府集中打造“今日俄罗斯”“今日俄罗斯”通讯社等国际媒体,使之成为国家“软实力”战略中的重要力量,对美国等西方国家在跨国信息传播领域的霸权地位构成了巨大威胁和挑战,展示出了强烈的精品意识和强国意识。俄罗斯的国家体制和社会进程造就了日臻完善且独树一帜的国际传播体系,其战略目标明确,国家特征明显,善于集中发力,充分利用新媒体,主动进行议程设置,顺应媒体融合发展之势,坚定地向全球传递国家立场、向全球发出俄罗斯声音,达到了争夺话语权、提升国际形象的预期目标。探索俄罗斯国际媒体对外舆论传播成功运作的原因和机制对于我国加强对外传播战略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一、俄罗斯对外舆论传播媒体
(一)国际传播主体:“今日俄罗斯”电视台(RT)
俄罗斯为了反击负面国际舆论,打破西方媒体垄断国际“意见市场”的局面,于2005年12月斥资3.5亿美元组建了英语新闻电视台“今日俄罗斯”( Russia Today,简称RT),这既是俄罗斯第一个全时段英语新闻电视台,也是俄罗斯首家全数字化电视网。随后,“今日俄罗斯”相继开设了俄语、德语、法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记录片频道和“今日俄罗斯”美国台。“今日俄罗斯”被称为“俄罗斯的CNN”,创办的目的是为了向世界呈现一个“没有偏见的俄罗斯国家形象”,主要目标观众是生活在俄罗斯的外国人以及对俄罗斯感兴趣的外国人。其宗旨是以专业的方式反映俄罗斯对世界的看法,提升俄罗斯的大国形象,其定位非常鲜明,一是报道俄罗斯有关国际热点问题的立场,二是向世界展示一个不同的俄罗斯。经过几年的发展,“今日俄罗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国际化程度最高的电视台之一,与能源出口和武器贸易一同构成了俄罗斯最有效的外交工具。
(二)全媒体“外宣航母”:“今日俄罗斯”国际新闻通讯社
鉴于“今日俄罗斯”的成功,俄罗斯政府再次从国家战略的高度进行顶层设计,整合传媒机构,打造传播主体更加多元、传播理念更加符合国家利益的全媒体国际传播格局。2013年底,普京签署《关于提高国有媒体效率的一些措施》的总统令,对多个国家级媒体进行深度整合,借用“今日俄罗斯”的俄文名称Россия сегодня,在俄新社、“俄罗斯之声”电台等媒体资源基础上创立全新的国家级媒体——“今日俄罗斯”国际新闻通讯社 (Rossiya Segodnya News Agency)。为了使“今日俄罗斯”的定位与国家战略保持高度一致,通讯社的总裁任免由总统直接决定,俄罗斯著名媒体人、全俄广电公司副总经理德米特里·基谢廖夫担任“今日俄罗斯”第一任总裁。由于俄新社曾是俄罗斯媒体规模和市场份额最大的通讯社,机构庞大且组织形式相对成熟,所以保留了这一品牌,并将俄新社和“卫星”通讯社作为对内和对外传播的两个主体。俄罗斯组建“今日俄罗斯”国际新闻通讯社,主要出于两个目的:一是合理使用政府拨付给国家媒体的预算资金,二是提高国家级媒体的工作效率。俄罗斯力图通过“今日俄罗斯”国际新闻通讯社,完善国际传播体系,实现国际传播的高度可控和效率最大化,以全媒体形态进一步强化对国际舆论的影响力,提升国际话语权。
(三)国际传媒新平台: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Sputnik)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Sputnik)的前身是2013年撤销的俄罗斯新闻社和《俄罗斯之声》广播电台。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是一家现代新闻通讯社,产品包括新闻专线、新闻网站、社交网站、手机App、广播电台和媒体新闻中心。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总部位于莫斯科,在全球多个重要国家和地区设有地方分社,包括美国(华盛顿)、中国(北京)、法国(巴黎)、德国(柏林)、埃及(开罗)和英国(伦敦和爱丁堡)等等。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向国际受众报道世界政治、经济新闻。2014年11月10日,《今日俄罗斯》媒体集团启动品牌《卫星社》。如今,卫星社编辑部用30多种语言工作,包括英语、西班牙语、法语、德语、阿拉伯语、汉语等。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的新闻专线用英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和汉语24小时不间断发布新闻。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摄影记者在全球各地工作,多次荣获新闻摄影领域有声望的国际奖项,如荷赛奖(World Press Photo )和马格南摄影奖(Magnum Photography Awards)。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内部设有图片库《卫星∙图片》,可出售图片和视频素材,以及信息图形。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的产品还有民意调查《卫星∙观点》。
“卫星”新闻通讯社以互联网为渠道,通过网站、广播、APPS、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直接面向受众,是“今日俄罗斯”的有益补充,在对外传播中实现无缝对接,形成传播合力。俄罗斯创办“卫星”的重要原因是借助新标识淡化官方色彩,减少国际传播阻力,同时也希望通过以新媒体为阵地的独立媒体品牌,弥补“今日俄罗斯”品牌在对外广播和外宣网络媒体方面的短板,进一步提升对外传播的质量。
“卫星”通讯社旨在展现一个多极化的世界,敢于报道其他媒体缄口不言的事件,它的口号是“telling the untold” (我们所报道的内容就是别人不说的内容),中文版“卫星”通讯社网站映入眼帘的第一句话就是“言人所未言,言未尽之言”。“卫星”通讯社在全球有25个站点,每个站点都设立了海外“多媒体中心”,拥有庞大的采编队伍和独立的新闻产品,在北京、华盛顿、开罗、蒙德维的亚等地区级编辑部实现了一周7天、每天24小时全球时区接力播发新闻。“卫星”通讯社展现出了惊人的发展速度,2015年1—8月的8个月时间里,在微博上的订阅量从290万上升到407万,远远超过了美联社和路透社。“卫星”通讯社的海外受众目标非常明确,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外国媒体;第二类是精英阶层;第三类是普通受众。这三类受众的重要程度依次递减。“卫星”通讯社强调新闻内容的时效性、多语言播出和多媒体渠道,在全球广泛布点并使用所在国母语发布新闻产品,坚持客观、有原则的报道世界和俄罗斯的新闻,还极大地减少了各国采用欧美媒体发布有关俄罗斯新闻的数量,扩大了其在国际舆论斗争中的竞争力。
二、“今日俄罗斯”概况
“今日俄罗斯”自2005年12月10日建立电视台以来,经过十年时间陆续完善为囊括英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俄语等多个语种的24小时连续播出的新闻电视台。总体来说,“今日俄罗斯”历经三个层次,第一,数字电视的发展及免费落地;第二,利用官方网站和社交网站在网络空间扩散影响;第三,整合成立今日俄罗斯国际新闻通讯社。
(一)“今日俄罗斯”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1、卫星电视的传播
“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的目标受众主要是西方国家对俄罗斯政治感兴趣的观众,如媒体从业人员、知识精英等。“今日俄罗斯”拥有30个卫星、500家有线电视运营商向100多个国家的5.5亿人传播节目。“今日俄罗斯”最早发展的是其英语对外传播频道, 仅英语频道就有23颗卫星向全球转播。在美国,“今日俄罗斯”属于免费卫星电视,拥有8500万用户。截至2011年,“今日俄罗斯”在美国本土成为继BBC以外第二高收视率的国外新闻频道。在英国,2012年,“今日俄罗斯”拥有观众多达250万人,仅次于英国广播公司(BBC)以及天空卫视(SkyNews),是受众最广的国外媒体。但是,由于统计方法的差异和宣传策略的差异,各方数据有所出入,BBC提供数据显示,每天有73000人次观看“今日俄罗斯”,而收看“半岛电视台英文频道”的观众则达到每天259000人次。
除英语频道外,“今日俄罗斯”还于2007年开通阿拉伯语频道Rusiya Al-Yaum,2009年开通西班牙语频道RT Actualidad,2010年开通RT-美国(RTAmerica),2011年开通RT纪录片频道(RT Documentary),2014年开通了英语、德语、法语频道。此外,2013年,英语视频广播组织Ruptly在柏林、德国、和华盛顿成立。
来自欧洲的一则社会调查也显示出了“今日俄罗斯”的影响力,超过12%的欧洲观众每天都会在电视前将频道调至“今日俄罗斯”;23%称“今日俄罗斯”是他们最喜欢的频道,并且超过了其他外国新闻信源;另有53%的观众认为“今日俄罗斯”的节目质量很高。
目前,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可以收看到“今日俄罗斯”的电视节目,节目收视覆盖了全球6.44亿人口,拥有全球28%的有线电视订阅用户。
2、网络空间的扩散
