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坊巷名人  >  名人故居  >  朱紫坊

陈兆锵故居

主题词: 三坊七巷;朱紫坊;陈兆锵 分类号: K928.957.1 来源: 《朱紫名访》 出版时间: 2013年05月 作者: 卢美松
字体:
来源:《朱紫名访》

发布时间:2013-05-22

  陈兆锵,曾任江南造船所所长、福州船政局局长等职,创办全国第一家飞机制造厂及海军飞潜学校,兼任校长。

  陈兆锵故居有两处。一在朱紫坊河沿47号,系陈兆锵的祖屋及童年、少年时居所。建于清初及嘉庆、光绪年间均有重修。该屋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坐南朝北,四面围墙,前后三进。一进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七柱,穿斗式木构架,双坡并顶。前天井两旁有披榭,大厅用插屏隔成前后厅,两侧厢房门窗皆为楠木扇。过后厅有石框大门,进入二进。二进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五柱。前后天井,两旁都有披榭。厅后有一块岩石,形似蛤蟆。西侧有小门通向花厅。花厅也是面阔三间,进深五柱的格局,有前后厅和前后天井。

 

 

  另一处在法海路6号、10号。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曾是清代闽县县学教谕住宅。民国10年(1921)前后,由陈兆锵购置并重建,“文化大革命”前,一度为福州市政协所在地。该宅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坐北朝南,四面围墙,两座相邻,是当年法海路最大的宅院。主座10号临街大门内,为门头房,中为大厅,左右为厢房,供传达、管家居住。门厅西侧开内大门。入石框大门,正面是大天井,三面环廊。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七柱,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马鞍式山墙。大厅的壁枋、斗拱、挂落、前檐等雕刻精美;厅正中用插屏门隔成前后厅。厅额上悬挂清光绪皇帝赏赐给陈兆锵的“诰封盒”。一进天井照壁上悬挂慈禧太后御赐的“福”字匾,约80厘米见方。二进也是面阔三间,进深七柱。有前后天井,前天井里排放着陈兆锵亲自培植的4个特大盆的腊梅和假山盆景,天井两旁是二层楼披榭;后天井有一株陈兆锵亲植的黄皮果。二进大厅也用插屏门隔成前后厅。西侧有小门通往6号花厅,小门楣上挂“翕园”匾额。一进花厅面阔三间,进深二间,一厅两房。东墙前立有一架落地式座钟,对面立有一面2米高的全身镜,中间摆放一张炕床,左右两间为书房。二进为西洋风格的五间排二层木构楼房。厅内沙发均以美国松木制成,装饰品则采用步枪子弹制作,精美别致。在花厅与二层楼房之间辟为花园,种植外国引进的各种花木,并营建假山、鱼池;现均已改建。园中原有一方光绪年间立的“陈将军府”青石碑,今已毁。

  朱紫坊47号祖居,现由陈氏族人居住。法海路故居是陈兆锵亲手置修的产业,民国15年(1926),他退休后长期与五弟同住此院,直至1953年病逝。在这里,他曾拒绝过日伪汉奸的诱降,还掩护过中共地下党员陈光,常与之谈至深夜。民国36年,陈光在永泰被捕,他又极力设法营救,并多次前往监狱探望。1949年“八一七”福州解放后,他主动腾出住房,供中国人民解放军入驻。在1966年“文革”前,该故居曾为福州市政协所在地。

  选自《朱紫名访》

附件下载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福建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17   备案证号:闽ICP备11002611-1号

福建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17

备案证号:闽ICP备110026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