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阅读与纸本阅读交互使用——浅析当前读者最佳阅读方式之取向

2007-06-18 04:56     字号:

                     江璇娥(中共泉州市委党校图书馆福建362000)

  摘  要  网络兴起后,阅读开始了重新定义。网络与书籍成为一体两面,屏幕界面的电子阅读与纸张界面的
纸本阅读二者交互使用,成为当前读者阅读方式的最佳取向。
  关键词  电子阅读纸本阅读掌上阅读电子纸

1 引言
    人类自从创造了文字,就开始了阅读活动。计算机技术的普遍运用,有线网络的发展与无线网络技术的兴
起;笔记本电脑向大众的延伸,智能手机、Pocket PC等掌上阅读设备的普及,电子纸等一批概念性产品的出
现,改变了读者获取知识的方式,也给图书馆的发展提出了诸多的问题与思考。
2 纸本出版物统计数字显示电子阅读暗潮涌动
    近五年出版物的统计数字表明,几种传统类型出版物在种类增长的同时(增长主要依赖品种、价格、生产
要素的投入驱动),绝对总量却在下滑。统计数字反映出整个纸本出版业出现销售增长缓慢,经营成本上升,
与销售额相当的图书库存和不断攀升的退货率等衰退表现,也揭示了电子阅读的暗潮涌动。
3 电子信息的丰富和快捷铺就电子阅读之轨
3.1 计算机用户的增加与互联网发展的紧密结合,为电子阅读的发展提供保证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5年1月19日公布的第15次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显示:我国上网计算机
台数为4160万,上网用户总数已达9400万〔1〕,是1997年10月第1次调查结果的62万上网用户的152倍;从上个
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网民每年以300%的速度递增,截止2006年上半年统计,中国能够上网的计算机数超过
5500万台,而多家机构已经预测,2006年全年中国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将超过6500万台。与此对应的是,按照
CNNIC定义的网民数量,2006年底预计超过15亿,宽带上网人数达7700万,宽带用户数量超过美国,位居世
界第一。2006年中国网民平均上网时间居世界第一,而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平均18%的速度增长〔2〕 。互联
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使信息挣脱传统物理条件的束缚,大规模快速转移和复制成为可能。互联网所具有
的双向交流、信息共享的优势,可以满足人们生活各个层面的需求,也促使电子阅读迅速发展。
3.2 无线网络技术兴起,与有线网络交相配合,为电子阅读的普及拓展空间
    无线网络技术的兴起和笔记本电脑的普及,智能手机、PDA等掌上阅读设备的加盟,使电子阅读蔚然成风。
无线网络技术利用微波等无线技术进行信息传递(区别于有线网络中的信号用双绞线或光纤传输),其发展与
笔记本电脑等无线应用设备的发展密不可分。目前所有的一线电脑厂商都有全新的搭载无线网卡的笔记本电脑
发布。
    在国际,欧、美、日、韩等国提供无线网络接入服务的图书馆越来越多。在我国,已有部分高校馆率先提
供无线网络服务,并以较快速度发展。如清华大学采用清华同方提供的无线局域网解决方案,师生只需签署免
费租用协议,就可领取一张无线网卡,通过无线网络在图书馆周围的任何位置随时上网。北大以现有千兆宽带
校园网为依托,在校园内建无线网络,向师生提供即插即用的无线网卡出借业务,使全校师生在任何时间任何
地点都能方便高效地使用信息网络。香港大学率先用掌上电脑建立无界限掌上图书馆,用户达70万名,可搜寻
200万册以上书籍,25000余册期刊〔3〕。
在可预见的未来,有线网络仍将是网络世界基础力量,但无线网络技术也是个快速发展的领域,它们交互着发
挥自己的功能,使得电子阅读更具多姿多彩。
3.3 电子图书的大规模出版为电子阅读提供不尽之粮
3.3.1 我国电子书市场发展状况〔4〕
    1995年,“清华同方知网”运作的电子期刊问世,如今其经营的数字化期刊已进入全国80%以上的图书馆。