“今日俄罗斯”高度重视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是新媒体策略最为完善的跨国电视台之一,走在了诸多国际电视台新媒体化进程的前列。一方面,“今日俄罗斯”努力运营其官方网站 (www.RT.com),提供新闻节目在线直播,方便用户通过电脑、手机观看,还开展网民推广、链接支持等服务。“今日俄罗斯”官网的每月独特访客量约2 600万,页面查看约1.35亿次,英文网近半数的访客来自美国(约833万)、英国(约218万)和加拿大(约193万)。另一方面,新媒体时代,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在视频分享网站上进行传播已成为一种常态,“今日俄罗斯”紧紧抓住社交媒体迅速发展的机会,在优图 (YouTube)、脸谱(Facebook)、推特(Twitter)等全球社交平台以及俄罗斯最大社交网站VK均开设了公共账号。2013年6月3日,“今日俄罗斯”成为全球第一个在优图点击率超过10亿次的新闻频道,广告收入超过50万美元。2014年,“今日俄罗斯”在优图上设立专区,成为俄罗斯第一个与优图合作的媒体,大量播放新闻报道、电视专题和纪录片,国外媒体和观众可以免费下载使用,“今日俄罗斯”成功实现由电视节目制作者向视频内容提供商的转型。截至2014年底,“今日俄罗斯”在优图上的订阅用户将近218万,浏览量首次突破20亿次,而2016年12月这一数字达到了40亿次,该成绩很大程度上超过了CNN。
此外,“今日俄罗斯”还在2009年创办了视频网站“Free Video”,2013年又成立了视频库“Ruptly”,为全球185个国家和地区的1.6万个电视视频和新闻机构提供高品质的视频免费下载服务,在形成用户规模之后,开始推行付费下载业务。2016年,“今日俄罗斯”与三星VR开展合作,推出“今日俄罗斯”360全景视频内容,仅两周时间Oculus商店里的视频就被下载了1万余次。“今日俄罗斯”还积极开拓海外媒体市场,在中国通过中文版网站及微博、微信等媒体平台进行广泛传播,并先后与美国《赫芬顿邮报》、澳大利亚网站News.com.au等知名媒体以及国际事件解密网站WhatReallyHappened.com开展合作。
“今日俄罗斯”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审查宽松的特点,在新媒体平台上播出大量未经剪辑编辑的图像画面。其只负责选取和提供,不加任何修饰和评论,还选择一些热点题材进行专题直播,为观众提供了话题相对尖锐而又独特的丰富视频内容,极大地满足了观众第一时间看现场的愿望,在世界尤其是西方国家凝聚了超高人气。但“今日俄罗斯”在社交网络平台上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2012年3月与2014年3月,“今日俄罗斯”在优图上的视频遭遇了被锁定的尴尬,这与其大篇幅报道“占领华尔街”事件和乌克兰危机不无关系。可见,社交网络等新媒体已经成为西方大国与新兴国家媒体发展的必争之地。
(二)“今日俄罗斯”结构及运营情况
“今日俄罗斯”成立之时,俄罗斯已经完成了普京执政初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一系列改革,普京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将经济特权从垄断寡头手中收归国有,进而将媒体控制权从媒体寡头古辛斯基和别列佐夫斯基手中收归国有,并把重要的国有媒体列入“国家战略企业名单”,实现了国家对媒体的控制。这为“今日俄罗斯”的成立奠定了经济支持和制度保障。
1、经费状况
“今日俄罗斯”在开播之初,政府投资约为3000万美元,此后,其运行经费的50%左右来自政府,其余来自银行贷款和商业广告收入(部分资料显示:国家对其投资占其运行经费的30%)。
关于“今日俄罗斯”具体拨款,各方材料论述不一。一种说法为,每年政府划拨6000万美元给“今日俄罗斯”作为运营经费。另一种说法,2007年,政府为“今日俄罗斯”拨款24亿卢布(折合2015年汇率约为4500万美元),2008年为36亿卢布(折合2015年汇率约为6770万美元);2009年为36亿卢布;2011-2013年,拨款648亿3千万卢布。
“今日俄罗斯”官方网站最新资料显示,2015年,遭遇卢布贬值后,“今日俄罗斯”的运营预算折合为英镑为1.75亿英镑,而贬值之前,预算相当于2.22亿英镑。这一数据为一手资料,相对较为可信。“今日俄罗斯”的一手资料同时呈现了对比数据,BBC国际频道(BBC WS)每年的财政预算为2.45亿英镑,相较于“今日俄罗斯”几乎多出50%。
雄厚的资金保障,一方面保证了“今日俄罗斯”的日常运转,丰厚的待遇得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另一方面,也保障了“今日俄罗斯”在媒体融合道路上不断采用新技术,通过技术创新保证带动媒体的发展。
2、工作团队
“今日俄罗斯”在成立之初雇佣300余工作人员(70名为外籍新闻工作人员),其中包括记者、主持人、制片人团队和翻译。截至2010年,“今日俄罗斯”员工达到2000人。
总体来说,“今日俄罗斯”所聘用的人员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记者编辑团队国际化。从立台开始,“今日俄罗斯”就同时聘任了本国记者和西方国家的记者。近来西方记者比较有名的有CNN著名主持人拉里·金(LarryKing),以及公然在主持过程中反战的女主播艾比·马丁(AbbyMartin)。
第二,记者编辑团队年轻化。资料显示,“今日俄罗斯”成立之初,俄罗斯籍编辑记者的平均年龄不足30岁。而且,“今日俄罗斯”的总编辑西蒙尼扬正代表了团队年轻化的特点,西蒙尼扬生于1980年,“今日俄罗斯”立台之前是记者,仅25岁就被任命为总编辑。正是这样一支年轻的团队,以富有锐气的声音,在媒体融合的当下,另辟蹊径,实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第三,从业人员知识背景丰富。“今日俄罗斯”的从业人员背景较为丰富,总编辑西蒙尼扬本身来自于美裔俄罗斯国家,其家庭背景给予了她跨文化交流的经历和背景;辩论节目《交火》(CrossTalk)的主持人PeterLavelle曾作为中东政治研究学者,在前苏联国家工作多年,随后才加入“今日俄罗斯”主持对话节目。除此之外,“今日俄罗斯”还有许多新闻、政治学等专业出身的记者,但语言类科班出身的记者较少。
第四,从业人员薪酬竞争力强。《纽约杂志》的一位业内人士Jonathan Chait指出,“今日俄罗斯”付给涉外报道记者的工资是一般记者工资的两到三倍,也有“今日俄罗斯”的离职人员向西方媒体证实“今日俄罗斯”薪资具有强大竞争力,但是西蒙尼扬否认了这一说法,理由是公司规定不得泄露国家机密。但不可否认,“今日俄罗斯”资金雄厚,确实吸引了西方著名新闻工作这加盟。
3、日常工作与运营管理
“今日俄罗斯”在日常管理和工作中,团队年轻而活跃,而且具备敏锐的战略传播意识,具体特色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日常新闻采编工作方面,工作环境轻松,是国家公共外交的工具。
具体操作方面,俄罗斯的电视媒体从表面上看,和西方媒体具有相似的组织架构和运营模式——具有独立的运营公司,以公开竞标的模式挑选节目立项。但不同的是,“今日俄罗斯”作为俄罗斯公共外交的工具而存在,这也就决定了它在国家战略传播体系中所扮演的工具性作用。在新闻立项之前,编辑记者会预先调研受众已经掌握的信息,也就是说先对受众进行“调研”,随后会重点对那些已然对该信息产生兴趣的目标受众进行针对性传播,意图说服那些最容易被说服的人,并通过可能感兴趣的受众扩大传播效果。
据一位在“今日俄罗斯”工作六个月的西方记者介绍,在日常工作中,记者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和编辑联系,大多数时候在家中工作,工作氛围相对轻松。但是,该西方国家记者称,“今日俄罗斯”重视政治板块而忽视经济板块,这是他离职的主要原因。他甚至怀疑“今日俄罗斯”的主管直接和国家情报部门有关联,是“克林姆林宫的喉舌”。
第二,“今日俄罗斯”工作方式与国际接轨。
“今日俄罗斯”在媒体管理方面最引人注目的策略就是吸引了朱利安·阿桑奇和拉里·金的加盟,阿桑奇作为争议性人物,为“今日俄罗斯”赢得了普通民众的关注,而拉里·金作为CNN的王牌主持人,可谓引起了西方媒体的轰动。
通过热点人物的加盟,“今日俄罗斯”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拉里·金主持两档节目,“Politicking”(在“今日俄罗斯”驻美分部录制)和“Larry King Now”(拉里·金在葫芦网上的谈话节目,并专卖给“今日俄罗斯”),在“今日俄罗斯”为其设计的广告中,拉里·金穿着他的标志性的背带裤,说“他更情愿去向权力阶层提问,而不是为他们发声。”与之传播技巧最为类似的当属阿桑奇的加盟,总编辑西蒙尼扬解释为何会聘请阿桑奇制作节目时说,“‘今日俄罗斯’在全球范围内有着广泛的观众,这些观众会去质疑他们在主流媒体中看到的内容……我们为朱利安提供了一个能够让全世界都听到他声音的平台,并且为他提供了编辑自主权,他恰恰是那个可以为全世界提供差异化声音的人。”
与其说“今日俄罗斯”在邀请他们制作节目,毋如说其二者的广告效应远大于其新闻内容,加盟本身即新闻,这就无形中增加了“今日俄罗斯”的曝光度;同时,“今日俄罗斯”也通过对他们的宣传,为自身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当然,除了以上两个热点人物,以及在YouTube上引起热议的马丁·艾比等人,有西方记者批判“今日俄罗斯”是拿这些名嘴“装点门面”,其余的大多数的西方国家编辑记者做的工作都更类似于拼写检查。
但不可否认,在日常采编工作中,一是由于团队人员的国际化,二是由于该媒体试图避免“俄语新闻生硬翻译英文”,业务人员在内部会议和工作中均使用英文,除法律部门外,摄像和技术人员也都使用英文工作。
