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坊巷名人  >  名人传略  >  陈兆锵

陈兆锵将军传略

主题词: 三坊七巷;陈兆锵 分类号: K82 来源: 《爱国海军耆宿陈兆锵将军》 出版时间: 1999年05月 作者: 沈骏
字体:
来源:《爱国海军耆宿陈兆锵将军》

发布时间:1999-05-18

  1.爱国海军将领陈兆锵述论

  林庆元

  19世纪60年代,清朝部分官僚迫于内忧外患,掀起了洋务运动,在工业、运输、通讯等部门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在教育方面也设立以外交、科技教育为内容的新式学堂。我国第一批科技人员和海军名将,大多是在这时期培养出来的。爱国海军将领陈兆锵就是其中一位。

  一

  陈兆锵,字铿臣,福建省闽侯县螺洲人。生于公元1862年7月7日(同治元年六月十一日)。1866年,闽浙总督左宗棠于福建马尾创办船政局以制造近代兵船。并附设船政前后学堂。1875年,年方14岁的少年陈兆锵考进该学堂第二届管轮专业。八年零四个月完成学业。1883年毕业后他被派往“扬武”练习舰①以轮机练习生见习,随舰作近海与远洋航行,历经南洋群岛和日本各地。1884年舰上见习期满,以其考列优等,先派在我国当时最新最大之战列舰之一“定远”号上历任机管、管轮。1892年升署北洋海军右翼中营守备充“定远”号二管轮。1894年1月1日“定远”舰总管轮、北洋海军右翼中营游击余贞顺升调他任。陈兆锵以其洞悉机务,忠于职守,劳绩卓著。升授署北洋海军右翼中营游击,补充“定远”号总管轮。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定远”舰为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督率之旗舰。同年9月17日。陈兆锵随该舰参加大东沟海战。“定远”舰在爱国海军名将刘步蟾管带指挥下,全体官兵敌忾同仇,英勇作战,在炮火纷飞中奋勇迎敌,先后重创包括敌旗舰“松岛”在内的数艘日舰。在敌舰逃离后,又与姐妹舰“镇远”号一起掩护舰队安全退守旅顺。“定远”舰在此役中奋力苦战,战功卓著。作为该舰机电保障部门最高指挥官—总管轮陈兆锵,临阵沉着调度,指挥有方,以此保障作战的顺利进行,在反对日本侵略的斗争中立下重要功绩。

  中日黄海战役,因清廷腐败,我海军遭失利,但非已成败局。陈兆锵说:其罪全在于清政府腐败无能和畏敌避战的妥协路线。同时他也指出:“以舰炮之从寡坚脆论,我军万无幸胜之理”。但这并非注定北洋海军必然覆亡。陈兆锵看到大东沟海战,“国殇累累”,“犹能指挥却敌,收合余烬者,盖士气之勇与阵法之变,足以寒敌人之心也”。当时北洋海军广大爱国官兵以此为据纷纷请求准其伺机再战。可是,清政府却一味怯敌避战,“诏令退守威海”,不准出击应战。致使北洋海军“三面受敌,又牵制于朝旨,不能越雷池一步”,终于失去最后战机,“坐困重围,”导致全军覆灭®陈兆锵后来在他的甲午海战日记中,以沉痛与愤怒的笔触写道:“当‘济远’未遇战之前两日,丁提督及各管带共筹决策,佥以先发制人为上策,遂即传令各舰备便待发。电李傅相,请旨开驶,若遇日舰即行攻击。嗣以电旨则云:若遇日舰时,彼先开炮,我则还击,以明衅由彼开等语。以致此计不成,失去莫大机会”。他愤懑痛斥道:“我政府乃侈然自大,既不能防患未然于事前,购置新舰;复不能先发制人于事后,至失戎机大东沟战后,诏令退守威海,“旋奉电旨,着保卫舰队,勿庸应战”@终于造成全军覆没。足见他对清政府妥协投降路线的极端不满和对他的同学、战友刘步蟾“抱舰亡人亡主义”,以身殉职的爱国主义精神表示崇髙的敬意与深深的怀念。

