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宣传文化中心户图书建设与管理工作初探

2011-07-07 09:32     字号:

程瑞梅(将乐县图书馆  福建 353300

 

  乡村宣传文化中心户是新时期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近年来将乐县图书馆积极参与宣传文化中心户创建活动,在图书建设与管理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  宣传文化中心户 图书建设 图书管理

 

乡村文化是县域文化的基础,也是最贴近农民群众的基层文化服务点。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2006年以来,将乐县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新载体,实行多部门联合开展创建文化中心户活动。所谓宣传文化中心户,就是以行政村为单位、以家庭为活动地点建立的集图书报刊借阅、电教片播放和电子图书阅览等为一体的综合文化服务点。将乐县在开展这项工作的同时,注重与全省农村正在实施的“农家书屋”工程相结合,采用“两块牌子一个场所”的做法。这样既有效利用了现有的文化资源,又增强了宣传文化中心户的实力,为广大农民开展读书活动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几年来的实践表明,文化中心户的创建,是解决农民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培育新型农民的一个重要窗口,对于提高农民创业能力和提升农村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乡村宣传文化中心户成为新时期广大农民喜爱的“图书之家”。本文结合我县农村实际,就如何加强农村宣传文化中心户图书建设和管理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1 因地制宜,合理配置

将乐县位于福建西北部、闽江支流金溪中下游,与沙县、明溪、泰宁、邵武、顺昌等县相邻。全县总面积2246平方公里,辖6镇7乡135个村和5个社区,人口17.1万。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着力丰富农村、偏远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为落实好以上要求,将乐县制定了创建乡村宣传文化中心户实施方案,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采取财政拨款、政府采购的方式,统一购置一批文化设施、设备,在135个行政村设立宣传文化中心户,由村级文化协管员担任户主,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宣传文化中心户主要以图书阅览为重点,兼播放科技推广电教片。每个宣传文化中心户配备彩电、播放机、书刊柜、报架、电子图书、文化科技宣传品一套,订阅报刊15份,配置图书800-1000册。在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阵地建设的同时,县图书馆主要抓好图书建设和管理工作。

宣传文化中心户能否真正发挥为农民群众服务的作用,关键在于图书报刊是否符合农民生产、生活的需求。因此,在图书配置方面我馆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做好调查研究。我馆成立了调研小组,进村入户向村民发放配书调查问卷,广泛征求意见。调研期间共发放问卷1000余份,收集意见300余条。通过分析,发现各乡镇因所处地理环境不同,农业产业结构不同,农民对图书的需求也有较大的差异。如中南片乡镇大规模种植食用菌,因此食用菌方面的书籍需求量较大。而北片乡镇农民外出经商多,对贸易、商务等方面书籍需求较多。从小区域看,村与村之间由于生产经营的主要作物不同,农民对图书的需求也不一样。通过这次调查研究得出一个答案:配置图书必须因地制宜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才不至于浪费图书资源。二是合理配置图书。给宣传文化中心户配置的图书由县图书馆统一采购,选书从农村实际出发,重点选购烟叶、毛竹、食用菌、优质稻、优质果、蔬菜等6个特色产业的图书资料,进行统一分类、编目,及时把编好的图书配送到各个宣传文化中心户。

2 创新思路,重点扶持

近年来,将乐县委、县政府为了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将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和良好经济效益的菌草产业作为科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稳步推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来抓,制定了《将乐县菌草菌业发展五年规划》,确定了以发展珍稀食用菌为重点、多品种常年生产的工作思路。将乐县菌草种植主要分布在古镛镇、高唐镇、南口乡、光明乡等乡镇,为了配合做好食用菌技术推广工作,我们尽力按照各乡村和生产基地的需求,在配置图书方面给予重点扶持。一是重点配置。对于古镛镇、高唐镇,南口乡、光明乡等7个乡镇,另外增加配置食用菌技术书籍200-300册,电教片5-10部。二是积极配合做好科技兴菌工作。将乐县是全国食用菌生产先进县,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就开始发展食用菌产业,但是消耗木材严重,浪费大量森林资源,良好生态遭受破坏,利用菌草等代用料栽培食用菌是保护生态资源、实现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做好这项工作,我馆通过从外地书店和高校研究机构邮购及网购等方式,购置菌草等代用料栽培食用菌技术丛书和技术推广电教片,配送至各村宣传文化中心户,为农民群众提供借阅和播放服务,受到广大种植户的欢迎。种植户通过学习图书资料及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已成功利用五节芒、象草、巨菌草、芒萁骨、稻草等栽培出灵芝、金针菇、大球盖、竹荪、杏鲍菇、巴西蘑菇等10多种珍稀食用菌。目前全县利用菌草等代用料栽培食用菌规模达3000万袋以上,产值达6100万元,昔日无人问津的菌草在农民眼里都成了“香饽饽”。三是为生产基地专项配置图书。全县已建立反季节食用菌、珍稀食用菌、药用食用菌和常规食用菌等生产基地,针对基地的分布特点,我馆专门设立了一批流动书箱,常年为各生产基地提供食用菌生产、加工系列丛书和电教片。同时还派出业务人员到各生产基地开展咨询活动,及时了解各生产基地对图书资料方面的需求。几年来,将乐县菌草产业步入了快速发展轨道,2009年种植规模达6500万袋,实现产值1.2亿元,被省政府列为全省菌草产业发展试点县。

3 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制度是确保农村宣传文化中心户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3.1 加强管理和辅导

一是选好管理人员。每个宣传文化专业户都配备一名兼职管理人员,主要以农村文化协管员为主,也有村民民主推荐产生,报文化行政部门备案。二是建立制度。实行统一挂牌,建立财产管理、图书管理、借阅管理等制度,保证固定的开放时间,实行免费借阅,努力为村民服务。三是制定辅导制度。宣传文化中心户设置在行政村,许多户主缺乏图书管理方面的知识。为此县图书馆每年举办一期培训班,对户主进行培训指导,以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3.2 建立双赢机制

宣传文化中心户是最基层的文化阵地,图书藏量有限,较难满足广大农民的需求。针对这一问题,县图书馆设立了一批图书流动点,不定期到各乡镇村送书交换。这样不仅实现了文献资源共享,也使图书馆的社会效益得到充分发挥。在开展这项工作的同时,我们从实际出发,把建设宣传文化中心户与实施“农家书屋”工程相结合,把“农家书屋”融入宣传文化中心户中.目前全县共建立“农家书屋”工程点74个,有效地利用了文化资源。

   综上所述,近年来将乐县图书馆在加强农村宣传文化中心户图书建设与管理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取得一定成效,为广大农民创业致富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平台,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图书馆创新服务方式、建设和谐文化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07-10-15.http://

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10/24/content_6938568.htm.

2 张旭.全国文化大视野[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

3 孙辰.加强农家书屋建设和管理新途径[EB/OL].2009-09.“中国文化市场三十年”征文.http://

www.ccm30.cn.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