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公共服务处处有风景
我国已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散客化、消费大众化、出游个性化、需求品质化特征日益明显,人们对旅游公共服务有着越来越高的期待。近年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系统逐步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旅游公共设施,丰富旅游公共服务供给,让游客玩得放心、开心、舒心。
文化空间与旅游空间融出新场景
如今,游客走进广州市北京路,打开“北京路游客小程序”,可以享受导游、导览、导购全链条服务,通过小程序打造的广府庙会元宇宙、非遗街区元宇宙、北京路街区元宇宙等主体元宇宙应用以及“5G+VR”直播、8K直播,可以通过一部5G手机穿越千年古城、漫游北京路。这是北京路步行街智慧服务网点带给游客的旅游新体验。广州在花城广场、广州塔等文旅流量高地也布设了智慧服务网点,打造文化体验与消费场景深度融合的示范地。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公共服务处处长李怀恩介绍,广州以“主客共享、文旅共融”为着眼点和着力点,全面推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构建覆盖全市的旅游公共服务网络,广州建设了24个旅游公共服务中心。同时,推动文化空间与旅游空间融合,在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农讲所纪念馆、广州市文化新馆等公共文化设施中植入旅游公共服务功能,在城市滨水休闲空间、涉外服务国企平台布局“口袋型”文旅信息站点,实现文化和旅游双向赋能。广州还在旅游服务网点建设阅读体验新空间,如在市级旅游公共服务中心设立理论学习专区,在广州塔打造“花城书房”特色阅读空间,在琶洲港澳客运口岸引入“粤书吧”,构建文旅融合新场景。
广州还锚定综合交通枢纽网络,打造“空港—水港—路网”三维服务矩阵,在白云机场T2航站楼建设城市形象展示窗口,在琶洲港澳客运口岸开展“通关+文旅”集成服务,在高速公路新安服务区构建全域旅游信息中枢,形成交通流量转化与文旅服务延伸的协同效应。
高速服务区变身“文旅会客厅”
江门市拥有沈海、中开、中江等10余条高速公路,纵横交错。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周传艳介绍,为提升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江门将开平碉楼、滨海度假、温泉康养、侨乡文化等文旅名片与高速公路网络连接,推介“江门三点三精彩之旅”品牌,推出了9条畅玩线路,推动高速服务区从“过路站”向“文旅会客厅”跃升。
其中,恩平大槐服务区是广东首个双开放式文旅主题服务区,连接沈海高速开阳路段和325国道公路,一改服务区以往只能接待单向客流的设定,设有国道停车场和高速停车场,车辆无法互通停靠,但旅客可自由进出。服务区集餐饮、休闲、娱乐、购物于一体,被称为“能逛街的服务区”。梁金山服务区日均接待1.34万车次、2.5万人次,是广东省接待车流量最大的服务区,设有“开平城市展厅”,2024年先后举办了小林漫画原作展等精品展览。2024年12月,黄茅海跨海通道通车后,黄茅海服务区推出文化和旅游宣传长廊,并在今年春节期间举办非遗展演及小吃集市。
2024年,江门市抓住开平—台山入选广东省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首批试点的契机,在高速服务区推出文化微体验和特产售卖点,大槐服务区销售各类农副产品约20万元。中阳高速三江镇服务区开设新会特产专区,为旅客提供现货、送货、快递和退换货的特产购买服务。梁金山服务区设立开平优品馆,销售推广马冈鹅、大沙茶、濑粉等土特产。
旅游厕所方便实用又与景观相协调
旅游厕所是旅游公共服务水平的直接体现,更是反映旅游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佛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应如军介绍,近年来,佛山不断拓宽旅游厕所建设资金筹措渠道,截至2024年底,已争取财政资金805万元,撬动社会投入建设资金8000多万元。目前,该市旅游景区、公共文化场馆旅游厕所达255座,经评定,93.33%达到Ⅱ类以上标准,电子地图标注率达97.38%。
其中,顺德华侨城欢乐海岸PLUS自2019年开园以来,投入2000多万元,坚持相邻的两座厕所步行时间在5分钟以内、男女厕位比例不大于2:3、既方便舒心又与景观协调等原则,建设了20多座旅游厕所,共服务游客6330万人次,游客满意度超过95%。西樵山景区的旅游厕所则融入当地历史文化元素、岭南文化特色和自然景观,采用先进的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确保既美观又实用。这两个景区均入选全国旅游厕所建设与管理优秀案例。
旅游厕所“三分建、七分管”。为全方位提升旅游公共服务品质,佛山市从2023年开始,对在“全国旅游厕所管理系统”里的旅游厕所全部进行评估定级。同时,每年抽取30%的旅游厕所进行暗访调查,针对2024年评定未达标且低于65分的14座旅游厕所开展回头看督导检查。
旅游路网“快达漫游”
在韶关,阅丹公路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时常能看到徒步或骑行的游客、观景写生的艺术家、摄影爱好者、周末与丹霞山同框的研学团队。韶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陈祎介绍,近年来,韶关持续提档升级旅游公路,目前已建和在建的旅游公路达259公里,打造省级精品旅游线路18条,形成一张处处有美景、段段有故事的“快达漫游”旅游路网。
韶关结合阅丹公路沿线乡村旅游、自然景观特色,配套建成了4个便民服务驿站,设置“善美韶关”旅游标识、丹霞山宣传标识等标识系统,今年还将建设阅丹公路粤游驿站。同时,对沿线11个行政村进行改造提升,建设入村道路、停车场、旅游公厕、村民广场等配套项目,完善充电桩、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旅游配套设施,让乡村美景更有韵味。据统计,阅丹公路在2024年国庆期间接待游客10.28万人次,2025年春节期间接待游客13.53万人次。
阅丹公路连接韶关市区和丹霞山景区,串联沿线10多个村庄及田螺峰、巴寨等景点,融山于城、融城于山,绘就了一幅雄伟壮丽的“丹山碧水图”。为了将阅丹公路打造成致富路,韶关将其沿线片区纳入丹霞山整体规划,大力推动“世界遗产·最美丹霞”环丹霞山农文旅融合发展区建设,投资20亿元的丹霞山文旅综合体项目已于2024年9月动工。沿线的瑶塘村、夏富村打造瑶塘村民宿集群,瑶塘新村建设格物图书馆、风度书吧等公共文化新空间,使游客既能享美景也能品文化。韶关还以阅丹公路为主赛道,打造了穿越丹霞山50公里徒步赛、环丹霞山自行车赛、丹霞山马拉松赛,每年吸引大量外地游客参赛体验,显著带动周边住宿、餐饮、农业产品销售等行业。
《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