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坊巷名人  >  名人故居  >  黄巷

黄巷

主题词: 三坊七巷;黄巷 分类号: K928.957.1 来源: 《三坊七巷志》 出版时间: 2009年06月 作者: 黄启权
字体:
来源:《三坊七巷志》

发布时间:2009-06-12

  黄巷位于南后街东侧,塔巷之南,居七巷之中。东西走向,东起南大街(八一七北路),西至南后街,与衣锦坊相对。全长306米,宽5-7米。原为杂石路面,1965年改铺 沥青。住宅门牌从1号到77号:巷南侧单号 1-77号;巷北侧双号2-46号。

  黄巷,旧名(唐代及其以前)黄巷,宋时 改新美坊,又称新美里。明万历以后复称黄巷,沿用至今(1966年一度改名红巷,1981 年恢复)。宋淳熙《三山志》载:“新美坊,旧黄巷。永嘉南渡,黄氏居此。乾符六年,黄巢儀 路围福州,观察使韦岫败而遁,遂熱城中,至 崇文馆校书郎黄璞之居,曰:‘此儒者,灭炬弗焚。’惟此一巷以璞免。黄巷名因此益著。崔大夫及第,因改今名。”明弘治《八闽通志》曰:“新美坊,在黄巷口。晋永嘉间黄氏居此,故名黄巷。宋崔大夫及第,改今名。”明王应山《闽都记》称:“新美坊,在黄巷口,晋永嘉 时,黄氏居此。宋崔大夫及第,更名新美。巷之西又有新美坊,今并废。”明万历《福州府志》载:“黄巷,唐黄璞宅昔居此,故名。”清经 学大家陈寿祺诗:“使君坐啸壶楼晚,肯忆山人巷姓黄。”即指此。

  巷内有支巷:喉科弄、照相弄。

  —、喉科弄

  在巷南侧,为南北走向的秃头弄。清咸丰、同治间,有朱天章者精喉科,居此,人呼 此弄为“喉科弄”,其后人朱勉之、陈淑云夫妻世其业。

  二、照相弄

  在巷南侧,也是南北走向的秃头弄。民国初,庄心波就弄口对面清王燮花园旧址创 镜中天照相馆,是为福州历史上最早的照相馆之一,曾轰动一时,弄因此名照相弄。

  黄巷历史上名人甚多。唐校书郎黄璞, 宋崔大夫,明户部尚书林泮,侍郎萨琦,明名士林蕙与清知府林文英祖孙,清榜眼林枝春,巡抚李馥、梁章镇,经学家陈寿祺、陈乔极父子,知府萨龙光,台湾府学教谕葛凤鸣、赴琉册封正使赵新,五子科甲名士郭阶三和郭柏荫、郭柏苍父子兄弟,及其家族后裔郭曾炯、则淒、可诠、可信、可咨、化若,等等。

  黄巷的古建筑、名人故居特多,最有名的要数黄楼、东园、小娜媛馆的建筑群。这里住过黄璞、梁章镇翁婿、陈寿祺父子。施鸿宝《闽杂记》卷之三“黄巷”载:“梁産林中丞章 镇、萨近庵太守龙光、陈恭甫太史寿祺,皆家巷中。中丞尝起楼名黄楼。郭兰石学士尚先为书额;近庵、恭甫皆有诗。”余小霞更有一联曰:“白傅早归,一代福人居福地;苏公再见,千秋黄巷重黄楼。”黄楼至今保护完好。旧18号成为福建省文联干部宿舍,闽剧泰斗郑奕奏,当代作家郭风、何为、陈章武等都 住过。4号郭家大院既有三进院落,又有花厅、假山。巷西端北侧的萨氏、葛氏旧宅,规模宏大,形制古朴;葛凤鸣宅内葛厝井尤闻名。《葭树草堂集》载:“黄巷葛厝井,在黄巷北。葛氏,康熙间洪塘迁居省会,建屋黄巷,于墙外凿井,乡人借汲,遂成故事;偶一闭门,则宅人多病。”南侧69号为毛氏旧宅院。 林家湊《福州坊巷志》(稿)说:“黄巷巨姓,旧有‘毛萨葛,萧戚王'之谚,萨氏亦其著也,其宅与安民巷北通。”这里指的是巷中段南侧的萨觉民宅,萨镇冰幼时曾在此居三载。黄 巷内还有明林蕙的让竹亭、清李馥的居业堂旧址,左宗棠的正谊书局,以及南华戏院、《新潮日报》社、宏文阁书纸店、文苑堂笔店、镜中天照相馆等遗址。黄巷口原设有生活书店、美珍有京果店。

  黄巷的古树名木为“三坊七巷”之冠:6号假山鱼池旁的频婆有130年树龄,围径2.2米,高10米。18号内有三株芒果,都有300年树龄,果实个大味甜。该院二进的白玉兰,围径1.8米,高15米;三进两侧的频婆,围径2.4米,树龄均在百年以上。56号的石榴、白玉兰、仙人掌和葡萄均已80-100 年。

  选自《三坊七巷志》

附件下载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福建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17   备案证号:闽ICP备11002611-1号

福建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17

备案证号:闽ICP备110026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