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图书馆教育的探讨

2009-02-17 03:15     字号:

 文(山东大学图书馆济南250100

摘  图书馆教育是一种“自主学习+阅读辅导”的自学教育方式,具有无可替代的功能优势。图书馆教育被忽视不用,导致了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和独立学习能力弱化。应当通过高教改革,逐步实现图书馆教育正规化、教学内容系统化和教学过程阶段化。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图书馆教育 素质教育 信息素质

  

  2002年宁波大学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大学新生不知道如何学习;在教师不布置作业的情况下,50.9%的新生就觉得无事可做。”〔1〕它暴露出不少大学生高学历、低学力,自主学习意识和独立学习能力弱化,一旦离开教师这根“拐棍”,就不知道“何时应当学什么”。甚至读了十几年书却“识字不识书”,对各种类型文献的文本结构特征及其解读规律缺乏必要的理论认识,学习效果欠佳。

  大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淡薄,独立学习能力弱化,是基础教育阶段“应试教育”的必然产物,亟需高等教育予以矫正。

1 高校现行教学模式的弊端

然而,现行高校教学模式依然存在诸多弊端,应有的“矫正”功能缺失。

1.1 培养目标标准化与教学管理专制化

  教育的本质是人类(受教育者)自我选择的积极活动,而不是一切都事先规定好了的确定性的外在规定〔2〕。对于学习要素选择和学习过程建构,学生有没有充分的选择空间和自主权利,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和效果。

  高等教育实行标准化的培养目标和“控制主义”的管理体制,片面强调统一性和标准化,忽视人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对于发展方向、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等,学校都有明确而严格的强制规定,学生少有自主选择权和自由发展空间。这样,在扩大学生知识拥有量的同时,也往往限制了他们的独立自主精神和独立学习能力,阻碍其批判意识、探索精神和创造激情,造成了学生主体人格、自主能力和创造个性弱化。

1.2 “课堂唯一论”与满课时、满堂灌人,毫无例外地都是“双重地存在着”〔3〕,既具有被动“受教育者”的可塑性,又具有主动“学习者”的自塑性。教育的本质主要不是“受教育者”被改造,而是“学习者”自我创造。教育之于学生的意义,既在于通过教师讲授获得结论性知识,更在于通过实践体验训练提高独立学习能力,以及发现、提出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正如梁漱溟先生所说:“任何人的学问成就,都出于自学。”〔4

  现行高等教育的教学方式注重“单向灌输”权威性结论知识,以“课堂唯一论”的满课时和满堂灌,排斥学生独立思考和认知过程心理体验;自学活动被视为“课外活动”排斥于正式教学过程之外,背离了“学”与“思”相统一的教育真谛。它对于学生“学会”(知识转移记忆)效果迅速而明显,但是却不利于独立思考和知识内化,限制了探求精神、创造个性和“会学”能力的养成。

  正是基于传统“课堂唯一论”教学模式这一弊端,人们不得不将目光转向图书馆。

2 图书馆教育功能无可替代

  以图书馆为依托的自学是一种“指导性自学教育”。它通过“自主学习+阅读辅导”,实现认知结果获得与认知过程心理体验、学会知识与学会学习的有机统一。

2.1 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利

  不论是求学方向、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选择,还是学习过程的设计建构,学生都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利,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资质能力等个性条件自主判断选择。通过这种自学教育方式,学生不仅能获得充分的知识满足,而且能获得独立自主学习活动的充分机会;通过实践锻炼,主体意识、主动精神、创造个性、自我设计能力、独立学习能力等都能得到充分发挥和提高。

2.2 充分的探究学习机会

  图书馆是一种自学教育和养成教育,是学习者与著作者思想观点的双向交流活动,既可以充分吸收前人的认知成果和智慧结晶,又可以对前人未知未言的不完善之处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通过这种“独立进餐的品尝式学习”,既能获得认知结果的充分满足,又能使客观知识充分内化吸收,还能获得认知过程的心理体验和学习能力的实践训练;既有利于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又有利于培养标新立异的探求精神和创新能力。

  正是基于上述教学方式优势,早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蔡元培主教、顾颉刚等执教的北大乃至全国高校,就大力提倡学生“泡图书馆”。

3 发达国家的图书馆教育

  “二战”以后,发达国家的图书馆教育事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例如,早在1946年,日本就颁布法律,将图书馆利用规定为学生必须享受的权利,并将图书馆教育(1961年更名为“图书馆的利用指导”,1994年又改为“图书馆利用教育”)连续性、阶段化地贯穿于从小学到大学毕业的各个学习阶段〔5〕。再如,加拿大等国从中小学开始,就有相当大比例的课外作业是引导督促学生利用图书馆查阅文献资料、寻找问题答案〔6〕,澳大利亚称之为“项目作业”。大学的图书馆教育更是受到高度重视。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大学生的图书馆教育就列入教学课程,实现了正规化。例如匹兹堡大学9000名学生每学年都要开设1000多次图书馆培训课,这样的水平在全美高校中也仅排第5位〔7〕。