1998年“超声电子”两年内完成20万册电子图书制作。2000年“书声之家”依托“全息数字化图书”,两年
内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2004年中国电子书新书出版总量达148万种,纸质书新书11万种。2005年中国电子
书出版总量增至20万种,销售量达850万册,跃居全球第一。2006年5月“北大方正”累计提供电子书22万种,
成为全球规模较大的电子书供应商。2006年《一个人在非洲》成为我国第一本纸质书、手机书、电子书同步
出版的图书 〔5〕 。2006年12月我国99%的学术期刊(7486种,1300亿字)实现了网络出版〔6〕。
    今天,全国约100多家出版社同步出版电子书,200家出版社出版2万种正版电子书。电子书、电子杂志、
数据库出版、博客、按需印刷和网上销售等新型出版形态在互联网上开展出版业务,已逐渐成为许多传统出版
社的共识。目前有200多家图书馆提供电子书借阅服务,有10家电子书店提供电子书下载,有3家硬件厂商生产
电子阅读器,有100万册电子书被下载。中国进入全球图书出版国家前4位(英、德、波兰、中),位居世界最
爱读书的人排行榜上前3位(印、泰、中)。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由于版权问题的有效解决、文件格式的相对
统一、政府政策的倾斜扶持、政策法规的陆续颁布,我国数字出版业便完成了从产业概念到产业规模的跨跃。
3.3.2 我国电子书市场发展预测:
    2008年,50%以上的网上书店将出售电子书,80%以上的网民能及时从互联网买到正版电子书,90%以上的
出版社都会出电子书。2010年,50%的出版社将定期出版电子图书,当年出版的书80%有电子版本,手持阅读器
的成本将降低。2015年,电子图书销售额将达到100亿元,出版社电子图书销售额将超过全部销售额的20%,
利润贡献超过50%,电子课本、电子书包将被大多数学校广泛接受。2018年电子书零售点普及。〔7〕
3.3.3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取得六大进展,为电子阅读提供了丰富之粮
    ①数字出版产业链条基本形成。②电子书市场居国际领先地位。③图书馆普遍使用电子书。④网上书店
悄然腾飞。⑤电子阅读开始流行。⑥移动阅读初具规模。
3.4 专业内容供应商的介入,使电子阅读内容更加全面权威
3.4.1 号称全球最大中文数据库的清华同方知网,2005年更是推出最新版本:CNKI知识网络服务平台KNS5.0。
该平台以其八大系统特色功能使电子阅读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①高效:更快的检索引擎(提高检索速度)
和更多的检索方式(提高查全查准率)。②快速:借助于Window.Net平台,运行速度大幅提高到10万条/小时
(CJFD)。③稳定:较大幅度提高系统稳定性,牵引数据库更新经过高强度压力测试,数据库在大容量模式下
经过严格测试和更新引擎的重新编码,测试所用的数据库单库大小为200GB。④方便:安装配置简单化,增加
自动化推送方式的数据自动更新,避免人为的失误。⑤先进:基于NET平台,采用更先进的检索引擎技术和全
面丰富领先的检索方式。⑥人性化:界面风格人性化,提供初级、高级、专家搜索引擎式等;多种界面个性化
设置;用户自己定制界面,定制检索字段、栏目、检索历史保存等等。⑦知识网络:实现对文献的链接,构建
文献的知识网络;实现对概念的链接,构建知识元级知识网络;实现对引文的链接,实现不同数据库之间的引
文链接。⑧页面标注、翻译:全文处理增加页面标注功能,即书签、注释、高亮、删除线、上下划线、直曲线
工具及标注的管理。〔8〕
3.4.2 2005年5月29日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门户开通的同时推出馆藏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该门户将国图构建的
37种中文数据库、77种外文数据库、16000余种中外文电子期刊进行有机结合,实现资源间的无缝互连,“统
一检索,一站服务",极大地提高读者利用国图海量信息资源的效率,并着手建立文献信息中心,意在打通从
教育科研到公众网的通道,解决数字资源的保存问题。
3.4.3 北方图书城联手东北新闻网打造读书频道,该频道以“资讯购书一‘网’打尽”为口号,目标群体定