  二

  甲午战后,清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迫使清政府不得不重整海防,重建海军,购舰造舰。刘坤一奏请以培养驾驶、造船、造机人才为当务之急,并以选派海军学生留欧为一重要措施。1896年,陈兆锵以甲午海战中表现突出被选派赴英国学习新式舰舶制造,为期3年。学成回国后,应“海天”号管带刘冠雄之请,任该舰轮机长。1903年,“海天”奉命赴江阴接运军械,行至江苏省鼎星岛(又称镇星岛),遇雾触礁,舰上人员均被友舰救走。陈兆锵见“海天”尚未沉没,自请留岛看守伤舰。该岛是一荒无人烟的小岛,环境十分恶劣,粮食全靠友舰接济,生活十分艰苦,自不待言。据其后代称:小时见陈公留守荒岛的照片;孤身住在帐蓬里犹如鲁滨逊,须发很长,衣着褴褛。据说,在他睡的枕头下都长满了青草。但他关心的却是“海天”号,为防其下沉,他在海边加固钢缆。这样的生活他整整过了三个多月。此事在当时海军髙级军官中传为佳话。

  民国成立后,陈兆锵任职江南造船所所长。他苦心经营,锐意改革,为独立自主发展我国的造船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912年4月,江南造船所改归北京政府海军部管辖,陈兆锵被任命为造船所所长。同年12月授海军轮机少将衔。①陈兆锵于5月1日接任造船所职。由于社会黑暗,政治腐败,江南造船所虽有所发展,但管理技术大权仍操纵在外国人手中。如总工程师毛根、管帐戴吉士、绘图师麦根赫兰生、罗伯生等。陈任所长后,见洋员专横拨扈,甚为气愤,以为“假手外人终非根本计划”②于是锐意改革。他除决定船厂经营修舰兼营修理本国商船以利增加收人外,着重培养本国技术人才。如请收揽留学生,附设船机学校,免费训练和设艺徒学校半工半读等,“招生延师授以功课,并令入厂实习手作工程”,“期于后日可接洋工师之手”①,鲜明地表现了他独立自主发展我国造船事业的爱国愿望。可是,北京政府海军总长刘冠雄等人却以“中央财政异常支绌”为由,一再拖延,最后也只准予设立艺徒学校。俟1916年列人国会议案时,陈早已离开江南造船所了。尽管如此,陈在任职期间,排除许多困难,仍然为推动江南造船所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认真整理营业骎骎日上”②.从1912年〜1915年,该厂共造大小各类船舶138艘,超过1905~1911年所造的104艘之数。订户不但有本国公司与海军部,也有外国公司。船舶种类有军舰、江轮、破冰轮、浅水轮等。川江浅水轮的制造成功和不断改进,是该厂技术进步的突出表现。这些技术上的进步,虽是广大技术人员和工人努力的结果,但也与陈兆锵苦心经营,锐意改革分不开的。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列强“均垂涎本所,借共同军事计划,谋租甚力”。身任所长的陈兆锵,一生具有强烈民族意识,便挺身而出,向北京政府海军部刘冠雄力陈不可,坚决反对列强阴谋,“其议始寝”③。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精神。

  三

  1915年10月,陈兆锵授轮机中将。同月7日调任福州船政局局长。福州船政局前身称福建船政局,也称闽厂。1866年洋务派闽浙总督左宗棠建厂于福建马尾,是近代中国历史最悠久,设备最齐全的专门造船工厂。但经1907年停造轮船以来,船政局遂一蹶不振,厂房破败,机器残缺,经费奇绌,一片衰败冷落。民初几位局长如杨执中、翁浩、萧奇斌等面对残局,束手无策,相继辞职。1913年刘冠雄巡视马尾,虽然看到船政局颓败,可又有造船能力与潜力,乃收归海军部,更名福州船政局。刘深知陈兆锵在江南造船所的政绩与能力,为了重整福州船政局,并以此作为中国造船的一个基地^1915年他任陈兆锵为局长。陈接任时面对的是一个烂摊子,百废待举,而经费十分短缺。但他却决心“汰冗振疲,一切与为更始'尽管当时政治黑暗,社会动荡,厂费奇绌,陈仍艰苦创业,走出困境而有所为,正如时人所言,他“虽极劳苦而无迫蹙之容,务朴著实,而无所文饰于外,骎骎焉于百废俱举”①。

