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坊巷名人  >  名人故居  >  文儒坊

陈季良故居

主题词: 三坊七巷;文儒坊;陈季良 分类号: K928.957.1 来源: 《坊巷名居》 出版时间: 2015年06月 作者: 卢美松
字体:
来源:《坊巷名居》

发布时间:2015-06-20

  位于鼓楼区文儒坊19号(旧73号),在坊中段南侧,东连丰井营,西接三官堂。此居原为浙江平阳陈氏迀榕八世祖陈兆盛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购置。陈兆盛系陈季良八世祖,亦系林则徐母亲陈帙的六世祖,故其大门外亦挂“林则徐母家故居”横匾。此屋中间曾易主,若干年后陈氏后裔又购回,清代重建。康熙年间,同安县训导陈海萍任满归休之后,于其住宅文儒坊内有杞堂前营建怡亭,旨在庆祝同堂兄弟十八人,居同里而皆耆寿,年虽老而心常惬,遂名其亭曰怡亭。陈海萍(1665-1728),名声远,字又深,号海萍,侯官人,平阳陈氏始祖陈高十一世孙,康熙辛未(1691)岁贡,任职同安,与修《同安邑志》。其子孙世袭祖业,仍聚居坊内旧地,且累世书香,人称“贡元陈”。

  (一)有杞堂

  陈氏旧居系购自前明林先春。林先春(约1590-1670),字元圃,闽县人,祖籍福清。天启五年(1625 )进士,先任嘉善知县,升任给事中,为人崇尚气节,因事忤魏忠贤,拂袖辞官。归里聚徒讲学,布衣蔬食,享寿八十余,撰有经学著作多种。其居宅在文儒坊,中有杞树(即黄杨木) ,取《诗小雅》“南山有杞”以名堂;有天心阁,取《易 复卦》义。宅后为三官堂。林先春常在堂与友人为文酒之社。

  宅院后为陈海萍所得。据清林滋秀《怡亭赋》及注所叙可知:此宅为陈氏所有后,百数十年间,陈氏文儒坊房聚居于此。其地园池甚盛,楼台亭阁一应俱全。有称敬义堂者,为其厅事;有称有杞堂者,前庭建怡亭,堂后建因是亭;堂之上为天心阁,右稍北为见山楼;堂之前有一大池,池东南角有豁然亭;亭之北、池之东为有杞台,台之北为有杞园;临池西岸有屋二楹,曰雪舫。邑人施邦镇有诗咏曰:“庭生碧草水生萍,何处风吹不是春?”春风庭草可见当年园池之盛、生机之旺。上述堂、亭、阁、楼、台、园、池足见当年陈氏所购旧宅规模宏大、建筑宏敞,颇具园林之胜。施邦镇与陈大煜之子陈茂坚是知交,喜其园池幽旷清静,竟迁出西湖旧居,入住怡亭,并且撰联以抒怀曰:“生怡山,号怡岩,迁怡亭,怡个甚么;琴写心,诗写意,画写景,写之不休。”形象表达其怡情雅韵。

  林滋秀《怡亭赋》词极富丽工巧,侈陈名宅园林之胜,兼述主人世家宦贵、诗书风雅以及与友朋文酒聚会的欢娱。这应是三坊七巷众多园林建筑中,为数不多的描摹、歌咏园林胜概、文会盛事之力作。由于林滋秀文名素著,所作赋极为博赡典雅,叙福州地理形胜、坊巷环境以及人文活动生动可观,颇具历史与文化价值。如《怡亭赋》始记陈海萍振铎归休,购馆增亭,用以聚友,亦以自怡。上登怡亭,遐观俯视,触目皆有胜景。近处所见:“簪绅敬义之堂,珂佩文儒之里”,明写陈氏居宅坐落文儒坊内;“光涵玉尺,气逼吟台”,“程光禄遗迹荒茫,祇堪凭眺;杨龟山崇祠咫尺,雅切低徊。”因地近玉尺山、光禄台,自然抒发对程师孟太守及杨时理学家的怀念与崇敬之情。远望则见:“于乌并峙,旗鼓双开。梵塔西东,脆风铃而急响;米仓高下,修云桁以迟回。”由于登亭观览,视野开阔,豁眸所见,城内外景物尽收眼底:于山、乌山、旗山、鼓山遥遥在望,白塔、乌塔以及米仓长屋亦历历在目。对于身旁近处的景物,其所描绘更加生动精采:“其内则椅井旁通,桃蹊小映。月朗金规,风磨石镜。银沙偕玉粒齐铺,绣磉与花栏相靓。纷翠羽以苕轻,逐红鱗而藻迸。花落兮无言,水流兮不竟。回廊敞其空虚,复榭增其明净。恣把一钓以沿回,供濯缨而游泳。”“其植则修篁蔽景,茂竹干霄;嘉葩吐艳,异果垂翘。”由此可见园林之秀美,景物之宜人。作者还极力铺陈主人藏书、读

