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坊巷名人  >  名人传略  >  林则徐

禁烟抗英 尽显英雄本色

主题词: 三坊七巷;林则徐 分类号: K82 来源: 《民族之魂林则徐—林则徐生平事迹简述》 出版时间: 2007年04月 作者: 林子东 啸马 著
字体:
来源:《民族之魂林则徐—林则徐生平事迹简述》

发布时间:2007-04-01

湖广禁烟 初试锋芒

  林则徐禁烟抗英的光辉业绩,奠定了他作为中国近代伟大的民族英雄和世界禁毒先驱的历史地位。
  鸦片走私贸易给英国带来血腥的暴利,却给中国留下无穷的灾祸。为了维护鸦片走私的巨额利润,也为了把幅员辽阔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倾销商品和掠夺财富的大市场,英国悍然发动了侵略战争。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通过英国发动鸦片战争而日趋尖锐。
  林则徐对鸦片流毒中国的巨大危害早有洞察。他就任江苏按察使后,开始了最初的禁烟活动。1837年,林则徐擢升湖广总督,回顾“十余年来目击鸦片烟流毒无穷”,非常忧虑,决心严厉禁烟。他在武昌、汉口设立专门机构,收缴烟土烟具,将缴获的一万二千多两烟土,“逐一验明,先用刀劈,继用火烧……其有余膏残沥者,拌以桐油,再行烧透,将灰投入江心”。这是虎门销烟一次成功的预演。林则徐还用学到的中医知识配制多种断瘾药丸,广为宣传、发售,帮助烟民戒除毒瘾,以巩固禁烟成果。
临危受命 奔赴粤东
  当林则徐在湖北、湖南禁烟的时候,清朝官吏围绕禁烟问题,分成弛禁派和严禁派,开展了激烈争论。作为严禁派的领军人物之一,林则徐尖锐地揭露“鸦片以土易银,真可谓之谋财害命”。在争论中,林则徐奏请道光帝早下严禁决心,他说,鸦片“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林则徐把是否严禁烟毒,提到事关民族安危、国家存亡的高度。道光帝看了受到很大震动,宣召林则徐赴京商议,随即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州查禁鸦片。
  林则徐面临的形势是十分严峻的,因为反对禁烟的势力十分强大。外部有英国不法商人以及支持鸦片走私的英国政府,内部有一个庞大的鸦片走私集团,还有一个庞大的鸦片受贿集团—上自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下到各级政府官员和军官。这两大集团互相勾结,又与外部敌对势力勾结,要和禁烟派作殊死斗争。林则徐禁烟,处于内外夹攻的境地之中,北京的有识之士很为他的前途担忧,他本人对禁烟的艰难险阻也十分明白。他形容,这一去是“身陷危机”,“如蹈汤火”。他的好友龚自珍愿随他去广东协助禁烟,他婉言谢绝,因为他不忍让龚自珍“面对汤火之役”。出京前夕,林则徐拜别老师沈维嬌,沈维嬌对他此行非常担心。林则徐坦率表示自己的心境:不论生死,不论成败,只要对国家民族有利,自己都要竭尽一切力量去做,不会给老师丢脸。师生俩心情沉重而激动,相对泪下,临别的情景慷慨悲壮。
雷厉风行 缴烟告捷