  陈兆锵任职福州船政局十一年(1915〜1925年)间,政绩卓著,其大者有:

  一、疏浚河道。

  青州石坞上游沿江有伸向江中土地,系引港商人据而筑楼于上,近坞之水被阻,不得直下,以致坞前常有沙淤停积。1915年冬,陈兆锵请准海军总长,“购其地而去其淤,前患顿息”。

  二、艺圃招生

  陈兆锵重视工人技术培训工作。他上任伊始,即决定恢复久未招生的艺圃。1915年正式招收了初中程度的学生120名入学,分别为英文班、法文班。

  三、整顿福州制造学校和海军学校

  福州制造学校前身即前学堂、海军学校即后学堂。1913年10月分别改为现名。1916年,陈兆锵奉命督办福州制造学校和海军学校。1917年,海校招考第一届轮机班,从报考500名中筛选了100名,又经入学甄别考试淘汰三分之一,保证了考生的质量。陈兆锵不但精选师生,而且严格管理,从不徇私情。如海校有学生是船政局职工子弟,因考试作弊,陈即予严肃处理。因此,凡从这两校毕业的人才,大多为各方面所欢迎。

  四、创办飞潜学校

  随着飞机、潜艇在战争中地位的日益重要,陈兆锵与其他海军宿将、毅然倡议筹办飞潜学校。1917年2月,在毫无前例可模仿的情况下,飞潜学校在马尾创办。陈任该校校长。这是我国最早学习飞机和潜艇制造的专科学校。他满腔热情,立刻投入筹备、招生、延师等工作。他说:“用心力于无用之地与用心力于有用之地,其得失不可以道里计”。显然,陈兆锵把办教育视为“有用之地”。什么是“无用之地”,他未言明。但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在黑暗的北洋军阀统治下,多少人钻营官场,谋求个人利禄。而身为中将的陈兆锵却宁愿把心力用于培养人才以为将来报效祖国。这种“得失”观,反映了他的髙尚情操。开办10年其间经济困难,心力交痒,较之兼督两校时,奚翅倍蓰”。①但他仍满怀信心,一意筹办。

  值得一提的是,陈兆锵特别重视使用学有专长的人才。他选聘留学英美的海校学生和飞机制造人员,分别让他们在船政局、飞潜学校以及飞机工程处任职,以发挥他们的专长。从而使飞潜学校教师阵营大为改观,技术力量十分雄厚。如教师王孝丰、巴玉藻、王助等都是精于技术的留学生。陈还强调教学要注重实践的方法。学生还得进行军事训练。1923年7月,飞潜学校飞机制造专业学生首次毕业,陈对此十分重视,亲自主持核考,“第其甲乙,请奖给毕业文凭。”其后,他在《同学录》中题词,鼓励学生“本其体以为用”,希望他们在将来制造更好的飞机,陈与当时许多爱国人士一样,愿“为国家服义务”,“竭尽心力”②。渴望看到国家的强大与进步,表现了他感人的爱国热忱。飞潜学校毕业生公正地指出:“飞潜母校创设伊始,皆前总长刘公资颖及兼校长陈公铿臣苦心经营,并各师长赞襄,缔造艰难,以有今日”③。飞潜学校开办的时间尽管不长,毕业人数不多,然而这些毕业生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飞机与潜艇制造工业的先驱。

  五、创办我国最早的飞机制造工厂。

  1918年1月,福州船政局设立了我国最早一家的飞机制造厂—马尾飞机工程处。1919年8月,第一架水上飞机甲型一号试制成功。该机机身采用国产榆木,100马力,双桴双翼。到1931年1月,在马尾制造的飞机计13架,成为我国早期飞机工业的先驱。然而,当时经费之困难是难以想象的。陈兆锵身为船政局局长,勇于承担此项款项,由船政局拨款。同时提倡采用国产木材,油漆,表现了他独立自主的精神。他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因他“督率有方,特授励勋五位,,①。

