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坊巷名人  >  名人故居  >  文儒坊

尤氏民居

主题词: 三坊七巷;文儒坊;尤氏民居 分类号: K928.957.1 来源: 《坊巷名居》 出版时间: 2015年06月 作者: 卢美松
字体:
来源:《坊巷名居》

发布时间:2015-06-20

  位于文儒坊东段南侧原1 7号。尤家相传是清初词章家尤侗(西堂)的后裔,清初自江苏长洲(吴兴县)南迁,初居罗源鉴江,再徙福州侯官西乡洪塘,以养蚕缫丝为业。清嘉庆间(179 6 -1820),尤孟彪始,兄弟二人(孟彪居次)因父丧,家计困难,进城到春育亭缫丝铺学艺,后摆丝

  摊谋生。道光初,有所积蓄后,在南街安民巷口开缫丝作坊,并开设“尤恒盛”丝线店,由于质优价廉,买卖公道,故生意兴隆。从此经商起家,从零售到批发,营销范围扩及省内各地。孟彪生五子:贤赞、贤良、贤波、贤建、贤模。咸丰三年( 1853 ),孟彪去世,贤赞主持家业。他一生勤谨守业,在文儒坊购得原四川总督苏廷玉的大院,经过修葺后迁入,自书一联曰:“家声开石里;儒业守梁溪。”此宅俗称“旧尤”。第五子尤贤模,19岁到长兄贤赞的尤恒盛丝线苏广店中学习,既学生产,又学经销,业务日渐精通。其兄卒后,贤模管理批发业务,后逐全面接手店业,继续扩展业务,重振丝线业。他自奉俭约,与职工同劳苦,讲信用,重质量,因而广受客户欢迎,店业大兴。其4个儿子后也弃儒从商。至光绪末年,先后在宫巷口老店附近开“五云楼”丝线苏广百货商店,又在黄巷口开“五都”百货商店。清末民初,四兄弟合伙在上杭街开设“尤信记”商行等等。历三代而成大商业家族,全盛时有宅院13处,资产200多万元。

  尤贤模(1853-1940),字楷庭,童年在农村放牛、砍柴,后经营百货、土产、药材等,成为福州商界巨富。尤氏家族遂在文儒坊闽山巷(廖鸿荃旧第基础上)营建三座宅院,毗连成片。并建新花厅。尤贤模与长子、三子同住,次子尤庆桐在文儒坊尾北侧购得陈懋侯旧宅进行重修,并书联曰:“东冶开新第;西堂溯旧家”。四子尤庆樨在文儒坊拐弯处盖新院。后来,长子尤庆潮之子又在衣锦坊庄鼎元故居建起七间排大院,人称“新尤”。于是,尤恒盛家族房产纵横文儒、衣锦两坊,拥有6座大院,13进、100多间房,有的宅院大厅可摆100桌酒席。宅院互开门户,内可通行,人称“尤半街”。现今尤贤模旧宅,座落于文儒坊17号,坐南朝北,四面封火墙,建筑面积2633平方米。最早的建于清乾隆年间,在道光、光绪及民国时期经历过多次重修。大门原是木构6扇大门,在民国初时改为砖门。入门见三面环廊,廊下天井。共三进,第一进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七柱,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厅两侧厢房的门扇、壁扇、窗门、花格全用楠木,精刻瑞兽、松桃、花草等图案,多达100多种。斗拱、挂落也甚精美。第二进结构与第一进基本相同,两侧厢房,四扇对开式楠木门扇,上刻龙凤、松鹤、灵芝、蝙蝠、香橼、牡丹、寿桃、如意、宝鼎、花瓶等100多种吉祥图案。第三进已经改建,后门通丰井营,两座宅院相邻,由主座出入,有小门相通。主座东侧隔墙外有花厅,在文儒坊75号。厅外有亭台、楼阁、假山。尤贤模在此居住30多年,至 1940 年病故。后花厅改造为具西洋风格的二层小楼。现存大假山一座,占地100多平方米,岩石多被移走。底层有雪洞,深10余米,洞壁以糯米汁拌石灰塑成,曲折盘旋,冬暖夏凉。假山前为鱼池。

  尤氏民居今为福船博物馆,200 6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选自《坊巷名居》

附件下载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福建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17   备案证号:闽ICP备11002611-1号

福建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17

备案证号:闽ICP备110026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