  林则徐1839年3月10日到达广州,只过了八天,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重拳打击鸦片走私势力。他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巡抚怡良,在钦差行辕传讯十三行洋商,责令他们向外商转达缴烟的命令。如违抗不办,就要先把态度恶劣的人杀头正法,抄产人官。在《谕各国商人呈缴烟土稿》这份谕帖中,林则徐表明了“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的坚定决心,并责令外国鸦片贩子将趸船上所有鸦片尽数缴出,填写英、汉两种文字的具结,声明今后永不夹带鸦片。
  面对林则徐如此强硬的态度,英国鸦片走私商不敢公然对抗,便用敷衍拖延、象征性地缴一点鸦片等办法,妄图蒙混过关。这当然逃不过林则徐明察秋毫的眼睛。他采取“不恶而严”的方针,跟负隅顽抗者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严”,就是对外国商船“封舱”,对商馆“封馆”,把鸦片贩子困在商馆中,撤走一切差役和中国雇员,逼使鸦片贩子拖不下去,混不下去。“不恶”,就是商馆所需食物、用水照常供应,予以人道主义对待。与此同时,林则徐提出“守法者来之,抗法者去之”,保护、鼓励合法商人的正当贸易;即使是走私鸦片的,只要先行呈缴,也一并嘉奖。刚柔并用、分化瓦解的策略,不仅有利于收缴烟土,也能在国际上站住脚,不致因过激、过火而授人以柄。在这种形势下,英国派驻广州商务总监督义律被迫同意将20283箱鸦片全部交出。林则徐雷厉风行,速战速决,只用18天时间,便使首战大获全胜。
虎门销烟 威震中外
  林则徐接到义律呈缴鸦片的报告后,立即和邓廷桢商议收缴的具体措施和时间。鉴于义律仍在百般推倭,横生枝节,扬言难保趸船不会乘机逃跑,妄图翻脸不认账的情况,林则徐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对查点、提运、验收等各个环节都作了缜密的规定,派可靠的文武官员率领兵丁严密监督。他还和邓廷桢等一起登舟,亲自调度指挥。几十年来用万恶的鸦片毒害中国人民的英国侵略者,终于第一次俯首听命。
  鸦片收缴完毕后,道光帝下旨,将收缴的鸦片就地销毁。林则徐经过研究,决定采用海水浸化的方法来销毁鸦片。1839年6月3日午后,林则徐等在礼炮声中,登上虎门寨下的礼台,开始了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工人们站在横跨销烟池(面积15丈见方,相当于两个游泳池大小)的木板上,撒下盐巴,再把烟土逐个切成四瓣,抛入池内,放进海水,浸化之后,倒下烧透了的石灰,用铁锄、木耙反复翻戳。顿时,销烟池沸滚如汤,不烧自燃,浓油上涌,渣滓下沉。一池销毁完毕,即打开闸门,冲刷入海,而另一池又开始了紧张的浸化。整个销烟过程历时22天,共计销毁鸦片2376254斤。
  销烟壮举振奋人心,前来观看的群众越来越多,欢声雷动。外国人也被允许到现场参观。为了向外国人表明中国禁烟运动的决心和政策,林则徐在销烟池畔的厂棚内接见了他们。林则徐坦率地宣称:中国政府对今后走私鸦片,必予以最严厉的惩处;而对于从事正当贸易的外商,则将给以恩惠。他针对英国侵略的企图,发出警告:“我们不怕战争!”
  虎门销烟的全过程,充分展示了林则徐非凡的智慧和才干。一个参观现场的美国人著文说我们反复检查过销烟的每一个过程。他们进行整个工作的细心和忠实的程度,远出于我们的臆想,我们不能想象再有任何事情会比执行这个工作更为忠实了。”美国传教士写的《中国总论》一书中称:“全部事务的处理,在人类历史上也必将永远是一个最为卓越的事件。”