第三,记者对“今日俄罗斯”的新闻审查制度评价呈两极化。
就现有资料来看,“今日俄罗斯”的工作人员或前雇员对它的新闻审查制度的评价几乎成截然相反的两种极端的说法。
一种说法是,“今日俄罗斯”给予记者和编辑相当大的自由。这一观点阿桑奇在主持“World Tomorrow”时已有表达。另外,以乌克兰事件中著名的女主播在直播中反战事件为例,虽然艾比·马丁明确提出反对屋里入侵乌克兰,但她在随后并未受到任何处罚,而且,“今日俄罗斯”官方对其行为的回应也是主持人有权力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
另一种声音则谴责“今日俄罗斯”的审查制度过分严格,而且有愚弄年轻记者的嫌疑。在BBC的报道中,一位“今日俄罗斯”离职人员说,“今日俄罗斯”喜欢聘请有野心但是又很单纯的年轻记者,这往往是他们的第一份或第二份工作,“今日俄罗斯”用高薪蒙蔽他们,并将他们塑造成“今日俄罗斯”需要他们成为的模样。
(三)“今日俄罗斯”在中国的本土化运作
“今日俄罗斯”通讯社的新闻中心在全球主要城市均有设立,实现了全时区覆盖、全球布局,每年要举办1 500多场新闻活动,现已经发展成为俄罗斯媒体平台访问量最大的一家。“今日俄罗斯”在中国的本土化运作取得了不俗成绩,早在2006年3月,俄新社就在北京新闻大厦设立了俄罗斯新闻中心,开通了俄罗斯新闻社中文网站。2014年12月,“卫星”新闻社中国新闻 (Sputnik Chinese News Servicel)正式上线,相继开设了微博与微信公众号。2015年又与中国新闻社签署合作协议,就联合采访、举办新闻活动等方面开展长期合作。“今日俄罗斯”及时关注国际和中俄热点话题,每月举办推介会、视频连线会和座谈会等10余场新闻活动,还与中国凤凰卫视、《环球时报》、《财经》杂志等媒体合作,共同开展相关新闻报道。
三、“今日俄罗斯”对外传播过程分析
(一)传播者:重点投入,年轻独立,政策宽松
1、重点投入。
作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俄罗斯政府并没有采取“撒胡椒面”的方式全方位扶植所有的对外媒体,而是集中主要资源重点打造今日俄罗斯这一家媒体,国家充足的财政拨款 (每年拨款近3.5亿美元)保证了今日俄罗斯自身的良好运作,使其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招揽优秀人才,甚至能重金聘请到诸如美国著名脱口秀节目主持人拉里·金这样的媒体界著名人物,这极大提高了其节目制作的专业性和吸引力。
2、年轻独立。
虽然今日俄罗斯最早是由俄罗斯新闻社创建,但今日俄罗斯在创立之初就力图打造自己作为独立的非官方新闻媒体的身份,在俄罗斯联邦新闻主管机构注册为“非营利自治组织”,以避免自身沾染上浓厚的官方色彩,从而导致西方受众主观上的厌恶和排斥。俄罗斯新闻社作为创始人并未参与今日俄罗斯的实际经营和管理,因而今日俄罗斯拥有高度的自主权。同时,今日俄罗斯自身组织成员也非常年轻化。2005年12月10日,在“今日俄罗斯”电视台开播时,年仅25岁的西蒙尼杨即被任命为总编辑,2013年,她又成为整合后的“今日俄罗斯”的总编辑。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的员工平均年龄也在30岁以下。通过大胆使用年轻人,可以摆脱传统国有部门中僵化的思维和管理方式,对外塑造其年轻独立的形象。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刚成立三年,今日俄罗斯就在俄格冲突中大胆挑战CNN、BBC这些顶级的世界媒体,逐步扩大其世界影响力。
3、政策宽松。
由于今日俄罗斯主要面向国外受众,在俄罗斯境内其受众相对较少。因此俄罗斯政府对今日俄罗斯采取了内外有别的政策:对国内媒体采取高压控制,但对今日俄罗斯的政策相对宽松,对今日俄罗斯的审查机制更加灵活,允许其报道一些敏感的话题。相对宽松的报道尺度使得今日俄罗斯也能够报道俄罗斯国内的负面新闻,如俄罗斯国内不满政府当局的示威游行,从而弱化其官方“喉舌”的色彩,增强其报道的客观性和公信度,使得受众更加容易接受其报道。
(二)传播内容:突出俄罗斯视角、国际化与本土化结合
1、突出俄罗斯视角。
在今日俄罗斯官方网站中,映入眼帘的第一句话就是“多一些质疑” (Question More),这既是今日俄罗斯崇尚的新闻价值理念,也是其对西方主流媒体新闻报道策略的一种反击。同时,在报道中打破西方媒体对新闻事件解读的垄断,着力突出俄罗斯视角,增强俄罗斯的话语权。今日俄罗斯的报道总体信息量并不大,重播率高达89.73%,对突发事件报道的时效性也不强。但它以非西方主流媒体的报道视角取胜,其评论话题大胆,评论深入、反西方立场鲜明。如今日俄罗斯在一档新闻访谈类节目《明日世界》中,邀请了维基解密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担任主持人,节目首位访谈嘉宾就是黎巴嫩真主党总书记哈桑·纳斯鲁拉。该组织被美国等西方国家定为恐怖组织,今日俄罗斯邀请该组织领导人参加节目也是对西方在反恐中持双重标准的有力回击。
2、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
今日俄罗斯并未将自身片面定位为俄罗斯政府的传声筒,并不以俄罗斯国内新闻为主要内容,而是致力于通过俄罗斯的视角报道世界的新闻。其总编辑西蒙尼扬就认为,西方社会没有人会愿意整天看俄罗斯的内容。 因此,创立伊始,今日俄罗斯便非常注重走国际化道路的策略。今日俄罗斯以报道国际社会和受众广为关注的新闻为主,国际热点新闻是报道的重点。在报道题材上,今日俄罗斯对中东、西亚、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弱势群体的关注较多,内容囊括灾难、民生,宗教、种族、反恐等话题。
此外,今日俄罗斯也非常重视国际新闻的本土化传播策略,注重聘请以英语为母语的外籍资深人士。早在2005年12月开始播报新闻之初,今日俄罗斯的外籍记者比例就远高于其他同类电视台;而在报道国际新闻事件时,今日俄罗斯总是会派遣来自新闻发生地的本土记者进行报道;在其美国频道,99%以上的美国国内新闻都是由拥有美国本土记者播报的。 通过贴近当地受众习惯的节目风格、播报方式,以及富有魅力和经验的本土主持人、记者,创造了受众十分熟悉而易于接受的传播模式,一改此前俄罗斯外宣媒体“呆板僵化”的形象,更容易被受众所接受。
(三)传播渠道:借助传统渠道落地,提升新媒体竞争力
1、借助传统渠道落地。
对于后发新兴国家来说,投入大量资源重新建立一套新的传播渠道既浪费资源,也很难完全实现,因此通过与各国运营商和服务商合作,可以最小的成本实现落地。今日俄罗斯通过30家卫星电视运营商以及500个有线电视运营商实现24小时不间断的节目播出,覆盖全球270万家星级酒店,受众达6.44亿人。除主打英语频道今日俄罗斯国际版、美国版和英国版外,“今日俄罗斯”还下设阿语频道、西语频道和纪录片频道,并在包括华盛顿特区、纽约、伦敦、巴黎、德里、开罗、巴格达、基辅在内的全球16个国家的主要城市设有新闻分发网络,在全世界招募了2000多名专业媒体工作者。
2、提升新媒体竞争力。
互联网进入Web2.0时代之后,起源于美国的新兴网络服务——社交网络 (SNS),在10余年的时间里突飞猛进席卷全球,其使用者越来越多。社交网络开放化、即时化、去中心化的特性对传统的大众传媒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今日俄罗斯建立后,正赶上社交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因此,今日俄罗斯积极借助方兴未艾的社交网络实现弯道超车,极大扩展了其在新媒体领域的影响力。今日俄罗斯在Twitter、Facebook、You Tube、Google+等社交网站以及Instagram图片分享网站上都开设了自己的账号。为了实现对受众的精准传播,今日俄罗斯打造了21个从内容到定位皆不尽相同的网络“频道”,有的是面向特定地区,有的是使用特定语言,有的是专注于特定的节目类型。同时,今日俄罗斯不是简单将传统频道上播出过的节目移植到互联网上,而是利用网络信息过滤较传统媒体宽松的特点,上传了大量话题尖锐、冲突明显的视频内容,已吸引受众眼球。
根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3年今日俄罗斯在Twitter上的浏览人数就已经达到了10亿人次,FOX新闻频道仅次于它位列第二。2014年,今日俄罗斯已经上传了1.5万多个视频到Twitter网页上,大概有一百多个视频分别获得了超过100万的浏览量。今日俄罗斯不仅成为了Twitter最大的新闻供应商,而且每年来自Twitter的收入超过150万美元。
(四)传播对象:获取传统受众,吸引年轻网民
1、获取传统受众。
虽然广播、电视等传统大众传媒受到互联网越来越大的冲击,但在获取中老年传统受众方面依然拥有巨大的影响力。通过与各国内容运营商和服务商合作,今日俄罗斯可以最小的成本实现落地。在英国,今日俄罗斯电视台收视人数达到250万,成为继英国广播公司 (BBC)、天空卫视之后的第三大电视新闻频道;根据尼尔森媒体研究公司的调查,今日俄罗斯电视台是美国最受欢迎的外国新闻电视台,在华盛顿,其受众人数是欧洲新闻电视台 (Euronews)和法国24 (France24)的4倍;在加拿大,其受众超过所有外国电视台;在中东,今日俄罗斯电视台阿拉伯语版在Facebook网站的粉丝量几乎是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阿语版的4倍,是“法国24”的1.5倍。
2、吸引年轻网民。