  书之雅趣,称:“公乃广置缥缃,沈酣毫素。” “奇编读去,亡三箧以无遗;清俸买来,戒一甎其莫付。以及茶灶笔床,琴材剑具。” “王右丞《卧雪》之图,赵承旨《凌波》之赋,靡不归昼锦之平章,而重嫏嬢之守护者也。”说明园亭主人藏书富赡,著述沉潜,读书勤勉,善守家学,故能书香继世。

  (二)天心阁

  陈大煜( 1748-1821 ),字含耀,举人出身,学行粹美,游历四方,名满京城,生性狷介,矜而不争。不乐为官,掩门以诗酒自娱,长年在天心阁内与香洛社、读书社、同年会诸友为文酒之会。挚友陈庚焕有诗专咏天心阁前池上风光,云:“百尺楼前水,凭栏惬素襟。岸偏随草绿,墙缺见花深。高竹留余照,轻烟生暮林。南枝春未放,满目是天心。”写景抒情,极切天心阁之风光。杨庆琛咏天心阁诗亦颇清新而有情致,曲尽堂阁景观之妙。诗曰:“碧汉西风绮阁阴,闲看明月到天心。星光数点池波尽,虫语三更树色深。几处画廊度良夜,谁家玉笛索知音。幽人藻思回文妙,有杞堂前细细吟。”叶观国《榕城百咏一百首》,其中有咏及天心阁

  者云:“地称高情多胜概,生存华屋忆风流。月明好上天心阁,日午宣登塔影楼。”

  陈氏购得林先春有杞堂、天心阁、怡亭园宅之后,至今已历370年,由于历史原因,陈氏的部分园宅有的己让出。现房宅为清代建筑,坐南朝北,占地面积共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33平方米。主座临街门头房,外悬“林则徐母家故居”匾,实亦陈季良故居,因林则徐母陈帙为陈季良祖姑母。故居四面封火围墙,进大门过插屏门为封火墙石框大门。进门为第一进,前为回廊、天井,前廊后堂。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七柱,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马鞍式山墙,大厅两边有厢房。第二进依后墙建倒朝房,一列三间排平房,后天井有门通另座。二进为花厅,在主座西侧墙外。

  民国9年(1920)陈季良回福州赋闲时,曾对一进花厅做修缮和改造。如将花厅北半部改建为坐北朝南的红砖双层小洋楼,占地面积近 300 平方米,三间排。所有门、窗、壁、地板、楼梯、椽板全用楠木制作。房间的隔扇比较宽厚,隔音效果好。楼下会客厅,入门隔墙月门额处塑“退思处”横匾;两旁对联曰:“竹里静消无事福;花间补读未完书。”厅内摆设,如桌、椅、茶几、书橱等,全是红木制成。一进

  花厅,楼梯盘旋而上,楼栏杆为楠木精雕。楼前隔墙庭院。另在东角落建有一座六角亭,朱檐彩柱,雕刻精美,为了纪念其先祖陈海萍所建怡亭,仍用旧称,且自题匾。亭旁多植花草、树木,原有假山、鱼池,今已废。楼后隔一道月门墙,内有小院,厅堂三间,前、后天井,左、右披榭。

  (三)听雨斋

  天心阁东面有听雨斋,在大光里24号(旧27号),建于清乾隆年间(173 6—1795),坐北朝南、四面围墙,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原是一座园林式宅第,内有花厅、鱼池、花坛、芭蕉园及亭台楼阁。道光间作为民居。光绪间,福州诗人陈衍、林纾、郑孝胥、王寿昌等常在此聚会吟咏。下雨时,可听雨打蕉叶及落入水池之声,颇助诗思。于是众人集资重修园内景观,并命名听雨斋。一些诗社常在此咏集。民国时期,每年花朝节,何振岱等多邀集诗人,在此聚会吟唱。“文革”以后,花厅被改作住房,花卉被砍除,只余听雨阁一座,为宝珠结顶,六角飞檐,雕梁画栋,廊周施美人靠。现占地面积5 5 6平方米。阁旁有口鱼池,面积约100平方米。朝南“听雨斋”三字门额系陈培锟所题,落款称“岁寒居士”。

  选自《坊巷名居》

附件下载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福建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17   备案证号:闽ICP备11002611-1号

福建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17

备案证号:闽ICP备11002611-1号