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坊巷名人  >  名门世家

平阳陈氏世家

主题词: 三坊七巷;平阳陈氏世家 分类号: K82 来源: 《坊巷世家》 出版时间: 2015年12月 作者: 黄启权
字体:
来源:《坊巷世家》

发布时间:2015-12-30

  据《平阳乡贤陈氏族谱》载:陈氏祖先原居福建长溪赤。元代以前避乱迁往浙江平阳。元至正年间(1341—1368),陈亚纪回迁福建福州,后分衍八房:南台房陈一贯系,大衙房陈一元系,第一山房陈新一系,文儒坊房陈兆盛系;仁房陈徽典系,义房陈思起系,礼房陈时修系,智房陈徽绩系。

  陈一元曾祖陈諲以下,五世同居衣锦坊南侧旧64号。一门六进士:陈高,元至正十四年(1354 )进士;陈一元,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 )进士;陈其蕴,天启二年( 1622 )进士;陈轼、陈享,崇祯十三年(1640 )进士,陈世贤,清雍正八年(1730 )进士。陈一元父陈志,子陈享。

  陈圣灵文儒世家,高祖陈兆盛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置下文儒坊旧73号、新19号宅院。其父陈芳植,清雍正十三年(1735)举人,选南平县学教谕。陈圣灵(1713—1789 ),字古曦、尹梅、时庵,贡士,候选县学训导,配义序黄文提女黄慎。生四子:文治、文蔚、文华、兰泰;五女:长陈帖,适曾新,生子二:曾奋春、曾晖春;次陈幅,适庠生

  石鼎;三陈秋,适方叔景;四陈帆,适张迎季;五陈帙,适林宾日,生林则徐兄弟姐妹。

  圣灵长子文治(1738—1796),配郑极;

  次子文蔚(1745—1816),配郑秀绰;

  三子文华(1749—1822),配宋淑萱,举人,武平县学教谕;

  四子兰泰(1751 —1834),字芷亭,世居文儒坊,以孝友闻。鸿儒张甄陶以谊女张端许之。清乾隆六十年(1795)乙卯秋试,已入彀,卷被抽去,从此无意功名;道光元年(1821)举廉方正。家素贫,授徒自给;然而,遇贫穷的生徒均免收学费,且给训课全匮赠。孙尔准督闽时,创越山书院,欲聘其为主讲,因不愿以贫累官,辞而不就。生平与举人林志仁、知府陈春波、州同陈登龙、贡生陈庚还焕等友善。著有《易经译说》十二卷、《学庸辑说》八卷、《警心录》四卷、《文集》十卷。卒后,入祀乡贤祠。子三:长树枫,次超陵,三鸣昌。

  兰泰长子陈树枫(约1783—?),字乔臣,附贡生。善教,学馆于洪塘、凤岗,及门第子数百人,培养成才者尤众,乡人称道。子宪周,字星南,岁贡生,选南安县学训导,以母老失明而不赴,择近家祠宇授徒三十年。配高明远妹。其子钦铭为官京曹,不以一事通当道,其守正若此。

  兰泰次子陈超陵(约1795— ?)榜名福畴。清道光五年(1825)举人。授觉罗官学教习,用知县,又改教习,借补惠安县学训导。以防卫匪患有功,议叙州同衔。子守璿,字芗石,少能文。咸丰九年(1859)举于乡,历官工部郎。晚精于医,济人甚众。配进士吴兰荪孙女。兰泰三子陈鸣昌(约1800— ?),字叔闻。清道光五年(1825)举人。教授生徒,英才辈出。道光二十四大挑,用教职,署建阳县学训导,授宁德县学教谕。咸丰七年(1857),松政乱,与宁德仅隔筹岭,鸣唱以儒职生而防御,乱定,叙功赏光禄寺署正衔。奉檄回省城修校《福建通志》,升延平府学教授,为蒙冤被革的廪、增、附生十三人伸雪,均得开复。历官三

  十年,加八级、二品封典。子翼谋,字珊洲,咸丰五年( 1855 )举人;会试挑取誉录,叙知县,改就教职,拔署尤溪县学训导,调松溪县学教谕。因率合邑武生练乡团助官军平寇有功,旋升内阁中书。性至孝。兰泰曾孙、宪周子陈钦铭(约1833—1885 ),字少希。清咸丰三年( 1853 )以举人援例为工部主事,考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同治七

  年( 1868 )会试成进士,以原班用海疆巡道。在总署为恭亲王、文祥、沈兆霖所倚任,令主译署管阴,力辞,益为所重。尚书常熟翁同龢、寿州孙嘉鼐密荐之,补屯田司员外郎,转虞衡司郎中。出为江苏常镇通海兵备道,勤吏事、察夷情、厘剔税务积弊。光绪十年(1884),中法马江海

  战爆发,警报一日数至,民情恐惧,钦铭以镇定处之,市厘安堵,署江苏按察使,旋即升正职。同年冬,以脚疾假归福州,多行善举,如育婴、敬节、修贡院等皆捐金襄助。适推择出使英、法、意、比各国,膺得其选,唯以旧疾未愈,具折恳辞。逾年卒。兰泰曾孙、翼谋子廉镜河,字金波,由优行附生,以劳绩保江苏知县,有军功,赏带花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奉姜河运,路过山东,战乱中,漕米被困。镜河率兵突围,保得漕米安全;不幸,临阵中暑而卒。两江总督刘坤一诔称:“陈氏三代皆以名儒入《循吏》,俱有武功可观。”镜河子四:

  长子世隆,字伯豪,号少波,浙江候补府照磨。生子建威,曾任福州蜜饯厂厂长。

  次子世钟,江苏补用县,生子女各一。子□□,配龚礼逸姐;女仰慈,适福州著名书法家沈觐寿。

  三子世桢

  四子世英,即陈季良(1883—1945),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考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毕业后在“海容”舰任鱼雷、枪炮大副。武昌起义后,极力主张反正,支持革命军。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任“江亨”舰长兼江防舰队领队长,在海参崴、庙街等地护航,同情俄国十月革命,以枪炮、弹药资助苏联红军与日本军队作战,遂发生轰动中外的中日“庙街事件”。段祺瑞屈服日方,下令判处“陈世英革职,永不叙用”;幸得海军同仁掩护,改名季良,继续在海军供职。民国11年(1922 ) 升“海容”舰长,民国14年升任海军第一舰队司令,兼厦门警备司令。民国15年冬,配合东路军入闽,迫使福州城防司令李生春投降。民国1 8年,任海军部常务次长,仍兼第一舰队司令。抗日战争爆发,季良代行部长职务,一面布置阻塞江阴水道,一面在“平海”

  旗舰上指挥。保卫战持续52天,重创日本空军。后又扼守长江要塞。民国34年,病逝于四川万县任所。赠海军上将。

  选自《坊巷世家》

附件下载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福建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17   备案证号:闽ICP备11002611-1号

福建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17

备案证号:闽ICP备110026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