在社交网络兴盛的时代,今日俄罗斯扩大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影响那些容易被影响的人”——即全球各地的年轻网民。在You Tube平台上,今日俄罗斯无论在订阅人数还是总点击数上,均远远超过其他国际新闻媒体,尤其是将老牌的CNN和BBC甩在身后,成为社交网络中的第一视频新闻品牌。
(五)传播效果:鼎足而立,引起西方警惕与反制
1、鼎足而立。
虽然成立仅仅十余年,年轻的今日俄罗斯已经成为CNN和BBC两大国际传播巨头在国际新闻领域最具威胁的竞争者之一,对英美在国际新闻传播领域的霸权地位构成了有效挑战。尤其是在新媒体领域,作为后起之秀的今日俄罗斯实现弯道超越,将BBC和CNN等老牌西方媒体甩在了身后,成为社交网络中的第一视频新闻品牌。如今的今日俄罗斯已成为世界非西方媒体中影响力最大的新闻媒体之一。
2、引起西方警惕与反制。
今日俄罗斯十余年来的高速发展对西方既的新闻传播格局产生了强烈冲击,直接威胁了西方主流媒体对世界信息传播的垄断地位,引起了西方政治家和媒体的警惕。2011年3月,希拉里·克林顿在美国国会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关于申请资金扩大美国对外传播的讲话中指出,今日俄罗斯在利用舆论战抢夺国际传播话语权,美国极有可能输掉与俄罗斯的这场“信息战”。 有西方学者也在研究中指出,今日俄罗斯积极借助阴谋论来扩大其对外传播内容的吸引力,通过阴谋论不仅使俄罗斯对外政策合法化,同时也在消解美国对外政策政策的合法性。
很多西方媒体也指责今日俄罗斯是俄罗斯政府的“信息国防部”,其新闻报道不客观,存在大量的虚假新闻。乌克兰危机就是非常典型的事例。在整个危机过程中,俄罗斯与西方媒体之间掀起了激烈的“信息战”,双方都试图引导公共舆论朝有利于己方的方向发展。面对西方媒体对俄罗斯铺天盖地的指责报道,今日俄罗斯发出了不同于西方主流媒体的声音,主动设置利俄议题,大量报道西方媒体尽力掩盖或不愿涉及的新闻,指出西方媒体的报道偏见,不断获取国际话语权,积极扭转对俄不利的国际舆论局面。以致美国国务卿克里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开指责今日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报道“不客观”,存在“主观臆测”,歪曲了乌克兰的形象,并称之为“俄罗斯政府财政支持的宣传机器”,一贯宣传普京的“狂热”路线。
四、俄罗斯国际传播媒体的传播策略与经验借鉴
(一)政府的助推。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俄罗斯经济状况的逐渐好转,俄政府开始投入巨资推行其公共外交战略,包括建设一批针对外国受众的现代化媒体,成立推广俄罗斯语言和文化的基金会,举办大型国际会议以吸引西方意见领袖的关注,资助一些非政府组织从事提升俄罗斯国家形象的活动等等。“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的成立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今日俄罗斯”的运营费用来自政府拨款,每年约6000万美元。这使它在建立之初就具备了国际化大媒体的架构。
(二)专业化运作。
作为俄罗斯首家以报道全球新闻为主的国际新闻电视台,RT向世界各地派遣了上百名精通英语的新闻记者,要求他们“着重于国际头条新闻,提供一个创新的角度来满足世界各地的观众”,“致力于洞察事件的根本”,以客观公正的报道赢得信任。RT以频道为单位的分散运营的方针以及鼓励各频道因地制宜、独立开拓本地新闻资源的政策,使它获得了较强的独立性和新闻采编的自主权,有效避免了体制化框架下有可能产生的弊端,保证了专业化运营的水准。
(三)明确的价值观。
RT从建立之日起,就确立了基于俄罗斯国家利益的、与西方国家不同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通过RT对新闻事实选择、报道的角度体现出来,通过它对事实评判所持的立场体现出来,也通过源源不断的独家新闻体现出来。这使它最终得以突破西方媒体的议程设置和话语框架,在国际新闻报道中脱颖而出。而这种独特性又对西方媒体既有的新闻报道形成了必要的反衬与补充,得到了受众的认可。
(四)提供独特视角。
打开“今日俄罗斯”网站,映入眼帘的第一句话是“多一些质疑”。这句话既是“今日俄罗斯”的新闻价值理念,也是其对西方主流媒体新闻报道策略的一种反击。“今日俄罗斯”最大的特点,就是对争议性国际事件提供不同于西方媒体视角的独特观点,以鲜明的观点夺取话语权。在巴以冲突、斯诺登事件等重大事件中,总能看到“今日俄罗斯”的独特报道。其重点报道的中亚、北非动荡后的弱势群体,是西方媒体不屑一顾的内容,却引发了大量关注。“今日俄罗斯”提供另类视角的另一个方法是邀请话题性人物作为节目嘉宾,吸引观众眼球。2012年4月,“今日俄罗斯”开办了新闻访谈类节目《明日世界》,邀请维基解密创始人阿桑奇担任主持人。俄总统普京也多次接受该台的独家专访,在叙利亚、个人婚姻等问题上发声,引起西方观众的广泛关注。
(五)高度国际化。
俄罗斯政府整合俄原有媒体并升级为全媒体平台,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俄罗斯媒体的国际竞争力。“今日俄罗斯”高度国际化,其电视台覆盖了全球6亿多观众,频道种类包括英语频道和阿拉伯语频道、西班牙语频道等21种不同的频道。“今日俄罗斯”拥有庞大的新闻宣传报道网络,注重聘请以英语为母语的资深外籍人士,外籍记者比例远高于其他媒体。它与国外媒体合作是常态,常借力新媒体社交网络放大自身品牌效应,影响全球年轻网民。
(六)重视新媒体宣传。
以社交平台为主的“微传播”已经深刻影响了媒体传播方式,成为国际舆论场的传播核心。“今日俄罗斯”的新媒体策略十分完善,除了可以通过电脑和手机、平板电脑上的移动客户端观看在线直播外,还在推特、Google+等社交平台上建有频道主页。“今日俄罗斯”还注重差异化信息产品的提供,根据不同受众提供不同内容。利用网络信息过滤宽松的特点,“今日俄罗斯”提供了大量话题尖锐的视频内容供观众观看。
(七)力除“呆板固化”。
“今日俄罗斯”深刻吸取了前苏联时期对外舆论宣传“呆板固化”的教训,从编辑团队到节目内容制作都注重贴近本土,符合观众的不同需求。除了聘用当地的主持人外,在报道各地发生的热点新闻时,“今日俄罗斯”的当地记者也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其报道风格时尚灵活,经常采用网络摄像头、手机视频等方式直接就地采访,呈现出新颖、灵活的报道风格。其大量新闻以“讲故事”形式推出,可读可看性非常强。“今日俄罗斯”密切关注美国的负面新闻,但也不避讳俄罗斯发生的类似事件,这种把自身塑造成为独立观点新闻社的做法赢得了西方观众的好感。
(八)让新闻使用者成为新闻生产者。
互联网大大改变了信息不对称、不透明的问题,新闻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边界变得模糊,“今日俄罗斯”通过多种手段,把新闻使用者转化为新闻生产者,扩大了新闻生产途径,更好地满足受众需求。“今日俄罗斯”强烈的用户意识,不仅使其适应受众的信息消费习惯及阅读喜好,还能与受众进行互动,并由此扩大了新闻生产途径。
以“今日俄罗斯”旗下的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与广播电台 (简称“卫星社”)为例,“卫星社”启动了一项民意调查项目,委托数家专业调查公司对美国及欧洲国家的居民进行关于政治、外交、军事新闻和历史事件等问题看法的民意调查。其调查结果通过新闻稿形式发布在“卫星社”网站上,并经后期加工,配以清晰易懂的图解,同步在社交媒体中传播,吸引受众发起讨论,而后针对讨论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并传播。例如在“广岛事件70年”的话题中,“卫星社”委托波布莱斯公司在日本就民众对广岛事件态度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61%的被采访者认为美国对此要负责任。“卫星社”在处理这一报道时,首先把调查结果用几种语言及图解在网站和社交网站上公布,受众打开Twitter或Facebook便可以看到个人感兴趣的信息并打开链接开始阅读。而后“卫星社”把专家对受众反应和留言的点评再次发布到网站上,或者通过广播来进行传播。通过多层次的传播过程,“卫星社”关于广岛长崎历史事件的报道,被引用的数量达到226条。
(九)以技术为支撑,打造数字化媒体平台。
技术是深度融合的重要推动。“今日俄罗斯”在媒体融合道路上不断采用新技术,以先进技术为支撑,提升采编能力,拓宽传播领域。“今日俄罗斯”从成立初就开始打造完全数字化媒体平台,建成了俄罗斯国内最早的完全数字化电视媒体,拥有世界一流的技术设备,并在俄罗斯、美国、英国等多地建立了先进的采编和传输平台,生产以照片、文字、视频为内容的新闻产品并开发网络版,实现文、图、声、影、网全面覆盖。“今日俄罗斯”在全球各地建立12座新闻中心。借助视频连线,可以使来自全球各地的采访对象“齐聚一堂”,大大减少了采访和沟通的成本。随着移动传播载体迅速发展,手机客户端、微博微信、Facebook等在人们生活中日渐重要。“今日俄罗斯”实行移动优先策略,针对包括IOS、安卓和windows等不同手机软件设计了专门的软件,方便用户获取信息。
(十)精准化传播与专业化新闻制作。
