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坊巷名人  >  名人故居  >  朱紫坊

芙蓉武陵别业

主题词: 三坊七巷;朱紫坊;芙蓉武陵别业 分类号: K928.957.1 来源: 《朱紫名访》 出版时间: 2013年05月 作者: 卢美松
字体:
来源:《朱紫名访》

发布时间:2013-05-22

  朱紫坊与安泰河自古相依傍,故其坊内建筑往往引河水为池沼,形成园林建构。其声名最著者乃清代由龚易图设计、改造而成的芙蓉园和武陵园,其所以又称别岛、别业者,可见水域面积之广,花木小筑之盛从。如今园内残存的一泓浊水和几处旧居,依稀可以想见当日繁盛时的风彩。因此,期望能将此处留存的数亩园屋,重加修葺、疏浚,恢复福州古代园林建筑的旧观,打造美丽榕城、宜居城市的一处地标性建筑。这里永远留存的是硕儒名贤所创作的大量诗文,至今仍散发出雅韵书香。

  朱紫坊一水横流,街巷交错,古榕苍髯,本身就是一座具有典型南方特色的园林街区,而掩藏在其间的各式民居建筑鱗次栉比,亭台楼榭错落有致,为其平添了诗样的韵味,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即为芙蓉园。

 

 

  芙蓉园又称芙蓉别岛,毗邻武陵别墅(武陵园),位于朱紫坊花园巷19、21、23号(旧5至7号)。古时规模甚大,范围甚广,东通法海寺前,北达朱紫坊,又有小径通府学里,是福州著名的古典园林。花园巷、花园弄、花园街、芙蓉衕等都因其胜而得名。旧为三山南馆,与三山北馆(北后街环碧轩)遥遥相对,同为骚人雅士经常宴乐会集之所。其主座原系宋朝参知政事陈鞾的芙蓉别馆,因遍植芙蓉故名。明初籍于官,其园遂废。正德间,丁戊山人傅汝舟“尝移居于此”。诗人郑少谷(善夫)为之题门帖云:“巷陋过颜,老去无心朱紫;园名自宋,秋来有意芙蓉。”词甚工切。照此联看,则园内所植应是秋天开花的木芙蓉了。又有诗云:“巷隐桂枝堪偃息,家存土窟省经营。”

 

 

  园内泊台为明长史谢汝韶别馆。汝韶字其盛,长乐人,嘉靖三十七年(1558)举人,官承天府同知。曾作《泊台纪成》诗云:“久遂邱园愿,于今始定居。讵因朱紫贵,卜白云墟。门有看花侣,家余种树书。清风与明月,不厌野人庐。”“为爱幽栖好,何妨陋巷居。虽云在城市,业已近郊墟。剥啄无租吏,穷愁有著书。芳邻朱博士,时或过吾庐。”其子谢肇淛,亦世居于此。肇淛字在杭,自号山水劳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官至广西布政使,藏书甚富,书室曰“小草斋”,著有《小草斋集》、《五杂组》、《文海披沙》等书。作《泊台社集记》,略云:“余家三山朱紫里,凭河之南,河北有别墅厕梁焉,所谓宛转桥也。桥尽为镜澜阁,阁西有楼,圮矣。毁而地之,余壤而无所卸,筑为台,高雉许,从横倍蓰,远障屴峛,近控九仙、薛老二峰,命曰泊台,水浒也。”其《五杂组》又云:“万历乙酉(1609)夏,大水骤至,城中涨溢,余家人集小台避之,台仅寻丈,四周皆巨浸矣。”叶观国《榕城杂咏》之一云:“宛转桥南一水回,昔贤曾此辟蒿莱。我家不隔镜澜路,空对月华忆泊台。”自注曰:“泊台在朱紫坊,明谢方伯肇淛故居,旁有宛转桥、镜澜阁。”东座为晚明内阁首辅叶向高别业。叶向高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第一次辞归,至泰昌元年(1621)应召;又于天启四年(1624)请辞获准返乡,至天启七年病逝,前后约10年住在这里。期间叶向高大手笔经营园宅,选购太湖石,砌筑假山。传说最大者名“波罗牙”,如神仙巨掌,从海路入闽,曾破城门而入。相传明末曹学佺亦尝读书其中。其后数易其主,转手于高家、梁氏、柯氏。曾悬有“小泊台”额,有人疑为谢在杭(肇淛)之“泊台”遗址。

  清光绪间,龚海峰(景瀚)曾孙布政使龚易图宦归,拥巨资,欲在城东、西、南、北各营别墅,乃购此园并重加修葺,辟“芙蓉别岛”(主座),构“武陵园”(邻座)等。1892年,龚易图作《题石头陀并序》云:“芙蓉别岛中,有石屹然,铁形砂质,肤润骨清,宜于禅蜕。”龚又题句云:“俶玉山人到芙蓉别岛,用东坡芙蓉城韵作诗见示,步之,即约游环碧池馆。”令人遥想其当年盛概。龚易图去世后,芙蓉园由其侄龚乾义(惕庵)居住。龚乾义是福州近代有名的诗人,性豪爽风趣,惟不善于治生,一生侘傺,最终不得已将芙蓉园让售。当时他有诗记之,曰:“老屋相于卅载期,忽须斥去自凄其。坚冰会有东风解,稍忍须臾未可知。”诗意绪甚为凄清。后来,龚乾义迁到乌石山双骖园居住。当年,龚易图曾在芙蓉别岛厅堂集社甫诗为联云:“旁人错比扬雄宅;日暮聊为梁父吟。”此联脍炙人口,传诵一时,不意园林后归他人(梁氏)所有,联语竟成谶语。