位为20-40岁成年读者,致力于提供权威、海量、实时、便捷的阅读与消费服务,“地方性”是它的最大特点。
3.5 国际IT业巨头的举措,为电子阅读形式增光添彩
3.5.1 2004年12月,Google和斯坦福等五大图书馆合作,进军图书搜索领域,它要将目前不存在于互联网上的
图书资料进行扫描,制成电子版供全球读者通过Google在网上阅读。其正在进行的Google Print工程目标是将
目前不存在于互联网上的图书资料,包含到Google的搜索页面中,最终实现公益性服务。任何登陆该网站搜索
的用户都可以看到与搜索词条相关的进入公共版权图书的搜索结果。〔9〕如此一来,Google可搜索引擎上的
动态信息远远超过图书馆,有人把这一发展与印刷术的发明相提并论,并认为这一“实现全球信息资源容纳场
所之梦想”的信息革命将改变世界。而对于拥有数千年绵延文化的中国,2005年初,Google获得了中国内地经
营许可,即将进驻上海。〔10〕如果他们将中国纳入数字化图书馆计划中,那对中国的图书馆、出版业、网络
建设、数字化、信息化乃至国人的阅读方式都将开辟一片广阔的新天地。
    今天,通过Google最近推出的新型学术研究搜索引擎Google Scholar就可检索到大量的专业学术信息,使
得电子资料的内容更加专业和权威。
3.5.2 2005年10月25 日微软公司(美国)宣布将于明年初推出MSN图书搜索程序,先从大众图书数字化开始着
手,再推出数量庞大的线下资料,包括图书(微软将与出版商、图书馆紧密合作)。如此一来,市场上形成以
微软、雅虎、Google为阵营的三大提供在线图书内容搜索公司,以获得更多可提供网上搜索的内容资源。〔11〕
3.5.3 2005年11月微软再次宣布计划将大英图书馆的10万种图书转化为电子格式,开设一家实质性的图书馆,
计划投资140万英镑,将2500万书页进行数字化。一旦克服技术上的难点,它将尝试在图书馆网站上推出图书、
期刊、地图、手抄本及MSN图书搜索服务。〔12〕
    微软预测:2005年全球电子出版产值将达10亿美元,而2009年电子出版产品的销售将超越纸本出版,到2020
年纸张出版将只作为电子出版的补充。
4 电子阅读设备的创新和提高使电子阅读功能如虎添翼
    以往人们只能通过电脑来进行电子阅读,不仅很不方便,而且费时费力。今天电子阅读已经不仅仅停留
在电脑的屏幕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方便快捷的阅读手段层出不穷。
4.1 掌上阅读
4.1.1 网络的兴起,计算机技术的普遍运用,使阅读也开始重新定义,网络与书籍成为一体两面,电子界面
的阅读和纸张界面的阅读成为相辅相成的途径和工具,人们正由“读书时代”进入“阅读时代”。
    随时、随地、随意、随恣的阅读条件,已经成为越来越多读者的要求,这是传统的纸本阅读所难以达到
的。而各种掌上阅读设备的普及,却使得电子阅读的优势表现无余:智能手机、Pocket PC等掌上阅读设备的
重量不过 150克左右,却有着2英寸以上的显示屏幕(一屏可以显示250个以上的汉字),5亿字以上的超大储
存容量,GPRS、WARP等方便快捷的上网方式,低至1000元左右平易近人的价铬,并与个人数字助理紧密结合。
掌上阅读设备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欢迎。
4.1.2 以下情景并不是什么幻想,而是现在很多年轻人的现实生活:早晨上班时在地铁上打开智能手机,日
程表安排、重要事项提醒等一览无余;然后一边听着智能手机的Mp3,一边用智能手机的GPRS上网到新浪等的
WAP网站看看新闻,连买报纸的钱也省下了,每个月15元的手机包月上网让你用得极为舒心,顺便再用 MSN
Messenger 和同事们交流一下今天的工作,把日程和会议安排通过E-mail发送给同事。中午休息时,打开智能
手机找几本电子小说轻松一下,顺便还能玩玩游戏,用智能手机拍几张有趣的照片发给朋友,再从网上更新几
本技术类的电子书,为自己充充电。晚上下班的时候,把一堆Word、PowerPoint文档往智能手机上一拷,回家
路上在智能手机的手写屏幕上继续完成项目文档。睡觉前钻进被窝,用智能手机上网看看今天的新闻,再看一
会自己最钟爱的小说,有兴趣时还看一会儿电影,愉快地结束了一天。
    如今价格低廉的掌上阅读设备使得随处阅读成为可能,也正如前文所说,越来越排挤着纸本阅读的空间。