“今日俄罗斯”的传播内容重在观点,意图以差异化声音进行强态度传播,为了避免“偏激观点”过分冲击受众,而降低媒体的信度,“今日俄罗斯”强调专业化的新闻生产。 在新闻制作中,“今日俄罗斯”针对不同受众进行精准化传播,并结合不同平台的受众特点,对新闻信息进行二次加工。以“今日俄罗斯”电视节目、官方网站rt.com中的视频新闻以及YouTube频道新闻对比为例,“今日俄罗斯”针对不同平台的各自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内容的二次加工。二次加工的详细方法,是建立在对传播语境和传播目的的精准分析的基础上的——在信源方面,二次加工会针对受众,加入受众可信度高的素材;在新闻形式上,新闻素材不拘泥于原有栏目,会进行重新组合与加工,形成文字、视频、图像、自媒体综合的融合型新闻。这也凸显了“今日俄罗斯”在媒体融合中的专业性表现。
(十一)对信息流进行强控制。
对外传播高度依赖媒介渠道,信息传播渠道是否畅通是对外传播效果好坏的关键因素,“今日俄罗斯”有策略地针对不同信息渠道控制信息流。“今日俄罗斯”在利用差异化声音打破话语垄断的基础上,通过专业制作,使得影响力恒久、固定,从而获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另外,“今日俄罗斯”对输出的信息流进行跟踪,并及时根据受众反馈进行下一议题的调整,这也保证了“今日俄罗斯”利用突发事件,根据信息爆点,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当然,对信息流的控制也让其深受西方国家“信息审查”的诟病,虽然“今日俄罗斯”一直以来都强调自身的新闻专业性,但也一直有离职的工作人员称“今日俄罗斯”信息审查非常严格,是普京政府的宣传工具。 “今日俄罗斯”的成立目的就在于为俄罗斯争夺国际舆论场中的话语权,这就注定了它作为国家舆论战的工具而存在,无论是微观制作和操作层面,还是宏观的议题管理层面,都不可能摆脱舆论外交工具这一属性设定。这既帮助“今日俄罗斯”获得了更多资金、人员、政策上的支持,同时也注定国家属性影响着它的新闻生产、媒体运营的方方面面。以上特征是它行为的逻辑起点,也是其生产出的新闻产品的归结之处。不可否认,“今日俄罗斯”极其善于利用突发事件博得眼球,利用后期态度传播稳定受众,无论其在舆论战中以怎样的形象出现,回归到其媒体定位、人员组成和管理技巧就不难看出其表层话语下的深层原因,这些也正是值得我国对外传播媒体借鉴之处。
五、俄罗斯媒体对外舆论传播对我国的启示
中俄两国当前的社会环境和媒体市场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国家对媒体市场的监管居于主导地位,均处于由单一传播主体向多元化传播主体的转变过程、国际传播模式的改革攻坚期。“今日俄罗斯”模式的成功,充分说明世界媒体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全球媒体竞争态势发生了根本改变。俄罗斯所构建的国际传播体系及“今日俄罗斯”在塑造俄罗斯国家形象和传播国家观点方面的成功做法,对我国媒体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提高斗争意识
意识形态领域的较量是综合国力的较量,要以战争思维看待对外宣传工作,而在实际操作中,又必须全力掩盖这样的战略意图。西方社会通过长期以来的曲解抹黑,将中俄等不同阵营国家的“宣传”与“故意散播不实或具有误导性的信息”联系起来,从诛心的角度将他国的对外传播“污名化”,千方百计降低其公信力。俄罗斯政府大力扶持“今日俄罗斯”,实际上就是在对西方主流媒体公开宣战。“今日俄罗斯”目前遭受到的来自西方主流媒体的排挤,也将成为我国媒体争夺全球话语权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问题。
2015年,英国巴克莱银行曾将“今日俄罗斯”的账户冻结,理由是“今日俄罗斯”总裁基谢廖夫被列入欧盟制裁名单,英国需“遵守欧盟规定”。波兰等国在英国银行采取行动之前,就已经做出了类似的举动。此外,意识形态之争还蔓延到看似自由的社交网络之上,“乌克兰危机”期间,“今日俄罗斯”被Youtube网站禁止播放,用户登录后可以看到“该频道涉嫌多次违反有关规定”的信息提示。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各国在意识形态斗争领域寸土必争的斗争态势,面对来自政治、经济、技术的全方位压力,选择公开应战还是逢迎绥靖,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二)国家予以重点支持
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要开展系统的国家顶层设计,应学习俄罗斯集中力量干大事的做法,加大对重点外宣媒体的资金投入和扶持力度,支持媒体“走出去”实现全球布局,切实增强国际竞争力。近年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CRI)、中国国际广播电视网络台 (CIBN)等外宣媒体纷纷加强国际传播理念、技术和方法创新,积累了一定传播经验,下一步如能赋予重点媒体更多自主权并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培育壮大一支国内外新闻人才相结合的国际化队伍,将会取得更好的国际传播效果。
(三)整合资源,打造对外传播旗舰平台
纵观今日俄罗斯的产生与发展,我们可以发现俄罗斯政府的战略很明确,就是集中资源全力将今日俄罗斯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媒体。随着今日俄罗斯的发展壮大,俄罗斯又进一步整合了俄新社和“俄罗斯之声”广播电台,成立了“今日俄罗斯”国际新闻通讯社,使之成为俄罗斯对外传播的旗舰平台。当今中国也拥有不少对外传播机构,包括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等媒体平台,但我们仍然采取的是“撒胡椒面”式全方位扶植所有的对外传播机构,资源分散导致这些平台“大而不强”,距离BBC、CNN等国际一流媒体还有很大距离。面对西方媒体对国际话语权的垄断,我们必须整合资源打造一家对外传播旗舰级平台,通过该平台实现对外传播的“一个出口对外”。
(四)内外有别,营造对外传播宽松环境
由于中国特殊的政治体制,官方对新闻媒体的管控较为严格。如果我们按照国内传播的尺度来裁剪对外传播内容,那么有多少外国受众愿意观看呢?俄罗斯政府对其国内新闻媒体的管控更为严格,针对新闻工作者的拘捕、暴力活动以及诉讼也频频发生。但俄罗斯政府对今日俄罗斯采取了内外有别的政策,对今日俄罗斯的内容审查机制更加灵活,允许其报道一些国内敏感话题,这样可以弱化其官方“喉舌”的色彩,增强其报道的客观性和公信度,使得受众更加容易接受其报道。因此,意识形态管理部门应该制定内外不同的审查尺度,为对外传播营造更为宽松的环境。在对国内敏感事件的处理中,与其让境外媒体歪曲事实,不如主动对外传播事实真相,积极发声,抢占舆论制高点,改变过去被动应对的局面。
(五)明确定位,突出对外传播的“中国视角”
相较于已经建立起完整体系的西方媒体,今日俄罗斯并不和这些媒体拼新闻时效,其报道总体信息量并不大。但今日俄罗斯坚持“多一些质疑” (Question More)的理念,自身定位为对西方媒体报道偏见的质疑和反驳。在报道中打破西方媒体对新闻事件解读的垄断,着力突出俄罗斯视角,强调用俄罗斯的观点报道世界的新闻。当前我国的对外传播仍然注重在对新闻时效性的追求上。我们应该认识到,用自己的劣势和他人的优势竞争是难以获胜的。相较于新闻的时效性,其他国家的受众更关注作为崛起大国的中国怎么看,更希望听到中国的声音。因此,在对外传播中,应该将“中国视角”放在第一位,用中国的观点解读世界的新闻。
(六)主动出击,提高议程设置能力
议程设置能力是衡量一家媒体传播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在激烈的国际话语权争夺中,谁掌握了议程设置权,谁就掌握了信息入口,能够决定受众每天能读到什么样的新闻。当前西方媒体掌握了议程设置的主导权,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涉及西方利益的话题总是能占据国际新闻的头条,而非西方地区的新闻事件则被选择性忽视甚至被歪曲报道。如针对西方国家的恐袭事件会被连篇累牍地报道,而美国对中东地区误炸造成的惨重伤亡事件则会被轻描淡写一带而过。在报道题材上,今日俄罗斯对反美话题的关注较多,而这些话题西方媒体涉及较少,今日俄罗斯可以掌握主动权,抢先发声。因此,我们在对外传播中必须提高自身的议程设置能力,不能跟在西方媒体身后跑,有西方媒体来设置我们的报道议程。
(七)借船出海,依靠新媒体弯道超车
随着Web2.0时代的来临,社交媒体已经渗透到世界的各个角落,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开放化、即时化、去中心化的社交网络对传统的大众传媒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同时,在席卷西亚北非的“阿拉伯之春”中,社交媒体也展示出了惊人的传播力。任何人都无法忽视社交媒体的巨大影响力。社交媒体不只是一种媒介,更是各国在信息战中必须占领的制高点。今日俄罗斯依托社交媒体,极大地扩展了自身影响力,实现了对西方老牌媒体的弯道超车,同时其依托社交媒体开展的网络舆论战也引起了西方国家的震动。而中国对外传播机构仍然主要依托传统媒介以及自身网站,影响力比较有限,无法在国际舆论场中与西方媒体一争高下。依托成本低廉、传播范围广的社交网络,可以实现后发国家弯道超车的战略。
(八)注重品牌效应
“今日俄罗斯”是俄罗斯政府倾力打造的外宣品牌,相比之下,我国的外宣格局还呈现出各自为战、较为分散的态势。人民日报海外版、中新社、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CNC)、中央电视台外语频道等单位均担负着对外宣传的职能,缺少统一的品牌和动员能力,亟需通过资源整合凝聚力量。