  六、恢复造船业务,创办电厂。

  陈一上任,从加强技术力量人手,任用早期留法学生和富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充实各车间,继续造船。“初议造舰艇十,测量舰一”。1916年先后建造海鸿、海鹄两炮艇及若干拖船,但因“费绌工随以辍”,从此永远结束该厂造船的历史。1922年创办了电厂,于是各车间逐渐改用电力为动力设备,该厂长达56年使用蒸汽机的历史在陈手里基本结束。陈还允许马尾街居民申请用电照明,深受居民欢迎。他调任江南造船所所长时,马尾居民在官道上建立“挽邓思刘”去思碑,并夹道欢送。

  七、重建昭忠祠

  1886年船政大臣裴荫森为悼念中法战争马江战役中的死难壮士,倡议和主持昭忠祠的修建,并将烈士尸骨收殓埋于其旁。其后年久失修。陈在船政局任上,为发扬爱国浩然正气,于1920年倡议修建昭忠祠,并亲自主持修建工程。他不但带头捐薪俸,而且与“津沪工商各家相劝募”。次年,陈兆锵又将甲申、甲午两役烈士合祀昭忠祠。甲午海战死难烈士,从未立祠,立祠始自陈兆锵,充分表现了陈的强烈的民族爱国意识。他为“重建马江昭忠祠碑记”及“甲申、甲午两役合祀马江昭忠祠碑”写的碑文,鲜明地表达了他的爱国思想。“碑记”明确指出甲申、甲午之役烈士,非为“清朝效力”,而是“为一国效力”,理应受到人们的纪念。爱国民族气节,是中华民族的“万古纲常”,决不随清朝“一姓兴废”而兴废,必将“相垂不朽”。充分表现了陈的爱国民族意识的寒髙境界。他还热情歌颂“诸先烈只知有国,不知有身,虽捐糜顶踵,在所不恤,浩然正气,如日星河岳,历劫不磨”,字里行间,充满对为国牺牲战友的哀悼之情。对清政府妥协失败路线的揭露和愤懑。可以认为,这是两篇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的教材,也是陈兆锵这位爱国名将留下的可贵的精神财富。

  四

  陈兆锵的晚年,继续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坚持民族气节,热心乡梓教育事业。

  1925年,陈再次出任江南造船所所长。为了加强中国自己的技术力量,打击英人毛根独断专横、排斥中国工人的恶劣行径,他从马尾调派飞潜学校毕业生王荣宾等23人到江南造船所任职,并利用毛根与其弟的矛盾,由毛根之弟替代毛根的职位。但北京政府海军部总长杜锡珪袒护毛根。为此,陈兆锵于1926年愤而辞职。

  陈退职回乡后,虽年老体弱,但对家乡的公益事业和乡梓教育依然十分关心。如1927年马尾造船所在长乐开办莲柄港灌溉工程,陈兆锵不仅借出自己的赡养费作工程费用,而且还利用他与江南造船所的关系,向该所借款20余万元作为开办这项工程的部分经费。该灌溉系统对改善长乐地区的农田水利起了重要作用。据估计,该地区受益面积达60万亩。又如,1934年福州艺术学校(原艺圃)奉命裁撤,为不使这所历史悠久的学校中断,陈兆锵与陈绍宽、萨镇冰等海军宿将商议在旧址创办新校。陈实际指导该校的筹建工作。并担任了该校董事会董事。

  值得指出的是,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爱国人士。飞潜学校陈长钧、林轰、王卫等学生也遭逮捕。陈兆锵与其他海军人员,冒着风险,设法营救。陈一贯注重培养中国有用的人才,爱护青年学生,坚持反对迫害青年学生的爱国立场。1947年春季,全国学生运动蓬勃发展,举行反内战示威游行。马尾商船学校学生亦举行罢课,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该校学生会干部陈奇、游开阳等人被开除。年已86髙龄的陈兆锵得知后,对青年学生深表同情,致函校方,要求让学生复学。

