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助力城市文化建设探析——以福建省公共图书馆为例

2016-12-16 04:00     字号:

雷兰芳(福建省图书馆  福州  350001)

 

   公共图书馆已成为城市的文化中心和象征。文章以福建省公共图书馆为例,从公共图书馆收藏文献资源、构建公共“第三空间”、创新发展管理服务、构建全覆盖的图书馆服务体系等方面,探析公共图书馆助力城市文化建设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城市文化  福建省图书馆

 

1 城市文化——城市的灵魂

每座城市都是一部具体的、真实的人类文化发展的记录薄,由一个城市积淀的价值观念、精神面貌、道德规范、管理体制和风俗民情等因素构成的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底蕴和内涵。城市文化是可以触摸的它或许是一个群落、一组建筑、一片街区,亦或是一座城市个性因素的聚合,是历史与现代、色彩与形状的展现,归根结底,文化是城市的灵魂。[1]一座城市鲜明的文化特色与强烈的地方色彩,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标识,只有具有独特文化气质和地方特色的城市,才能在众多城市之中占有属于自己的地位。一个城市如果没有文化,就好像人没有灵魂一样,而有文化的城市,则一定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2 公共图书馆——城市文化的地标和引领者

没有文化的城市就没有灵魂,而图书馆蕴含了一个城市的形象、品位、内容、文化等因素,代表了城市的文化形象,反映着城市的文明,在城市文化建设中担负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让图书馆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让它成为城市的文化中心和象征。” 国际图联主席艾伦•泰塞女士这样诠释她心目中的“图书馆之城”。[2]世界上很多著名的国际都市,都把公共图书馆作为该城市的标志性建筑。

在馆舍建设方面,近几年,我国各地加大图书馆新馆建设力度,仅2013年至2014年,全国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从1158万平方米增长到1232万平方米,增长率6.31%。“十二五”期间,福建地区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公共图书馆22个,在建19个,已立项待建的5个。新建和在建项目占全省公共图书馆的42.2%。这些设施先进、功能完善、新颖美观的公共图书馆新馆,为城市文化打造了新的空间,无疑成为了所在城市新的文化标志。

在馆舍功能方面,除了具备传统信息服务功能外,越来越多的图书馆肩负起公民休闲、文化娱乐的功能,在营造城市浓郁的文化氛围、培养高素质的市民群体、提升城市文化品质、创造城市独特的文化魅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和重要意义。如广州图书馆新馆设计以“美丽书籍”为理念,以优雅的“之”造型成功成为广州的文化新地标、城市新景观;首都图书馆新馆设有音乐影视鉴赏厅、多功能剧场、报告厅、艺术展厅等专业厅室,向社会大众提供观影、演出、研讨、座谈、展览、沙龙等文化休闲活动……公共图书馆越来越成为城市的文化象征和文明标志,它当之无愧是城市文化的引领者。

3 公共图书馆助力城市文化建设

公共图书馆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自身的文献信息服务和多种多样的读者活动,传承城市文化,营造阅读氛围,传播知识信息,提高市民素质,满足市民的文化需求,通过管理、服务的不断创新,推动城市文化建设的发展。

3.1 以馆藏资源的收藏积淀城市的文化传承

任何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积淀,历史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本源和血脉。绵延城市记忆,传承历史文脉,让这些源远流长并富有特色的历史文化保存下去,对保护城市文明特征,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展示城市文化魅力,发掘城市精神的历史人文根基,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公共图书馆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正是它的一项重要社会职能。图书馆致力于保存和记载历代文明的同时,也保存和展示了一个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是城市文明的收藏者。

城市文化包含着极具区域特色的丰富文化形态,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加强地方文献征集和研究工作力度、建设地方文献多媒体数据库等方式传承和记忆城市文化。如福建省图书馆专门设立地方文献研究室,根据福建毗邻台湾且华侨众多的特点,重点征集整理闽台和东南亚有关的族谱、契约文书、侨批以及福建地方文史资料、台湾资料。重点规划建设的《福建文化记忆》多媒体数据库群,目前已汇集福建地方志、姓氏谱牒、契约文书、文史资料以及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信俗、寿山石文化等多媒体资料的特藏与专藏的地方特色馆藏。目前福建全省90家公共图书馆中,超过40家图书馆已建地方特色数据库。公共图书馆有效地发挥了为地域文化研究和文化资源服务的独特优势,精心打造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资源体系和服务品牌。其重点收藏的许多以福建地方文化为特色的文献资源,保存积淀了深厚的城市历史文化,记录了城市发展的沧桑变迁,在城市文化的传承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2 以公共“第三空间”的构建打造城市文化场所价值