对此,2016年12月31日,一个全新的外宣媒体集团——中国环球电视网(CGTN)在北京成立,开播当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当今中国是开放的中国。中国和世界的关系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中国需要更好了解世界,世界需要更好了解中国。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国环球电视网)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新闻立台,全面贴近受众,实施融合传播,以丰富的信息资讯、鲜明的中国视角、广阔的世界眼光,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世界认识一个立体多彩的中国,展示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良好形象,为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充分显示出中国高层对新时代外宣规律的现代化认识和重视。CGTN包括6个电视频道、3个海外分台、1个视频通讯社和新媒体集团,整合了中央电视台外语频道体系,具备一定的资源基础和人力储备。此前,央视国际部一直在逐年加大海外招聘的力度,很多在西方主流媒体拥有丰富经验的编导、记者和管理人才都相继加入了该团队,在世界各地构建起了记者和评论员体系。CGTN从央视体系剥离有助于其拥有更为强大的动员能力、更为自主的决策能力、更多的政治资源和资金支持。一年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对外宣舆论阵地建设作出了进一步的顶层设计,提出整合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组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作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归口中央宣传部领导。新台对外统一呼号为“中国之声”,其重要职责就是推动广播电视媒体、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加快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已经初步勾画出成熟的外宣品牌战略框架。
(九)开展国际交流合作
增进中国媒体与“今日俄罗斯”等国际传媒的务实合作,中俄通过举办媒体交流年等活动,两国在传媒领域的合作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2016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与“今日俄罗斯”合作联袂打造大型纪录片《这里是中国》,2018年9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决定开展深度协作。随着合作的深化,我国媒体应抓紧制定联合新闻项目、交换新闻稿件的时间表和具体方案,促进传播模式、传播内容、传播技巧等方面的学习互鉴,以此进一步提高国际传播能力。
六、俄罗斯对外舆论传播案例分析与启示
(一)“今日俄罗斯”在国际冲突事件中的对外话语战略——以乌克兰事件中的舆论应对为例
1、乌克兰事件的美、俄、乌三方利益角逐
2014—2015年间,乌克兰爆发了亲欧盟派同亲俄罗斯派的武装冲突,亲欧盟派将亚努科维奇政府赶下台。随后,乌克兰乃至东欧国家均爆发一系列连锁反应———亲欧盟派示威与亚努科维奇政府下台、克里米亚公投独立、东乌克兰亲俄示威及公投独立、明斯克协议前武装冲突、明斯克协议签订及停火协议后的冲突、核武威胁等几大阶段。
综观整个乌克兰事件,俄罗斯、北约国家、乌克兰等各方势力均参与其中,整个乌克兰危机显示出明显的舆论战特征。早在克里米亚开展公投前夕,俄罗斯总参谋部部长(Valery Gerasimov)在新闻发布会中就提到,“通过综合利用政治、经济、信息、技术和生态的斗争策略,是有可能打败敌人的”。美国、俄罗斯、乌克兰、欧盟、北约组织各利益相关方利用舆论相互影响并推动事件发展。结合事件发展及相关利益诉求,冲突关节点中的舆论对抗呈现以下阶段性特征。
第一阶段,反对派要求亚努科维奇辞职,各方进行舆论准备。2014年2月22日,亚努科维奇解除总统职权,在此阶段,媒体将该事件定位为乌克兰国内突发事件,其议程设置均属于危机传播范畴。“今日俄罗斯”仅做舆论准备,CNN等美国媒体也未大规模介入。
第二阶段,公投及总统大选,舆论进入胶着期。克里米亚开始酝酿公投独立。期间,俄罗斯于2014年2月28日确认装甲部队进入克里米亚地区,2014年3月8日,美国军舰开驻黑海。一系列事件的爆发引发了美国与俄罗斯的舆论对抗,CNN、“今日俄罗斯”轮流发声,“今日俄罗斯”开始主动设置议题引导舆论向有利于俄罗斯的方向发展,并开始为克里米亚公投做舆论铺垫,至2014年3月16日,克里米亚举行全民公投,以97%的赞成票,克里米亚宣布独立并加入俄罗斯联邦。随后,东乌克兰亲俄势力纷纷展开公投,乌克兰决定2014年5月25日举行总统大选,继而引发武装冲突。
第三阶段,双方签订明斯克协议,宣布停火。但是在签订停火协议后,双方仍有冲突,交火一直持续。明斯克协议签订前后,普京表示俄罗斯拥有核武器,不惧怕战争。2014年12月13日,美国国会通过支持乌克兰武器的法案。美俄大国利益交织的乌克兰博弈仍旧继续。直到2015年2月,白俄罗斯、俄罗斯、德国、法国、乌克兰元首在明斯克签订了“明斯克协议II”,在此宣布停火。此阶段,舆论高潮已经逐渐平息,媒体舆论收缩。
2、“今日俄罗斯”议题管理及舆论应对
由于乌克兰冲突事件至乌克兰开展总统大选之后,屡次爆发武装冲突,事件由冲突性事件转变为军事事件,北约、俄罗斯军事力量的介入使得2014年5月25日后的媒体报道更为接近战时新闻报道,并非本研究界定的国际突发事件中的舆论战范畴,因此,将研究锁定为亚努科维奇准备同欧盟签订协议遭到乌克兰内部反对到总统大选,有针对性地研究俄罗斯和美国媒体如何进行舆论交锋,发出本国声音,完成外交博弈。
纵观整个舆论战,“今日俄罗斯”表现出了明确的议题管理策略,一方面,俄罗斯通过主动设置议题,实现舆论战场同现实战场外交博弈的相互推动、有机结合;另一方面,俄罗斯根据美国舆论战攻势,有针对性地调整议题,进行针对型和调整型议题设置,使得舆论战中的信息对抗更为有效、准确。
(1)主动型设置议程,抢占事件第一落点
议题管理指在重大报道过程中分阶段、有步骤地采用合适的传播策略,对公众关注点施加影响。随着互联网促成媒介融合,国际传播场域下的议题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西方媒体一贯试图探索通过议题的设置控制话语主导权,而作为非传统强势媒体的“今日俄罗斯”,也试图通过议题管理主动设置利己议题,积极应对负面议题,一是影响有影响的人,二是影响最容易被影响的人。
“今日俄罗斯”首先明确俄罗斯国家利益,以及国家对乌克兰政策的总体战略目标,早在2013年11月就利用舆论造势,并在冲突爆发期,根据战略意图调整舆论走向,利用新闻信息反作用推动事件发展。
第一,在舆论战准备期,“今日俄罗斯”将议程把控在经济议题之中,进而回避政治性议题,以防止美国冷战思维范式下的攻击,将欧盟一并纳入矛盾焦点。例如,2013年11月21日,“今日俄罗斯”提出,是否同欧盟签约“是乌克兰自苏联解体后最大的经济转折”,期间相关新闻的话语虽然言辞激烈,但是都是局限在经济议题中的。在这一时期,俄罗斯的话语设定一方面赞同开展俄罗斯—欧盟—乌克兰三方对话,另一方面强调乌克兰不同欧盟签订协议是开展对话的前提。在传播策略上,“今日俄罗斯”确立了国家元首和知识精英二维意见领袖模式,既利用亲俄派对普京的崇拜稳定亲俄派和国内舆论,同时利用专家的权威评论试图对亲欧盟派进行说服。
第二,在冲突上升期,率先将议题从经济范畴转向政治范畴,明晰事件定性,准确表达俄罗斯本国立场以及在乌克兰局势中的责任。2014年2月19日基辅暴乱后,“今日俄罗斯”报道中直接用“rioter”取代了“protester”,并在报道中及时调整了态度,明确“不用武力几乎不可能解决问题,乌克兰政府现如今正面临着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双重困境”。从传播策略上,“今日俄罗斯”记者深度呈现第一现场,以看似客观的方式,对等表达了亲俄派和亲欧盟派的冲突和诉求,但实际上,在特定表达之下,俄罗斯对反对亚努科维奇政府一派合法性的质疑十分明确。“今日俄罗斯”利用“选举需要合乎乌克兰宪法的规定”等论调,将议题建构在合法性讨论之下,利用西方媒体惯用的议题将议题转向了利己一面。
第三,在冲突调整期,利用民主议题,展开舆论讨论。“今日俄罗斯”对基辅暴乱的报道热度在2014年2月底3月初逐渐降温,俄罗斯在乌克兰危机的“底牌”是实现克里米亚独立,因此,在基辅暴乱报道后期,“今日俄罗斯”主动将议程转向克里米亚独立议题,这一议题一直持续到2014年5月,直接为克里米亚独立公投做了良好的舆论准备。
“今日俄罗斯”多次采用“民主”“法治”议题框架,积极主动地预先避免了西方媒体在冷战思维范式下的惯有攻击,在一定程度上优先设置利己议题。
(2)针对性设置议程,争取话语优势
美国发布的《战略传播框架》中指出,将针对“非民主国家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攻击”,正基于此,俄罗斯一直在国际舆论场中处于劣势地位。在媒体战中,传播效果很大程度上受信度的影响,而信度则建立在针对受众精准分析的基础上,这就要求传播过程中,行动、图像和语言融为一体;同时也强调针对目标受众进行具有亲和力的判断。“今日俄罗斯”一方面为了打破西方媒体的刻板印象,另一方面也为增强其媒体信度,有针对性地设置了亲民话题,即关于克里米亚美女检察官纳塔利娅的新闻议题设置。
