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桥巷位于南后街东侧,居七巷中的最北端。东西走向,东起东街口,原来西至杨桥头南后街口,过双抛桥,可接文藻山;1950年延伸至环城路,1971年再伸至凤凰山与工业路相交。原长约310米,宽4至6米;民 国16年(1927年)北伐军入闽,翌年扩建为 马路,改称杨桥路;1971年建成13至16米沥青路面,1989年再扩建为32米水泥路 面。1994年形成杨桥东路、中路、西路。原住宅门牌已无法查考;现住宅门牌号又尚未编排。
杨桥巷,旧名右通衢。原子城清泰门城楼上建有清泰楼,北宋宣和年间改名春风楼,即以其为巷名。南宋称登俊坊,又作丰盈坊;以其西通杨桥,俗称杨桥巷;民国时期北伐军入闽后,改称杨桥路。1966年一度改 名东方红大街,1981年恢复。宋淳熙《三山志》载:“登俊坊,地名杨桥,旧曰右通衢。宣和间,改名春风楼。”“又丰盈坊,旧杨桥坊。” 明王应山《闽都记》称:“登俊坊巷,旧名右通衢。宋宣和间,更名春风楼。俗呼杨桥巷,西通雅俗桥(即杨桥)故名。”又“丰盈坊,旧杨 桥坊,今废。横冲有花巷,大、小水流坑。”春风楼前有“苏公井”,宋福建提刑苏舜元凿。
原巷末北侧有钟山大中寺,南侧有双抛桥。古代巷内还有李延平祠。清代后期形成商业区,沈绍安脱胎漆器店日益发展,马总铺、万福来等皮箱店达十数家。民国时期,杨桥路西段更成为银行区,中国银行、福建 银行、交通银行,以及多家小银行和钱庄,加上“台湾林”财团的主干林熊祥宅院及其“升隆”钱庄都在这里,杨桥路因称“财神街”。
杨桥巷,历史上走出的名人不少。有:明户部尚书马森,清脱胎漆器创始人沈绍安及其后裔沈正镐、沈元,海军名将叶祖珪,台湾“板桥林”的林尔康、林熊祥,辛亥革命烈士 林觉民,爱国外交家林长民、建筑学家和诗 人林徽因父女,中国近代文坛母亲冰心,以 及文史、金石名家高拜石等。
以往杨桥巷的古建筑也很多。如马森的钟丘园,以及春风楼、雅俗桥、双抛桥、登俊境(祠庙,民友书局设其中),沈绍安故居、郭柏苍故居、叶祖珪故居、郑锡光宅、林熊祥宅等。如今,已经修复的林觉民和谢冰心故居,初展杨桥春色。
巷内99号,曾有两株百年以上的柚树, 其中_株围径1.4米,高16米,冠幅达50平方米。84号(双抛桥)曾有古榕树数株,围径都在2.7米以上,炎夏许多居民在树下乘 凉休闲,春秋佳日也有不少人在此游憩。
福建省银行民国21年(1932年),陈 仪主闽政,整顿金融。一面禁止私营钱庄发行纸币,一面邀请江浙金融界人士来闽筹办福建省银行。民国24年正式开业,设总行在杨桥巷北侧(今交警大队畅安大厦)。由省财 政厅厅长徐椁兼董事长,后为张果为、徐学 禹等;总经理先后有寿昌田、童国昌、陈锡襄、丘汉平、严家卷、许显时。至民国27年4 月内迁永安,杨桥巷旧址留守处仍留下不少 数人员。
选自《三坊七巷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