美国社会学家欧登伯格在他撰写的《绝好的地方》一书中提出“第三空间”的概念,称居住空间为“第一空间”,职场为“第二空间”,不受功利关系限制的像城市中心的闹市区、酒吧、咖啡店、图书馆、城市公园等则为“第三空间”。[3]公共图书馆是指以为社会大众提供阅读服务为主要目的的知识服务机构,根据读者需求,构建公共“第三空间”,促进社会大众的沟通和交流,加深人们相互间的理解与信任,帮助人们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疑惑,这不仅是公共图书馆社会服务职能的体现,更是其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更体现出城市文化广场的价值。

一方面,各级公共图书馆可致力于为读者营造一个温馨典雅、充满人性化的环境,着重突出对读者的体贴和关怀,构建休闲宜人的“第三空间”。如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建筑形体与色彩和谐统一,充满童真、童趣,为少儿读者营造了舒适温馨的少儿阅读环境。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尝试在做好常规服务的基础上,根据读者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知识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活动、社会教育活动,不但能看书、借书,还能为人们提供免费文化休闲服务、举办朗读会、现场音乐会等。表1:2010-2014年福建省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基本情况

 

 

总流通人次(万人次)

书刊文献外借册次(万册次)

为读者举办各种活动次数(次)

2010年

1193

683

1579

2011年

1314.62

1205.36

2186

2012年

1526

1519

2750

2013年

1,809.15

1,805.18

3577

2014年

2052

2118

3855

从上表可看出,公共图书馆在“总流通人次”“书刊文献外借册次”以及“为读者举办各种活动次数”等服务项目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这些活动也吸引了更多读者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图书馆正在成为读者进行思想交流和文化共享的场所,成为城市的文化空间、交流空间、知识空间。同时,越来越多的读者走进图书馆,也展示了图书馆作为人们接受社会教育、获取知识信息、愉悦心情的城市文化场所的巨大价值和魅力。

3.3 以全方位服务提升城市文化的影响力

为读者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服务,是实现图书馆社会价值的重要体现,也是图书馆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图书馆密切关注不同的城市群体,充分满足各层次读者的阅读需要,全方位地为市民带来周到的知识信息服务,是城市公共图书馆需要重点思考和探索的问题。近年来,全省各级公共图书馆始终坚持“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办馆理念,以“服务方式的多样性,服务手段的便捷性,服务内容的新颖性,服务受众的广泛性”为目标,在为全省各行业提供文化知识服务方面做了许多工作。

在服务内容方面,以丰富的藏书资源为依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在全省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举办公益讲座以及各类展览,深化信息咨询服务政府决策,面向弱势群体实施人性化关怀服务……目前,福建省图书馆已形成“走进两会”“闽图大学堂”等服务品牌,厦门市图书馆“图书馆服务宣讲团”“读书沙龙”、泉州市图书馆 “温陵讲坛”、上杭县图书馆“客家讲坛”、晋江市图书馆“悦读节”、晋安区图书馆“快乐共享”亲子活动品牌以及4.23世界读书日、图书馆服务宣传周等服务品牌也正在各馆逐渐形成。

服务方式方面,在保持纸质文献服务稳定发展的同时,数字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网络终端的阅读呈现出快速上升的势头。仅2015年,福建省图书馆的在线读者已达到2000多万人次,超过全省公共图书馆借阅传统纸质文献的读者人次,同时,还有各种类型的分馆、图书流通点、乡镇综合文化站图书室、农家书屋等以及与其相配套的各类流动服务、网上借还、自助借还、预约借还、区域性通借通还等延伸服务方式。服务项目包括服务信息发布、网上图书预约续借、网上书目查询、虚拟参考咨询、电子文献阅读、数据库查询、网络学习在线等,这些都使社会公众更加便捷地得到图书文献服务。

在服务手段方面,科技引领,开拓创新,跟随信息时代的技术发展,在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文化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项目带动下,福建省图书馆率先构建了云协作平台,各级图书馆打造了“移动图书馆”服务系统,实现了RFID自助借还。

这些全方位的服务是公共图书馆对大众均等化服务的实践,也使公共图书馆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得到具体的发挥,有效地提升了城市文化的影响力。

3.4 以平等、免费、无区别的服务践行城市文化的包容性

美国学者帕克说:“大城市从来就是各种族、各文化相互融合、作用的熔炉。”它海纳百川,包罗万象,对不同文化传统、地缘、血缘以及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人群,能够广泛地延揽和容纳,对各种新产品、新事物、新技术能够迅速地接受和运用,对来自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价值观念、文化思想、思维方式、行为习惯能够宽容地接纳和吸收,这就是城市文化一直显示出的极强的包容性。福建地处远离中原腹地的东南一隅,自古以来不断有中原移民涌入。移民外来文化融于福建本土文化且以其优势改造提升本土文化,从而使闽文化具有包容性。[4]