值得指出的是,对纳塔利娅的话题构建,“今日俄罗斯”并非仅局限于其美貌,更提出“她被乌克兰国家安全部门通缉。她说,她迷人的形象绝不会妨碍她的司法事业”。甚至更进一步树立了一个亲民的女英雄形象,例如在报道中强调“这一任命,她的许多男同事都不敢接受”。
“今日俄罗斯”以一种网民易于接受的形式,为克里米亚去神秘化。尤其是在俄罗斯深陷美国诸如“俄罗斯向克里米亚派兵”“俄罗斯在克里米亚有军事基地”的指责中,借日本漫画为克里米亚去神秘化,再进一步利用网络水军在网络上推动漫画的传播。以他国(日本)为起点的传播设计,完整建构出了国际范围内的话题,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西方媒体刻板印象报道的信度。
(3)调整型设置议题,灵活开展舆论应对
调整型议程设置是通过对美国舆论情况的实时跟进,锁定精准目标,有计划地针对特定人群、特定舆论设置,调整自身议题,精准对抗美国舆论攻势。
在乌克兰新闻信息战中,最为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在美国采取一贯的“放弃战略”之时,“今日俄罗斯”给予精准反击。
所谓“放弃战略”,即恐慌战术的一种,也是美国在舆论战中采用的心理战手段,即通过媒体号称要将俄罗斯踢出G8,并声称要对俄罗斯进行经济制裁。“今日俄罗斯”的议题调整策略分为两步:
第一步,将新闻议题指向明确目标,对美国官方言论进行精准反击。“今日俄罗斯”在官方网站新闻中,分别就奥巴马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我们谴责俄罗斯入侵行为,并质疑公投的合法性”“无论是美国还是欧盟都对控制乌克兰毫无兴趣”“我们没有吞并伊拉克领土也没有掠夺其资源。我们结束了伊拉克战争并且撤军,允许伊拉克人决定自己的未来”“科索沃人民遭受多年暴政和屠杀之后,北约才对其实行了入侵”等言论进行了逐条批驳。
第二步,重新设置议题逻辑,实现核心矛盾的转移。针对奥巴马在布鲁塞尔的谈话,“今日俄罗斯”在2014年3月31日的新闻《俄罗斯并无意愿向乌克兰派兵》、中,对俄罗斯外交部长进行了专访,特别指出“美国企图让俄罗斯在国际社会中处于孤立地位”,而俄外交部长则提出“孤立是西方伙伴创造出来的词语,而他们脑子里还存有旧时的帝国野心”。为了进一步将矛盾扩大,俄罗斯外长将中国带入了舆论战中,提出“中国理解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战略用意”,而外长提出的案例是“美国企图说服中国政府放弃同俄罗斯的天然气协议未果”。如此,“今日俄罗斯”试图将美国和俄罗斯直接的国家利益冲突转化为能源冲突。
通过重新设置议程,“今日俄罗斯”增强了道德审判中的主动性,“今日俄罗斯”在媒体上壮大声势,避免了美国的“抛弃战略”造成心理恐慌,从而稳定了乌克兰和俄罗斯国内民众的心理。另外,“今日俄罗斯”还通过社交媒体的多层扩散,将主动的声音和利己议题传播出去。
3、“今日俄罗斯”对外舆论应对与议题设置技巧
综观整个乌克兰事件的媒体反应,“今日俄罗斯”表现出了明显的舆论战特征,展现出了冲突事件中的强大的议题驾驭能力,这既有着历史的因素,也是现实政治运作的必然结果。
(1)“今日俄罗斯”媒体定位决定其在乌克兰新闻舆论战中的中坚作用
关于“今日俄罗斯”在乌克兰事件舆论战中的媒体定位,须向历史溯源。“今日俄罗斯”成立于2005年12月,彼时,普京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国家政治、经济、文化逐渐走向正规。普京政府利用政治、经济等手段对“桥一媒体”集团进行清查整顿 ,并把重要的国有媒体列入“国家战略企业名单”,实现了国家对媒体的控制 。
然而,俄罗斯在西方媒体话语中是专制独裁和贫穷的国家形象。普京认为,俄罗斯缺少属于自己的声音,因而,成立“今日俄罗斯”用以对抗西方传统“主流媒体”,发出俄罗斯声音。可以说,“今日俄罗斯”的媒体定位,乃至俄罗斯在国际舆论场中的话语地位决定了“今日俄罗斯”只能发出强烈区别于西方媒体的声音,以在重大国际冲突事件中扮演俄罗斯的发声器。这也是诸多非西方主流媒体在国际传播场中的“突围”方法,以“差异化”获取话语权,可以说从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今日俄罗斯”这样的对外传播媒体的使命职责所在。
(2)“今日俄罗斯”的媒体运作方式决定了其在舆论战议题管理中更具灵活性
“今日俄罗斯”可谓国际传播舆论场中的一支新兴力量,它几乎具备了网络传播所需的各类元素:年轻化、国际化、人才密集———首先,“今日俄罗斯”团队中俄罗斯籍编辑记者的平均年龄不足30岁;其次,“今日俄罗斯”编辑记者团队中西方籍记者比例大,拉里·金、艾比·马丁均是其中代表,他们在乌克兰事件中传播新闻,同时自身又形成新闻话题;其三,人才集中,据内部资料显示,“今日俄罗斯”涉外报道记者的工资是一般记者工资的两到三倍,这帮助它吸引了诸多优秀外籍记者。
这样的团队架构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今日俄罗斯”的运作方式灵活———从微观层面看,灵活的团队运作使得媒体融合手段更为精进;从宏观层面看,新闻生产方式也更为灵活———“今日俄罗斯”采取“借船出海”的手段,充分挖掘视频网站和社交媒体的潜力,更好地发出俄罗斯声音。“今日俄罗斯”将电视台中的新闻产品进行二次加工,投放到官方网站(rt.com)及社交媒体网站上,以在网络中对潜在受众进行精准传播。值得指出的是,由于媒体融合手段、媒体相关环节的联动性更为灵活,“今日俄罗斯”在舆论应对时可以真正采用媒体融合的思维,多角度快速切入舆论战核心环节。
(3)“今日俄罗斯”通过“强态度”传播国家声音,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1)“强态度”传播俄罗斯国家声音
“今日俄罗斯”关注冲突性话题,并表现出了明确的态度倾向性。在对样本新闻的抽样报道中,有42%的新闻提及克里米亚独立,这其中80.95%坚持正面态度,同样,48%的新闻提及美国,而直接表现出负面态度的报道比例多达89.58%。我们不难发现,“今日俄罗斯”通过主动控制议题,并将态度明确彰显在议程设置之中,在舆论战中积极进行了利我议程的设置,并适时针对西方媒体的报道进行精准反击,这确保了其新闻产品的效力。
2) 多元信源保证“强态度”传播的可信度
“今日俄罗斯”通过采用多元信源,增大了新闻可信度,保证了信息产品的传播力。“今日俄罗斯”利用本籍记者的语言优势,深入乌克兰采访第一现场,对第一现场的“人情框架”报道既满足了受众对“现场”的好奇心,同时也有效应对了西方舆论,解释话题的同时继续引起话题。同时,“今日俄罗斯”注重选取欧洲信源、美国信源增加其新闻内容的可信度,以欧洲信源为例,“今日俄罗斯”多次采用路透社、法新社的新闻图片,然而,对美国信源的采用则集中于学者和非在职官员的采访、访谈,而非图片新闻,这也反映出了“今日俄罗斯”的信源驾驭能力,巧妙地服务于国家战略传播目的。
(二)“今日俄罗斯”对中美经贸摩擦报道的主要特色、可借鉴做法与启示
1、主要特色与可借鉴做法
“今日俄罗斯”(RT)关于中美经贸摩擦的报道,在资源使用、平台协同、信源选取、展示设计等方面,显示出了鲜明的个性与时代特色。
(1)整合资源,多平台、多栏目各展所长、协同发力打好“组合拳”
RT针对不同平台的特点制作不同风格、类型的报道,确保符合目标受众偏好。同时,各个平台、账号之间也并非各自为阵,而是有机联动,在组织、发布报道时注重资源整合,擅长“一鱼多吃”。
在社交平台,RT发布的报道行文活泼,会添加主题标签、与相关账号互动,使用表情符号,有时甚至是不符合语法的完整语句。
在官网,RT发布的报道更为中规中矩,标题写作也更符合传统规范,推特报道中,在“以防你错过”(ICYMI)栏目)发布视频时的标题为:特朗普对中国征收关税,但双方最终会草草达成协议(Trump Tariffies China,but they’ll cobble together a trade deal in the end)。该视频也在优兔发布,还有一些报道同时发布于官网和脸书、推特和优兔社交平台,但标题会根据不同平台的特点进行微调。
“以防你错过”(ICYMI)是RT针对年轻受众打造的新媒体栏目,2018年3月开播,女主播青春靓丽,节目风格轻松活泼,但关注的主题都是国际政治、经济等“硬核”内容,近来围绕中美经贸摩擦制作了多期节目。此外,RT通过直播新闻、旗舰栏目《交锋》(Cross Talk)等多个栏目报道中美经贸摩擦,有的组织资深专家深入讨论,正统严肃,有的穿插动画、改编歌曲,诙谐幽默,从不同角度以不同风格分析讨论相关议题,为RT组成了一套立体多元的“组合拳”。
(2)信源广泛,善于“借嘴说话”;视野开阔、专业性强,敏锐分析研判
中美经贸摩擦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要做出深入扎实、准确专业的报道,必须大量收集相关信息,综合考量各方观点,RT在这方面做出了不少有益尝试。
RT报道中的信源十分广泛,可以说是上接“天气”,下接“地气”,聚焦中美,辐射全球。既有中美双方高层,也有来自基层的群众,还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法国外交部长等相关组织与国家的高级官员,以及高校、智库等机构专业研究人员。