  在国土沦亡、民族遭殃的年头,年迈多病的陈兆锵,不屈服于敌人的淫威,坚持民族气节。1941年,日本侵略者占领福州后,曾施展各种手段,要陈充当日伪维持会会长,遭到他的断然拒绝。日伪为了拉拢陈,不时送来大米、伪钞。陈兆锵即将大米、伪钞分送福州饥民。可以看到,在日伪统治的年代,陈兆锵不受威胁利诱,不怕杀身之祸,毅然与敌伪汉奸严分泾渭,充分表现了他爱国主义的鲜明立场。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海军部颁给陈兆锵“凛烈可风”的银盾,以表彰其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

  陈兆锵于1953年2月1日去世,享年92岁,他一生历经清朝、民国、和社会主义新中国。民国成立前,陈在舰上服役近30年,曾参加甲午大东沟海战,立有战功。民国成立后,首任上海江南造船所所长,任职4年,苦心经营,锐意改革,为中国独立自主地发展造船事业颇具功绩。继任福州船政局局长11年,为福建船政局创办以来主持船政局时间最长。他“务朴著实”,艰苦创业,为培养我国的科技人才、海军建设等,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复调任江南造船所所长约1年,因同该所的洋人斗争得不到当时北京政府海军部总长杜锡珪的支持,愤而辞职,回乡不复出,退休后热心乡梓教育事业,坚持民族气节,营救爱国学生等等。对于这位近代海军爱国宿将在建设我国近代海军与造船事业方面的贡献及其爱国精神,我们应该予以实事求是地评价。

  作者简介:林庆元,1936年生,现为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原载《江海学刊》1990年第4期。

 

 

2.爱国海军耆宿陈兆锵将军的家世与家庭

沈骏 陈榕

  陈公兆锵字铿臣,1862年7月7日生,(农历6月11日)福建省福州市螺洲人,马尾船政后学堂第二届管轮班毕业,留学英国。在清朝,历任北洋海军机管、管轮,总管轮、海军舰政局局长等职。辛亥革命后以轮机少将、中将军衔接任江南造船所所长、福建船政局局长、闽海关监督以及海军部髙级顾问等职。1953年2月22日(农历一月初九日)在福州病逝,享年92岁。

  林太夫人讳淑贞,1868年生,福建省福州市人,1943年在福州病逝,享年76岁。

  江如太夫人讳春梅,1883年生,福建省福州市人,1914年在上海病逝,享年32岁。

  福州螺洲陈氏为福建望族,簪缨门第,世代书香。这个家族在历史上曾出现过两位著名人物:一为陈若霖,在道光年间任刑部尚书。他执法很严,不畏权势。民间传说他坚持“皇子与庶民同罪”斩了皇子。这个传说曾被编成闽剧上演。二为陈宝深。他是同治朝的进士,20岁就点翰林,西太后时代做过内阁学士。因上谏西太后被贬,直到辛亥革命前夕才被起用,做了末代皇帝的师傅。兆锵公虽与他们同族,但他的先祖这一支是日渐式微没有什么显赫的家世可言。

  兆锵公的曾祖秋水公(1762—1833)讳时觐,曾任直隶州州同诰赠光禄大夫,头品顶戴,配林太夫人,侧刘太夫人,他们有七子。

  兆锵公的祖父竹溪公(1799—1861)讳应澜,是秋水公的第五子,诰赠光禄大夫,头品顶戴。竹溪公因乡试屡挫,愤而经商,就与仕途绝缘了,他在福州城内与马尾开杂货铺与染房。配郑太夫人,继配郑太夫人。他们有四个儿子。

  兆锵公的父亲孝鸿公(1838—1884),讳暹,是竹溪公的第三子,曾任布政司理问(理问是掌勘核刑名诉讼的小官)。诰赠武功将军叠赠光禄大夫头品顶戴。兆锵公的母亲黄太夫人,出身于官宦人家。其父黄庆澄曾任山东惠民县县丞。他们有五个儿子。