来越多的资源以电子化的形式出现,也使得读者越来越倾向于选择电子阅读。
4.1.3 美国 E-Ink公司的电子油墨手持阅读器不仅省电,而且屏幕不会一直刷新,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疲劳。
一旦它的便携性提高和价格下降,图书就真的永不下架了。
4.1.4 专家预测:至2010年手持电子阅读器销售量将达100万台,屏幕大且容量大的手持电子阅读器的普及将
会使电子阅读更具魅力。
4.2 电子纸
4.2.1 屏幕太小,没有纸张阅读感,是掌上阅读的一大缺陷,但是电子纸的出现使缺憾不再。电子纸最早出现
于1980年前后,美国E-Ink公司的电子超薄显示器技术代表着目前业内的最高水准。电子纸表面看起来与普通
纸张十分相似,可以像报纸一样折叠卷起,但实际上却有天壤之别,它上面涂有一种由无数微小的透明颗粒组
成的电子墨水。〔13〕
4.2.2 在近十年来全球用纸量激增背后的因素是信息量的爆炸,而传统纸张需求量激增对森林的威胁使环保人
士感到愤怒。此一背景对于电子纸技术的应用十分有利,因为其有助于节约用纸量。2005年电子纸张潜在市场
规模具有100亿美元商机,不过因为相关技术不成熟,有待改善空间仍大,加上厂商生产成本下降速度以及产
能是否能够配合等多方面问题,2005年实际市场规模约在10亿美元左右。按照目前业界比较一致的观点来说,
接下来两三年仍然属于电子纸的技术成熟阶段:更轻更薄,由单色到多色,由静态到动态,由昂贵到廉价。其
正式的市场起飞和全面普及可能要等到2008年左右。人们一大早起来,边吃早餐边把今天的晨报内容从网上下
载下来,存入电子纸中,上了地铁,几乎人手一份电子报,相信这一场景不久将会实现。
5 电子阅读与纸本阅读的交互使用成为当前读者最佳阅读取向
5.1 电子阅读之长
5.1.1 内容丰富。电子化的资料来源,使得电子阅读的内容获得方便快捷,容量巨大,丰富多彩;网络的嵌入
应用,使得电子阅读的内容能够实时更新,容量几乎无穷无尽。
5.1.2 使用方便。一切资讯都在指尖瞬间获得,无需在书本之间劳作。比起传统笨重的纸质书籍,电子阅读设
备携带、使用方便,通用性好,功能丰富,随时随地都能将资料互相复制,没有复本数量不足的限制,解决绝
版书无法再版问题。
5.1.3 成本低廉。一次性投入阅读设备成本,即可长期享受低成本的资料来源,可节约大量的纸张、印刷制
作、运输派发等成本。
5.1.4 形式多样。阅读过程的互动性,阅读环境的开放性,阅读活动的主体性,阅读方式的多维性,使得电
子阅读成为人类阅读史上的又一次伟大变革。
5.1.5 电子化新特性。“超链接”是电子资料出现的新特性,可随处跳转的超链接让资料的分类井井有条,搜
索方便快捷。超链接式的阅读让人们得以跳跃性地思考和蜻蜓点水式地阅读,这区别于纸本阅读的直线思考模
式,促使读者的主动性随之加强。在百科全书等等领域,关键字的超链接跳转使得阅读无比方便。
5.2 电子阅读之短和纸本阅读之长
5.2.1 内容丰富但全面性欠缺。盗版的威胁使得出版社不愿全面转向电子出版,大量图书、报刊,教材等依然
以纸质书籍的形式存在,电子信息资源内容虽多但仍然不够全面,这是目前制约电子阅读的最大瓶颈。
5.2.2 作品质量的不确定性。电子文献以作品直接诉诸读者,缺乏编审,错误信息和作伪数据直接影响文本质
量,在高度互动的同时也制约着正确知识的有效传播。
5.2.3 阅读内容的芜杂性。网络信息丰富散乱,无用信息、垃圾信息泛滥。想要在海量信息中找到适合特定
阅读对象的信息,是对电子阅读者的一大挑战。
5.2.4 各种便携设备的一次性成本投入高,需要进行充电等维护,设备的耗电量无法得到完美解决,10小时
左右的使用时间让人颇觉不便。而纸质书籍一次性成本低廉,更适用于低成本的应用和较长期的保存。
5.2.5 缺乏统一的资讯交换格式。导致许多电子书的制作或交换时出现无法使用的现象,大陆、香港、台湾
不同的汉字内码也使得阅读与转换颇为不便。
5.2.6 在图书的阅读、浏览、检索、精读4种方式中,电子阅读难以全面兼顾,而纸本阅读具有方便注记、快
速浏览、弹性编排空间的优势,让读者能更深入了解文字内容,萃取结构的意义,与其他文献穿插阅读或书
写。
5.2.7 电子阅读的复杂性、跳跃性易使读者迷失初衷,不利于大脑就专业问题深入思考,从而致使阅读流于肤
浅。这种浅阅读的特性与纸本阅读的深层次学习和思考的功能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5.2.8 不同于人们传统的阅读习惯,屏幕阅读与纸本阅读存在着一定的区别,长期面对电子屏幕阅读使得很多
