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禄坊北有一条小窄巷,叫早题巷(旧称早题里),巷内途径深幽。黄任《小门》诗云:“小门两板启何迟,隘巷长条陋可知。”巷之西侧4号(旧1号)、6号,是独进院落,旧为黄任故居。原为三座毗连,朝东开门,门斗后即宅院,四周封火墙,原占地面积815平方米,现存约200平方米。
花厅为双层楼结构,坐西朝东,两面回廊,中间天井。天井后为二层楼,曾是林觉民妻陈意映的避难所。宅院建于清代,原为明许友(瓯香)“墨庵”旧址,后由黄任入住。
黄任(1683-1768),字于莘,号莘田,永福(永泰) 人,康熙四十一年(1702) 举人,为官清廉,善作诗,是著名诗人。他是许友外孙,少时随父母迁居福州,许家与香
草斋仅隔一巷,自幼读书其中,跟从外祖父许友学习诗文书画及金石碑帖。又常向居于东邻朴学斋的书法家林佶学书,故其书法造诣亦深,瘦劲优雅,清逸俊朗,诸体皆备。雍正九年(1731),以被诬劾“纵情诗酒,不治民事”而挂冠回乡。他从知县任上归来后,仍住此处,重修园斋。因小院深僻幽静,故黄任又有诗句称:“双院书声深巷合,一门山色对楼分”。
院落周以围墙,门头房后是庭院。正座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七柱。穿斗式木构架,单脊双坡顶,马鞍式山墙,前廊较宽广。西侧朝南为披榭,矮屋三楹并列,取名“香草斋”。
据载,斋中“庭前环植兰蕙,所居三楹,花竹秀野,图史纵横,饮馔裙屐间,具有雅人深致。”因庭植兰蕙,故以“香草”名其斋;又以香草名其诗文集,曰《香草斋故居正门
集》。复因黄任性好砚,尝购得古砚十方(名曰美无度、生春红、微云淡河汉、十二星、箕口、石鼓、云月、写裙、青花、蕉石),庋藏于其中之“冻井山房”,故又称“十砚斋”“十砚轩”。黄任工书法,能诗词,其诗作初名《十砚斋
集》。黄任性喜收藏,曾搜集汉唐碑版数百种。他家居愈贫而操守益坚。香草斋门前,车马络绎不绝,名公钜卿过闽,多有折节造访者,黄任皆无所干求。福建巡抚赵国麟觊觎其砚,黄任割爱以云月砚赠之,并附诗称:“岩穴何缘到玉除,十年曾此伴穷居。”表现其风骨。晚年因贫病交加,生活困顿,不仅书籍碑帖变卖散出,即藏砚亦典卖略尽。
孟超然作书吊慰其丧子时有曰:“虽然丰于文章之名,而啬于天伦之乐。”黄任则作诗云:“衰龄不必伤哀乐,世味无如道味坚。”以此自宽。黄任以86岁高龄辞世。嘉庆间,香草斋为其外甥孙林轩开所有,林的友人周嘉璧有贺诗称:“香草犹留名士韵,小斋好读古人书。”斋前藤花尚存,而结社联吟的韵事仍续前贤。林轩开平日在此与友人梁章钜、冯缙、郑鹏程、杨庆琛、林士棻等时相唱和。曾作《旧香草斋宴集》诗云:“仰首风流前辈在,可无铿响入诗牌。”
同治元年(1862),何履亨之父购得此宅,何履卯、履亨兄弟居此二十余年,光绪九年(1883)重修。何履亨,福清人,清咸丰六年(1867)进士,何震的祖辈。辛亥革命广州起义失败后,林觉民殉难,其妻陈意映接到当时在广州供职的父亲陈元凯传回密报,连夜偕其亲属从杨桥巷迁此避匿,居住于两层楼内。此后两年,陈意映悲痛抑郁,在此英年早逝。林觉民的“与妻书”,也是被人秘密塞进宅院门缝内的。郁达夫内景于1936年春来榕后,也曾赁居于此。
堂前悬一木版,题匾“旧香草斋”四字,系何履亨所书,并附长跋,记其屋宅变迁经过甚详。跋云:“屋西偏,精舍数楹,额曰‘旧香草喬’,永福黄莘田先生故居也。本许氏宅,先生与许有连,因侨寓焉,集故有‘借人亭馆看乌山’之句。斋西、东堂一,面南室四,西北为长廊。庭植桃、柳、紫藤,集亦有诗。斋右为墨庵楼,下为十砚轩。道光壬寅(二十二年,1842 ),先君子赁居于此,时宅属林氏(闽县林轩开),一藤仅存。同治壬戌(元年,1862)始购得之,盖居此四十余年矣。迩年藤枯于风,垣圮于雨,而更水患,屋材朽坏,不任修饰,乃于今夏改筑,落成于仲秋望月。因重摹斯额,缀数语以存其旧云。光绪癸未(九年,1883 )重九日,翊卿氏志。”此匾于“文革”中被毁。后宅为陈贻亮 、 陈明锵所有 ,二人乞周炳旦补书 ,重新制版, 以复旧观 。其址1992 年由福州市人民政府挂牌作为文物保护。福建省文史馆之人员王德愔女士《中秋有戚》诗咏“十砚斋旧居”云:“往事云烟念未休,少年趣味在酣游。闲穿小巷数家屋,最爱灯前古玩幽。”
选自《坊巷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