平等、免费、无区别是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核心理念之一,著名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把它概括为“每位读者有其书”,国际图联将其表述为“为所有的人提供平等的服务”,“每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而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语言或社会地位的限制。对任何不能享受常规服务和资料的用户,例如少数民族用户、残疾人、医院病人或监狱囚犯,必须向其提供特殊服务和资料。 [5]这是对城市文化包容性很好的诠释,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目前,福建省各级公共图书馆已全部实行免费开放,有效保障了公民获取信息的权利。

此外,面向弱势群体,各馆都实行人性化关怀服务。针对残障人士,图书馆修建有残疾人通道、阅览座席、专用卫生间、盲人触摸导引牌、提供轮椅借用;针对老年读者,提供送书上门服务、展览服务、讲座服务及帮扶结对服务;针对农民工读者,提供图书借阅、书籍赠送、免费培训及各种信息服务。2012年福建省图书馆省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和聋哑学校数字分馆以及面向农民工子女的宁化小学、鼓楼区温泉街道琼河社区流通点,就是图书馆服务弱势群体、保障公民文化权利、体现社会公平、促进城市文化发展的具体体现。

3.5 以全覆盖的图书馆服务体系体现城市文化的本质

满足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不同层次需要,是城市发展的最终目标,也是城市文化的本质所在。一个城市的文化建设,需要将图书馆渗透到市民生活当中,成为市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让市民可以方便快捷地享受到图书馆提供的各种服务,获取休闲娱乐、知识、信息等文化项目。因此,研究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图书馆服务体系,整合图书馆各种资源,发挥各类图书馆的积聚效应,对推动城市文化建设、提高城市软实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积极的推动作用。十余年来,国内公共图书馆致力于现代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对城市文化建设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以福建省为例,近些年,福建省内各级图书馆均致力于本地区图书馆服务网络的建设,通过建设数字图书馆服务网络和实体图书馆服务网络两种形式,致力于实现图书馆服务的普遍均等和全覆盖。

目前,福建省数字图书馆已基本构建起省、市、县、乡镇、村五级服务网络体系,实现公共图书馆事业网络纵向上的覆盖。全省数字资源采编发协作网资源也实现了向全网图书馆节点同步更新使用资源。在福建省内,各乡镇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社区电子阅览室均可共享省图书馆的数字资源。不少公共图书馆还积极打造“移动图书馆”服务系统,满足现代读者碎片式阅读需求。公共图书馆真正成为市民“个人身边的图书馆”。

在实体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方面,福州市内各级图书馆广泛开展“总馆——分馆(流通点)”建设,开展城市街道社区和农村乡镇的小型图书馆建设,将图书馆真正办在老百姓身边,让进图书馆阅读真正成为老百姓生活的一部分。目前全省公共图书馆目前已建589家分馆和流通点,分布于学校、机关、社区、军营、监狱等,成功运营179台24小时自助图书馆和汽车图书馆服务,延伸服务年均书刊借阅册次达348万册次,成功地将图书馆渗透到市民生活中。

公共图书馆对城市文化建设的贡献,不是仅仅依靠一两个大型公共图书馆实现的,而是作为整体的公共图书馆共同服务的结果。在福建省内建立星罗棋布的、扎根于大众之中的公共图书——我们当前正努力践行的,也需要各级公共图书馆不断探索与完善。建成完善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将发挥实实在在的作用,必能实现公共图书馆对社会的职责和人们对它的期待。

结语

文化具有社会凝聚作用。属于精神范畴的文——可以依附于公共图书馆这个实体,散发出独特的魅力。福建省内各级公共图书馆作为福建文化的建设者,正在奋发努力,在文化建设的广阔天地书写着一个又一个“春天的故事”。

 

参考文献

1 唐大麟.文化是城市的灵魂[J].秦岭2013(秋季刊):29-30.

2 深圳新闻网.深圳图书馆之城建设成专家关注焦点[EB/OL]. http://news.sznews.com/content/2009-11/17/content_4191074.htm.

3 李小菊.公共图书馆“第三空间”的构建与服务[J].图书馆事业,2013(4):12-15.

4 袁荣祥.让文化更好地服务城市建设发展[N].人民日报,2011-05-09.

5 国际图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Z].1994.10.

 

雷兰芳 女,福建省图书馆研究发展部副主任,馆员。

(收稿日期:2016-03-25。龚永年编发。)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