  兆锵公的父辈除了任小官吏之外,家里还兼营染料、杂货的生意。由此可见兆锵公虽是“螺江陈”的后代,但他只是一个小官吏、小商人家庭的子弟。加上他的父亲身体不好,很早去世,所以家境并不好。兆锵公作为长子,早早就担负起养家糊口的责任。

  兆锵公的曾祖父、祖父与父亲在去世后得到诰赠的荣誉是因为兆锵的胞弟兆琢公之故。

  兆深公(1868—1942)号献臣,又字向辰,清优行附生,光绪癸已(1893年)科举人,曾以花翎二品衔任山东补用道、山东提学使。他很有才华,因而得到皇帝的赏识,颁赏毓庆宫御笔,加恩赏三代头品顶戴。

  1867年,兆锵公6岁时被送入螺洲陈氏“明伦堂”接受封建启蒙教育,到了14岁,摆在他面前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科举道路,学而优则仕;另一条是进入当时有很大影响的福州船政学堂。毕业后从事造船或航海事业。

  船政学堂是船政大臣沈葆桢于1866年创办与统制的中国第一所科技、海军学校,以培养造船、航海人才为目标的近代性质学校。兆锵公出对于旧式教育的不满和新式教学的渴望,在父亲的支持下,投考了这所学校。

  孝鸿公自然希望儿子走科举的道路。但为什么又支持儿子进新式学堂?这是因为兆锵公的祖父竹溪公常年在外经商,接触到西方思潮,他常哀叹中国贫弱,羡慕西方的富强。每次外出返家,必携当时教会翻译出版的传播西方文明的书籍而归。孝鸿公受父亲的影响,对新式学堂也有好感。加上族中已有子弟就读于船政学堂,此人就是兆锵公同高祖的堂兄、后来成为中国近代优秀轮机专家的陈兆翱(字鹤亭,1850—1895)。他早已就读于船政前学堂的第一届制造班。1875年毕业后即被船政选派随法籍监督日意格前往欧洲学习考察。有这样的先例,也许就是兆锵公就读新式学堂更为顺利的原因了。

  1875年,兆锵公被录取在船政后学堂第二届管轮班。他勤奋地完成了八年零四个月的规定学业,每试都名列前茅。1883年毕业,接着受练习厂课一年,正式为轮机练习生,随“超勇”号军舰航行于远洋近海,历经我国沿海各埠和南洋群岛,日本各地。见习期满,于1884年被派到“超勇”舰,后又被选派到当时中国最大最新的战舰“定远”号上任管轮、总管轮等职。他参加了甲午海战,卓立战功。1896年,兆锵公被派赴英国留学。研究造船新技术,1898年学成归国。在青年时代,兆锵公经过刻苦学习和实践锻练终于成为一名优秀的造船专家。他后来主持江南造船所与马尾船政局对发展中国近代舰艇与飞机制造工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兆锵公的家庭是一个美满、和谐、幸福的家庭。

  兆锵公的元配林太夫人讳淑贞(1868—1944),其父曾任台湾凤山县县学教谕。林氏家族是福州的名门望族,族中有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一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的林觉民、林尹民二位烈士。他们是她的堂侄。林太夫人是兆锵公的贤内助。她相夫教子,勤俭节约操持家务,使身负重任的丈夫无后顾之忧。用现在的说法: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位支持他的女人,她就是这样的女人。她的贤惠与能干深受族人的称赞,赞日:夫人“善相君以型其家”。林太夫人育有一男一女,男早殇,女秀莹。

  兆锵公的侧室江如太夫人讳春梅(1883—1914),育有一女二男,女秀湄,长子大㲈、次子大武。因江如太夫人年轻早逝,兆锵公的二女、二子均由林太夫人一手抚养成人。

  兆锵公的后代,现在繁衍数代已有一百多人了。

 

 

 

 

 

  选自《爱国海军耆宿陈兆锵将军》

 

附件下载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福建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17   备案证号:闽ICP备11002611-1号

福建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17

备案证号:闽ICP备110026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