  正是这种系统化、阶段化和正规化的图书馆教育,造就了发达国家学生乃至整个民族优秀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自主学习意识和质疑探索能力。

4 我国图书馆教育的现状

  相比而言,我国的图书馆教育实在太落后了,与社会信息化大趋势不相适应。

4.1 似是而非的中小学信息素质教育

  在“应试教育”及其功利主义阴影和认知教学模式下,中小学生只能作为“知识容器”,被动接受结论性知识单向灌输,少有到图书馆知识宝库自由探索的机会。大多数农村学生除了“啃”课本和学校规定的参考书,十几年中从未进过图书馆大门,利用图书馆的知识和技能“一穷二白”,更谈不上“知识主人”和主自学习活动的实践体验了。

  近年来,中小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开始受到重视。然而,由于教育者自身对信息素质及其与图书馆教育的关系缺乏基本认识,造成了不少误解和误导,把信息素质等同于计算机操作技能和“上网漫游”。不少学生不仅未能开阔求知视野、养成独立学习意识,反倒被引入了“网络陷阱”,在承受升学“高压”和课程“重负”之外,又遭受到色情、暴力、玩乐等“网络垃圾”的侵害,沦为心浮气躁、精神人格虚拟化的“飘的一代”。

中小学图书馆教育十多年的“欠账”,全部转嫁到了大学阶段。

4.2 残缺不全的大学信息素质教育

  “信息素质”培养应包括3个方面:①足够的信息知识;②“利用信息资源和信息工具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美国IIA主席PaulZurkowski);③信息意识、信息觉悟、信息道德等“信息主观品质”〔8〕。

  1985年国家教委颁发《关于改进和开展文献课教学的几点意见》通知之后,“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方法”终于列入了大学生必修课。然而,“文检课”主要是教授文献检索方法和训练信息技能,无法涵盖信息素质教育的全部内容,可谓独木难支。因为,文献检索方法和信息技能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信息意识、信息觉悟和信息道德等“非智力素质”提供主观动机保障,它们就很难得到正确而充分的利用。

  目前,我国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还很不完善,不仅谈不上系统化、正规化,而且大都陷入了“唯技术论”的误区,难免导致学生信息素质缺陷:主观性信息意识和信息觉悟相对弱化,与实践性方法知识和应用技能不相匹配,限制了信息技能的养成和现实发展,甚至影响了“文检课”的学习热情和教育效果。

5 高校图书馆教育正规化

  不论是大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和独立学习能力弱化的现状,还是社会信息化发展的现实需求,都在强烈呼唤大学生图书馆教育正规化。

5.1 教育目标明确化

  教育目标要明确稳定,一以贯之,要帮助指导学生培养“3种意识和能力”:①主动学习意识和独立学习能力;②现代信息意识和信息处理能力;③共生共进意识和自控自律能力。

5.2 教学内容系统化及教学过程阶段化

  要实现教学内容系统化和教学过程阶段化,应围绕图书馆教育和总体目标,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设4门相关课程。

5.2.1一年级开设《图书馆利用基础》课程。本阶段的教学目的应是:引导学生转变中学阶段单纯的传习性学习观念和习惯,自觉培养信息觉悟和自主学习意识,以教科书和课堂教学内容为基础,开阔求知视野,广采博收;学会通过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充实完善个性化、增值性主观知识结构体系;树立充分利用图书馆满足精神需求的“大学习”观念以及资源共享、协同共进的观念。

  教学内容则应包括:图书馆对“成人”和“成才”的价值;从优秀中学生到合格大学生的角色转换;馆藏资源结构和分布规律;文献的类型、功能及其开发利用;目录工具的使用方法;规章制度与“学会做人”和“学会做事”的关系等。

5.2.2二年级开设《知识学》、《文本结构学》和《阅读学》(或《学习学》)课程。文本阅读是最基本的学习方式。本阶段的教学目的是:帮助指导学生正确认识把握3种阅读对象(学术与技术类、文学艺术作品类、工具书)的文本结构特征,认识把握3种阅读活动(理解性阅读、欣赏性阅读、工具书查检)的基本规律,学会“根据不同的学习目的,选择不同的阅读对象,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以优化自学阅读(“狭义学习”)的效果。为此,教学内容应当包括:讲授《知识学》、《本文结构学》和《阅读学》(或《学习学》)的基础性综合知识;训练文本解读和知识内化的基本技能。