  历史上,芙蓉园系三座建筑毗连,有分有合。坐北朝南,穿斗式木构架,双坡屋顶,四周围墙,富有福州民居特色。清末,龚易图耗资经营,园林设计工巧,布局优美,亭榭结构殊为别致;其范围虽较初营时缩小,而池塘、花木颇为幽雅,景致以水石胜。尤其假山怪石嶙峋,如堆金叠玉,玲珑可爱。中有太湖石十余挺,长皆丈余,大盈桌面,传为曹学佺石仓园旧物。其石具透、瘦、皱之美,有垒作岩洞者,有架为桥梁者,有砌成楼台者,也有形似飞禽走兽者。此外,还有从他处移来的先朝古迹,如刻有“圭卣”、“石城”、“半亩”等字样的岩石。

  武陵园与芙蓉别岛隔邻,实二而一也。园前额题刻“武陵别墅”。入园后,穿石桥三数转,西有屋为“白云精舍”。栏杆前有池一方,外环假山石,上有“岁寒冰”。池水由桥下转向东流,为小泊台、餐霞仙馆。穿径直入,则见明窗净几,有小阁数椽,为“仙人旧馆”。馆前重峦叠嶂,.山石点缀其中;苍松古柏,幽荫异常。旁有弓亭,可坐以品茗,饶有趣味。两侧隔宅,为“芙蓉别岛”,以多植芙蓉而得名。有阁曰:北窗、岁寒轩、亦陶舫;镌曰:浮邱伯、木羽仙、玉版禅师、洪崖先生、方壶居士、人镜芙蓉、笔头峰、木仙等。东为小花园,亦具池亭之胜。抗日战争前,亭、台、楼、阁仍完好如初。宅内亦有荔枝一树,是晚熟品种,于福州颇为少见。今协和医院外科大楼北侧,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还是种满花草果树的空旷大院,与史上所载“其后有隙地亩许,后人尚莳花为业”,十分吻合。传说芙蓉园南端旷地,正是当年长满芙蓉的地方。而花园路上曾经有过的诸如竹树弄、石榴弄、纸房里等地名,传说都与老芙蓉园内的景点有关。

  清末民国初,别岛归高氏所有。1921年,原宜兴县令梁濬年购得龚氏芙蓉园。梁濬年购置芙蓉园后,略加修葺,以自己境遇与陶渊明相类,故名之曰“陶庐”,自号希陶,并自撰一楹联云:“去而归其乡,送者几人,车几辆,马几匹;劝之仕不应,坐于一室,夏一葛,冬一裘。”友人陈衍极赏之。梁濬年得此名园,庭柯怡颜,极为称意。他日以诗书莳花自娱,也曾与戚友中同庚十数人为“同甲会”,雅集赋诗,饮酒为乐,过着安逸的隐居生活。

  梁氏去世后,园林屡易其主。或曰,抗日战争时期卖给柯家直。据柯氏后人回忆,1940年10月,下杭街春馨颜料店老板柯桂藩,用四千银元从龚寅生手中购得芙蓉园正座;过三四年后,又命儿子柯舜(顺)迪从黄策卢名下购入武陵园东侧大院;又介绍妹妹柯韵笙和妹夫欧阳钦,从梁氏手中购买武陵园北边大院(通朱紫坊),遂使三座园林与柯家连为一体。20世纪50年代初,芙蓉园租给党革命委员会福建省暨福州市委员会和福建省妇女联合会作为办公场所。“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破坏。今园林早已不复当年旧观,萧条破败。园内北后院,大部分为鼓楼区公安分局办公所,改建为楼房;南院改作民居。

  至20世纪50年代,园内尚存假山两座、鱼池两口,其花亭雪洞、楼台水榭、曲桥回廊,皆结构精致。尤以后一座假山布置最为出色:池上一峰直立,镌“芙蓉别岛”四字,笔力遒劲,气势挺拔。假山之上有“文笔临空”、“鹫臂吟风”、“栖霞洞”、“曲而达”、“桂枝”、“玉笋”、“石城”、“丫髻”、“松下”等石刻;另有“达摩面壁”、龟、蛇等假山造型。芙蓉园历经沧桑,如今园内假山奇石多已拆运、安置于西湖公园等处;尚存部分假山、两口鱼池和亭台楼阁等园景遗迹。1992年公布为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后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袭香斋,晚清时,由侯官人林直在芙蓉园旧址上所建别墅。林直,字子隅,咸丰间,以军功奏保道街,分发广东补用知府。著有《壮怀堂诗集》。王廷俊《题袭香斋》诗有序云:“袭香斋者,林子鱼所筑以为别墅也。即陈少师芙蓉园旧址。地虽近市,声隔尘嚣,余于此间,得少佳趣。”

  

  选自《朱紫名访》

 

 

 

 

 

 

 

 

附件下载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福建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17   备案证号:闽ICP备11002611-1号

福建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17

备案证号:闽ICP备110026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