同仇敌忾 痛击侵略

  林则徐在与义律的反复较量中,认识到英国出于维护鸦片走私的利益,将会动用武力。为了防范侵略战争,林则徐一手抓缴烟,一手抓战备。
  在应对侵略战争的指导思想上,林则徐坚信“民心可用”,“号召民间丁壮,已足制其命而有余”。他到沿海实地考察民情,所有村庄,人人同仇敌忾,痛恨侵略强盗。特别是粤东渔民、置户以及滨海居民不畏风涛之险的勇敢精神,给了他深刻的印象。因而他放手发动群众,“如英夷兵船一进内河,许尔人人挥刀痛杀”,还发布告示:“渔民、船户、兵勇、庶民,凡能将夷人斩首或击毙者均为忠义之士,凡能虏获夷船者均有大功。……按照赏格规定,给予奖金,颁赐荣典,另加奖赏,以资激励。”这是林则徐“民惟邦本”政治理念在军事领域的光辉体现。与“防民甚于防寇”的反动观点相比,不啻有天壤之别。
  为了抗击侵略者,林则徐积极筹造战船,加固炮台,训练军队,召募壮勇。民间丁壮协守陆路要隘,水勇在水上夜袭火攻。在林则徐的号令下,广州内外,厉兵秣马,以守为战,严阵以待。
  1839年9月到11月间,英国侵略者不断进行武装挑衅。在九龙、穿鼻洋和官涌的多次战斗中,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率领爱国将士英勇抗击,侵略者一次又一次地遭到失败。1840年6月,英国政府悍然派出侵华远征军开到澳门湾外,鸦片战争正式开始。因为林则徐在粤海早有准备,防守甚严,英国侵略军未能得逞,只得离开广东,北犯东南沿海,远及天津大沽口,直逼北京。道光帝慑于英国的武力威胁,倒向投降派,1840年9月给林则徐、邓廷桢加上“轻启边衅”的罪名,革职交部“严加议处”。这一逆转,断送了林则徐坚持了一年多的轰轰烈烈的禁烟抗英斗争。
身处逆境 坚持抗争
  面对道光帝的严厉指责,林则徐未改初衷。1840年9月24日,在广州等待处理期间,林则徐仍以两广总督身份连夜给道光帝上奏,大胆陈述抗英主张,驳斥所谓英军侵略是由禁烟引起的诬蔑,指出议和妥协是危险的,应当用武力制服敌人,捍卫国家主权。在这封奏折里,林则徐念念不忘船炮“为防海必需之物”,“为长久计”必须筹办。而此时的道光帝求和心切,根本听不进林则徐的意见,反而朱批无理,可恶!”
  道光帝派琦善取代林则徐接任钦差大臣、两广总督,琦善于1840年11月29日到广东。他一反林则徐之所为,立即撤除防务,解散兵勇,向英国侵略者表示求和的诚意。在英军武力进攻下,他先是答应赔款,继而口头应允割地,致使1841年1月26日英军占领香港。此时的林则徐已被革职,留在广东“以备查问”。为了阻止琦善卖国行径,林则徐力劝广东巡抚怡良弹劾琦善擅自割让香港的行为。他对怡良说:“保护国土、人民是你的职责,现在琦善私自把土地、人民拱手让给英国,你如果沉默不语,岂非代人受过?”林则徐又发动爱国士绅声讨琦善,并面加痛斥。在林则徐多方敦促下,怡良上奏揭露琦善擅自出卖香港的罪行。道光帝接到怡良的密奏,将琦善革职锁拿,押送至京。
  在此之前,英军向虎门各炮台发起总攻,林则徐、邓廷桢获悉,坚决要求琦善增兵固守,琦善却表面应付,致使关天培孤军奋战,弹尽援绝,最终手执佩刀,砍杀闯上炮台的英军,不幸当胸被敌炮击中,以身殉职。虎门保卫战悲壮地失败了。林则徐非常悲愤,亲撰挽联,哀悼关天培英勇殉国,痛斥琦善等投降派自坏长城。
  接替琦善的文武大员同样昏庸无能。林则徐出于爱国赤忱,希望用自己的抗战主张打动他们,并建议采用“堵塞和严防水道要口”、“重新调配布防船炮,做好战斗准备”、“整理火船,挑用水勇”、“筹备外海战船”、“周密探报敌情,捉拿汉奸”等战备措施。但投降派铁心求和,置之不理。林则徐无奈至极,悲愤至极!
  1841年5月1日,林则徐接到道光帝的命令:“赏给四品卿衔,迅即驰驿前赴浙江省。”尽管受到了降职处分,林则徐仍一如既往,以高昂的爱国热忱投人反侵略的备战活动。6月10日到达浙江镇海,第二天便登上招宝山,“观山海形势,察看新旧炮位”,第三天到镇海炮局,商议铸炮演炮。为了尽快制成有效抗击英军的大炮,林则徐用心钻研各种火炮知识,在闽、浙炮匠的通力合作下,首次铸成八千斤重大火炮。他还向当地官员提供了《车轮船图》,据此造成的车轮战船“驶海甚便”,使英国侵略者惊叹:“中国人这种首次尝试的独创才能,不由得令人钦佩。”而决心求和的道光帝却于6月28日,也就是林则徐在镇海为备战而连日奔波的第18天,下令革去林则徐的四品卿衔,“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彻底剥夺了林则徐抗击英国侵略军的机会。

  选自《民族之魂林则徐—林则徐生平事迹简述》 

附件下载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福建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17   备案证号:闽ICP备11002611-1号

福建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17

备案证号:闽ICP备110026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