通过精心选择他们的观点,RT巧妙表达了自己的态度,而且看起来十分专业、客观、令人信服,并不是记者的主观判断。如马萨诸塞大学经济学教授理查德·沃尔夫认为美方对华为的制裁是“愚蠢的”(stupid),RT就将该评价放在了标题中;通过援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的观点,RT表达了对特朗普推文的否定态度:最近的谣言和推文对于达成协议没有任何好处(the latest“rumors and tweets”are not conducive to any agreement)。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官媒和一些外媒也成为了RT的重要信息源,新华社、《环球时报》乃至其总编辑胡锡进的观点都在报道中出现,但美国的媒体并没有被提及。
此外,RT的报道视野开阔,善于将经贸摩擦与对其他领域的影响联系起来,从更高的站位综合分析研判,十分敏锐、深刻。如将美军舰擅闯南海与经贸摩擦相联系:特朗普推动中美经贸摩擦升级之际,美军舰驶入有争议的南海(US warships sail through disputed South China Sea as Trump prompts trade war escalation with B eijing),分析澳大利亚将从中美经贸摩擦中获利:某国或因中美经贸摩擦收获颇丰(One country that could win big from the US-China trade war)。
(3)营销意识强烈,注重推广导流,着力打造品牌矩阵
在做好内容建设的同时,RT在报道中十分注重营销推广,采取多种手段,积极增加已播发报道的曝光率,努力提升各平台、各频道、各栏目账号的知名度,扩大品牌影响力。
1)网站、社交媒体等不同平台之间相互推介,鼓励受众访问
RT可能制定了一整套导流策略和模板,在报道正文周围添加各类按钮、横幅、图文链接,当受众在网站、社交媒体、客户端甚至电视频道上观看新闻时,可能就被吸引点击,然后跳转到另一个平台。
与许多媒体常见做法一样,RT在报道标题下方和正文末尾都会添加链接到各大社交媒体平台的按钮,包括脸书、推特、Reddit、WhatsApp等。不同之处在于,RT还会在文末添加关注Google News账号的按钮,以及链接到某个社交媒体的横幅,手机网页版还会在整个页面的顶端设置通往四大社交平台的大号按钮。
在脸书、推特的账号主页,RT官网、其他社交平台账号地址都在显著位置,报道中也会附上相应网页报道的短链接。在优兔,每一条视频的下方都列有10个地址链接,包括官网、各大社交平台的英文主账号等。
在电视频道的新闻节目中,屏幕下方字幕一直会有RT的社交媒体账号信息,出镜记者的姓名介绍中,也包含有其个人社交媒体账号。
2)同一平台为不同账号和相关报道导流,以增加点击量,提升关注度
在各大社交平台,RT影响力最大、粉丝数量最多的账号都是英文主账号,为提升各栏目、主题、语种分账号的知名度,RT会经常在英文主账号的报道中推广其他账号。如本次研究中,RT的推特英文主账号就转发了“以防你错过”(ICYMI)、“天壤之别”(Worlds Apart)等栏目账号的报道。
此外,与一些媒体将网页“相关报道”(Related articles)以纯文字链接形式放在报道末尾不同,RT会将同主题报道以图文超链接形式嵌入在稿件正文中,少则一篇,多则两三篇,不遗余力推销已播发的报道。板块名称也不是毫无特色的“相关报道”,而是醒目的大写短语“‘今日俄罗斯’还报道了”(ALSO ON RT.COM),宣传品牌的意图十分明显。
(4)注重互动、强调时效、创新排版,社交媒体时代特色鲜明
1)为受众提供发声机会,积极与受众互动
由于文化背景、价值理念等不尽相同,非西方国家媒体的英文报道,不时会受到西方受众的误读、抵制,甚至在社交媒体平台遭到攻击。因此不少媒体的官网并没有开放留言功能,以规避风险、自我保护。但保守行事并不是RT的风格,其官网设置有专门的留言区域,还会展示大量网友评论,其中不乏激烈言辞或与报道观点不甚相符的看法。如此做法堪称高明,不仅为受众提供了表达意见的渠道,增强了他们的参与感,更展示了RT开放、包容、自信的态度。
除此之外,RT每一篇网页报道的右侧都有订阅邮件浮窗,几乎每一篇报道的末尾都写有鼓励受众分享的话语“喜欢这篇报道吗?请分享给你的朋友吧!”或“你的朋友也会感兴趣吗?请分享此文!”。在拉近与受众心理距离的同时,也增加了报道触及更多人群的机会。
2)重要新闻多次推送、反复发布
在社交媒体平台,受众接收到的信息流浩如烟海,对单条新闻的注意力转瞬即逝。为获取到更多关注,RT发布新闻时采取了若干技巧,其中之一是重复推送,即同一条新闻在不同时间多次发布,如5月22日,RT分别于19:00和19:30,两次在脸书发布报道:中美贸易战将在未来几年内损害美国经济(US-China trade war is going to hurt the American economy for years to come)。另一个技巧是反复发布,同一篇网页报道,以短链接形式分别附在不同的脸书、推特报道中,大大增加了被访问的几率。
3)社交平台报道使用“刚刚体”凸显时效性
在国内,新华社微信团队创新的“刚刚体”写作手法,已被媒体广泛使用。RT在社交平台的报道,也将“刚刚体”用于突发/重大事件报道,除了由传统时期继承而来的“突发”(BREAKING),“刚刚”(JUST IN)也成为其凸显时效的标志性词语,如:刚刚,道琼斯指数由于中方反制美方加征关税而下跌700点(JUST IN:Dow Jones is down 700 points after China responds US tariffs)。
4)推文等社交媒体内容获得展示,排版符合“碎片化”阅读习惯
钟情于“推特治国”的特朗普、在海外社交平台影响力日益扩大的新华社等中国媒体……他们发布的代表性推文都“原汁原味”出现在了报道中,令报道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此外,RT网页报道的段落都非常短小,并用图片、相关文章的超级链接、引用的推特原文等内容分隔开,避免了以往满屏文字容易令人望而生畏的问题,视觉效果更好,阅读起来更加轻松,也更符合当前“碎片化”的阅读习惯。
2、对我国媒体的启示
(1)加强社交媒体建设已是大势所趋,但自有平台建设更加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如今,传统媒体布局社交媒体已是大势所趋,专业研究机构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社交媒体用户数量稳步增长,过去一年增长2亿多人,达到近35亿人。除了用户数量庞大,社交媒体还有能够即时传输、原汁原味直达受众等优势,对于各大媒体而言着实是不可多得的宝贵外宣舞台,值得着力建设。
我们研究发现,除了脸书、推特、优兔、照片墙四大平台之外,RT在VK、Reddit、WhatsApp、Google+、Sound Cloud等多个社交媒体都开设有账号,布局之广、账号之多令人感叹。然而,从战略安全的角度考虑,加强自有平台的建设才是媒体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更重要的工作。毕竟,上述社交平台大多都由西方国家控制,RT也好,我国媒体也好,再努力都是“客场作战”,语言、后台数据以及最重要的算法,都不在掌控范围内。因此,建议我国媒体继续加强海外社交平台的建设(RT在报道中多次引用新华社等的观点从另一个角度证明,通过社交媒体进行国际传播成效显著),进一步吸引受众、提升知名度,但更要加强官网、客户端等自有平台的建设。唯此,才能确保持续提升话语权,不会受制于人。
(2)巧选信源,将观点隐藏在事实中,包装形式,淡化意识形态色彩
仔细观察,RT在中美经贸摩擦报道中发布的许多于美不利的观点,都出自美方人士之口,其中既有白宫经济顾问等在职官员,也有高校、智库等独立机构的学者,还有耐克、阿迪达斯公司的商业人士,以及普通的农场主。对于西方受众而言,他们的观点很可能比中方官员、俄罗斯专家或其他非美籍人士更加可信。
同时,隐藏锋芒也是十分重要的技巧,与中国一些媒体习惯将“观点(Opinion)”“声音(Voice)”等词语置于标题中甚至添加成主题标签不同,RT更喜欢只谈事实,避谈观点,即便整篇报道充满主观判断,也绝不会在标题中就告诉受众。
以时尚活泼的风格报道敏感话题,是RT的一项创新尝试。研究过程中,“以防你错过”(ICYMI)栏目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主持人语调轻快活泼,节目精悍紧凑,按年轻人的审美习惯设计,谈的却都是政治、经济类的“硬核”议题。尽管目前看来传播效果一般,节目在各平台的点击量远不如《交锋》等严肃权威的旗舰报道。但我们相信,此类栏目设计巧妙、包装时尚,从一开始就消除了受众对严肃新闻的距离感,意识形态色彩极淡,非常符合社交媒体传播特点,假以时日,很可能会取得显著效果。
(3)加强品牌建设,内容制作与营销推广齐头并进,不可偏废
为受众提供权威客观的优质内容,是媒体扩大知名度、提升美誉度的根本所在。然而,酒香也怕巷子深,新媒体环境下,自我宣传推广的能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媒体的影响范围。
RT的策略十分明显:精心设计、聚焦细节,抓住一切机会为自己的平台、账号、栏目、报道进行推广,打造一批颇具影响力的子品牌,RT的总品牌形象也因此更加突出。
从内容质量上看,我国媒体的对外报道已经具备了相当的专业水准,语言地道、题材丰富、角度精巧,但是推广意识相对薄弱,播发之后就不再发力。多家央媒的英文网站报道,都停留在添加几个跳转社交媒体按钮的阶段,没有之前的相关报道嵌入内文,没有订阅浮窗,也没有热情鼓励受众分享的语句。与RT相比,过于含蓄保守。
建议我国媒体借鉴RT的有益做法,从源头端设计整套的分享、推广、导流机制,吸引用户关注相关报道、订阅账号,从一个平台跳转到另一个平台,鼓励他们分享欣赏的文章,使得精心制作的优质报道在更大范围传播,触及更广泛的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