人感到不习惯,更多的人抱怨没有手捧书册阅读的愉快感。
5.2.9 计算机电子屏幕难以解决的放射性作用,对人体的危害(包括血液、大脑)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5.2.10 我国在进行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不同时期建立的、采用不同技术标准、不同系统架构的信息应用系
统,相互间存在信息壁垒,绝大多数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通互联。
5.3 选择电子阅读与纸本阅读交互使用的阅读方式之意义
    在阅读的世界里,使用传统的纸本阅读如步行,使用现代的电子阅读如驾车。有了汽车,没有理由不使
用这种方便的工具,但有了汽车之后,也不表示每个人都不再需要走路。
    一方面,电子阅读在冲击数千年传统纸本阅读的同时,传统的纸本阅读也顽强地利用自己的长处与时尚
的电子阅读争夺着发展空间;另一方面,电子阅读难以完全取代纸本阅读之说也被更多的人所接受。相信随
着网络和电子技术的进步,电子阅读将成为阅读的主流方式。
    现代阅读方式正从“纸本阅读”向“电子阅读”迈进,二者的良好互动与相互渗透既有利于阅读方式的
完善,也有利于帮助读者更便捷地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源。
    阅读又如旅行,到千里之外用步行是浪费时间,车到目的地不下车寻幽探微也是糟蹋光阴。网络的开放
性、随意性使它的受众面大大增加,从纷繁无序的海量信息中敏捷地获取有用的信息,已成为信息时代读者
生存的一种基本能力。因此,在阅读方式的选择上,只有互取所长补其不足,交互使用,才是最佳取向。
    让纸本阅读配合电子阅读维持住一块完整的空间,从容出入“一体两面”的网络与书本的世界,快速精
确地选择到所需目标,掌握通读要领,通读与精读相结合,仍然是当代读者所需要的。
    面对浩瀚无比、更新速度惊人的网络内容,读者必须梳理出一套对知识的整理系统和方法,否则面对泥
沙俱下的网络内容,读者会承受比纸本阅读更大的挫折与无所适从。
    与网络世界共存并发展着的每个读者,面对网络创造的崭新阅读环境,选择正确的阅读方式刻不容缓。
6 结语
    书籍是一种传统形态的网络,网络是一种全新型态的书。在阅读的森林里,每个读者都在摸索前行,而
取“电子阅读与纸本阅读交互使用这一最佳阅读方式”的读者,等于在这个信息时代拥有最可珍贵的贴身财
富。
    愿每个读者都能拥有这种贴身财富。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1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DB/OL].http://www.cnnic.cn/uploadfiles/
doc/2007/1/22/212245.doc.
2 财经时报.网民数超过美国有何意义[EB/OL].网易.2006-12-30.http://column.chinabyte.com/204/3027704
  -shtmil.
3 寿建琪.浅谈无线网络技术与无线图书馆[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5(3):64~66.
4,9,10,11,12[N].中国图书商报,2005-11-10;…30.
5,6,7[N].中国图书商报,2006-12-01;…15.
8 清华同方知网.CNKI简报应用专刊.2006,2(8):18-19.
13 李健.电子纸: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惯[N].电子产品世界,2006-07
14 罗会实.电子报纸,边看边更新内容[EB/OL].http://nwes.sina.com.cn/w/2003-10-06/2058870056s.
 shtml.2007.3.
    江璇娥  女,中共泉州市委党校图书馆副馆长,馆员。
    (收稿日期:2006-12-30。龚永年编发。)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