5.233 三年级开设《文献信息检索和利用方法》课程。学习活动的首要前提是及时准确地获得学习对象。现行“文检课”存在两大缺憾:一是教学内容未能与社会信息技术保持同步发展;二是教学方式注重程序性方法知识的传授,忽略实践性技能的训练。应当不断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一是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将重心从“手检”转移到“机检”上来,充实各种数据库的查检方法(工具书使用则转移到二年级);二是充分发挥图书馆“教学基地”的作用,课堂教学与图书馆实习优势互补,为学生提供更充分的实践机会和实习指导,促进由方法知识到实践技能的转化。

5.2.4四年级开设《知识分类学基础》课程。当前,“几乎各行各业的知识每隔两三年就会倍增,新陈代谢周期日短。每个人都必须通过终身学习,不断吸收新知识、新技能,否则就会被社会所淘汰。”〔9〕作为学校教育的终点和终身化学习的起点,大学生毕业前应做好自主发展意识和自我设计能力的准备,以适应社会发展和职业变迁的需求。本阶段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知识分类学基础》教学,帮助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所学专业知识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与相邻学科的“血缘”或“姻亲”关系及其发展方向和趋势,学会正确把握“何时何处应当学什么”,以便更有效地“凭借已知,探求未知,创建新知”,为今后的发展方向和道路选择以及知识创新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5.3 教学方式实践化

  对于大多数非图书馆专业的学生而言,图书馆教育不同于“图书馆学教育”,教学重点不是相关学科的系统化专业理论,而是相关的基础知识、应用方法和实践能力。在讲授基本理论时,应“重在思想观点,不计论证过程”;在教与学的关系上,要坚持“自学为主,实践第一”的原则,实践体验重于理论认识,能力训练重于知识记忆。所有课程的教学都应当“以讲授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起点,以传授实用方法为重点,以培养现代学习观念和信息觉悟、训练提高实践技能为目的”。

5.4教学方法多样化

  充分发挥图书馆知识资源、传输设备、专业队伍和教学方式等优势,开展多渠道、多媒体、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①举办学习方法讲座和图书馆利用培训;②组织读书会,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交流学习经验和读书心得;③开展网上教学,自制或引进相关课件并上网运行,开展网上辅导答疑等。教学方式要避免照搬课堂教学的“单向灌输”模式,坚持“集中讲解,分散自学,个别辅导,双向交流”的原则。同时还要深入探索“自学+辅导”教学活动规律,寻求自学与他教的最佳契合点,在“无组织非指导性自学”的基础上,求索“有组织的指导性自学”之路。

5.5 教学评价科学化

  图书馆教育之所以尚未被广泛认同,内在原因之一是缺乏自学教育质量评价的科学方法,应当加强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首先,要建立科学的自学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学生优化自学效果提供自我评价指导。其次,评价方法要坚持“自比自评为主,互比他评为辅,重在自我超越”的原则。其三,以学习成果展示和交流为评价方式,以评选优秀读者、设立重点服务对象并扩大服务范围为奖励机制。

5.6 教学管理制度化 

  任何个人和法人都既是被自己所定义的,又是被社会所定义的;其存在发展也是自我与环境的综合统一〔10〕,“内因”与“外因”缺一不可。要实现大学生图书馆教育正规化,除了图书馆自身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以外,更需要学校乃至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制度供给和保障。唯有制度化,方能为图书馆教育开辟更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

  “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11]。随着高教改革不断深化和国际化进程日益加速,大学生图书馆教育也一定会像“文检课”那样,由讲座到选修课再到必修课,逐步实现教学活动正规化、教学内容系统化和教学过程阶段化。

参考文献

1 大学新生退学现象引人关注[N.生活时报,2002-11-16.

2,8 马海群.论信息素质教育[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72:84-87.

3,9 你学会“如何学习”了吗[N.北京晚报,2000-02-14.

4 梁漱溟.我的自学理解[N.教育文摘周报,2003-10-15.

5 夏佩福.日本的图书馆利用教育的动向[J.图书馆论坛,1998(3):67-68;5.

6 王永安.真正的良师益友——加拿大人与图书馆[J.晋图学刊,20011:78-80.

7 孙洁.美国大学图书馆读者培训工作[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1(1):39-40.

10 魏金生."探索"人生奥秘——萨特与存在主义[M.北京出版社,1989:91.

11 [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序言[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1.

  王 文 山东大学图书馆馆员。

 (收稿日期:2008-04-09。龚永年编发。)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